翁同书道:“对了,压根不像是大清的军队,拥有这样的军队,是福是祸还不好说,只怕这位苏曳阿哥,所图甚大。”
德兴阿道:“现在他圣眷正浓,又拿他有什么办法。”
翁同书道:“且看以后,且看以后!”
……
在扬州接受了三天的热情款待,并且发了一笔横财后,这个太监这才依依不舍地回京了。
回京之后,他第一时间送上了苏曳的密奏。
这份密奏,洋洋洒洒几千字。
这是苏曳第一次从自己的视角,阐述在扬州的几场大战。
并且言明,防守扬州之战,他一千七百人,发逆一万六千多人,是真的。
消灭发逆三四千人,也是真的。
但发逆主动退兵,并不是打不下来扬州,而是天京之内发生了变故。
事实上,当时战局险象环生,发逆马上就要破城了,苏曳新军已经准备好打巷战了。
所以,千万不要因此小觑发逆军队,也不要高估自己的新军战斗力。
看完之后,皇帝更是感动。
还是苏曳,还是苏曳啊。
一点都不愿意隐瞒朕,哪怕对自己不利的话,也是毫不保留。
紧接着,苏曳说出了对整个战局的看法。
江北大营稳如泰山。
整个苏南,也稳如泰山。
皇上根本不必担忧,虽然江南大营被攻破,江苏巡抚吉尔杭阿战死,钦差大臣向荣战死。
但是江南大营的主力损失不大,至少还剩下七八成之多。
并且分析,发逆伪王杨秀清,一定会利用这次大胜,解决内部问题。
所以接下来,发逆内部会迎来一场激烈的内斗。
我们所做的,就是默默重建防务,不必忧心,但是也不要去刺激发逆。
一定要给发逆创建一个安稳内斗的环境,不要让发逆重新将矛头对准朝廷。
最后,苏曳斩钉截铁道。
半年之内,天京之内,一定会发生剧变。
两三年之内,江北大营无忧。
江南大营可以从容重建,同样三年之内无忧。
用皇帝的话来说,苏曳的一份密奏,消除了朕所有的精神内耗。
顿时间,皇帝的焦虑缓解了大半。
终于不用晚上睡不着了,而且皇帝通过苏曳的眼睛,仿佛真正看清楚了此时的南方战局。
……
次日的朝堂上,气氛依旧焦虑。
都在担心,发逆大军会不会乘胜追击,会不会趁着江南大营崩溃,出兵攻打苏南富裕地区。
甚至提议,让苏曳新军南下丹阳,阻挡发逆东进,或者南下的兵锋。
如果皇帝没有收到苏曳的密奏,只怕对这个提议也非常动心。
但是现在,他胸有成竹,缓缓道:“根据情报,发逆匪首杨秀清和洪秀全之间,有不可调和之矛盾,所以这个时候不能调动苏曳新军南下,那样反而会刺激发逆,绝对不行。”
“诸位稍安勿躁,江南大营虽然被破,但主力犹在,发逆内斗正酣,苏南和浙江财税重地,还是稳固的。”
“眼下看着时局焦灼,但实际江北大营稳固,江南局面稳固,徐徐图之便是。”
“朕都不慌,你们又慌什么?”
顿时间,大家觉得怪怪的。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前几日最慌的人不是我们吧?
当然,皇帝装逼归装逼,心中还是很忐忑的。
害怕苏曳判断得不对,害怕自己被打脸。
于是乎,破天荒地朝发逆天京城派遣密探。
天可怜见啊,清廷终于朝天京派人了。
要知道人家曾国藩,早就派了。
而接下来发生的一切,仿佛完全应征了苏曳的判断一般。
天京城内部,开始斗得如火如荼,根本无暇外战。
江南大营那些幸存的兵力,原本惶恐不安,觉得发逆大军随时都会追杀过来,结果根本就没有。
于是,张国梁等人安下心来,收拢兵力,开始重新组建防线。
皇帝下旨,江南提督何春,加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重建江南大营。
皇帝得知后,更是大喜。
苏曳的眼光真是太准了,一切局势,完全就是按照他所判断的那样发展的。
这等人才,实在是太难得了啊。
……
又过了一段时间,皇帝完全确定,江南战局已稳。
于是,迫不及待他直接下旨,让苏曳回京!
并且让他带一部分新军一起返回,他要为新军举办一次凯旋大典。
苏曳犹豫片刻,决定带王世清和兆布回京,带着三百马队回京。
九月十五!
苏曳带领三百马队,乘坐大船,沿着运河北上。
在大船上,王世清欲言又止。
苏曳道:“世清,你有话讲?”
王世清道:“翼帅,您为何带我和兆布参加凯旋大典,而不是王天扬,林厉,白奇等人。”
他心直,还是直接说出口了。
因为所有人都知道,王天扬,林厉,白奇等人,是苏曳绝对的嫡系。
结果这次凯旋大典,却没有叫上他们任何一个人。
王世清担心,苏曳是没有把他和兆布当成自己人?
苏曳道:“之所以叫你,因为你是副帅,要学会独当一面,我不在的时候,新军就要靠你带。所以有些场面,你要提前适应。”
“之所以叫兆布,是因为他想来,但是苦头上又不好说。”
“在八旗勋贵眼中,他是叛徒,虽然妹妹在宫中受宠,但是在八旗勋贵中,却被人骂得抬不起头来,所以想要借机扬眉吐气。”
王世清道:“您这么一说,卑职就明白了,多谢翼帅提携。”
……
苏曳新军还没有进京,但整个京城就开始躁动了。
因为皇帝下旨安排凯旋大典。
命令京城组织三千官民,参加观礼。
下旨惇亲王带领几十名相关臣工,亲自来德胜门外迎接凯旋的新军。
下旨伯彦讷谟祜,到场观礼,这就属于杀人诛心了。
下旨苏曳全家人,崇恩全家,瑞麟全家,到场观礼,共享荣耀。
京中八旗勋贵怨声载道,觉得这太过分了,太夸张了。
就是夺了一个扬州而已啊,至于办这样的凯旋大典?
又不是灭了天京。
又不是彻底剿灭了叛乱?
现在你就办凯旋大典,那以后怎么办?
苏曳到了通州之后,听说了这个凯旋大典,立刻写了一份奏章,让兆布带回京,觐见皇帝。
万不可如此高规格。
皇帝这个人,太情绪化了。
现在整个朝中八旗,对苏曳正敌视,把他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这种凯旋大典,完全是火上浇油。
最关键的是,实在没有到那份上,这只是一场还不错的胜利而已,算不上大捷。
现在就办这样的凯旋大典,日后反而被动。
兆布带着苏曳的奏章,立刻快马回京。
而苏曳带着三百新军马队,依旧停在通州,没有入京。
皇帝受到苏曳的奏章后,顿时也觉得自己太过了。
懿贵妃道:“那就按照苏曳所说,缩小规模,让一个军机大臣在德胜门外迎接,观礼之人减少到三五百人。但是却让苏曳全家和亲人全部到场,让他们享受荣光。”
皇帝想了一会儿,道:“就这么办,但是伯彦讷谟祜,一定要参加观礼。”
……
两日之后!
德胜门外,戒备森严,旌旗招展。
一支华丽的宫廷乐队,严正以待。
这一场凯旋典礼尽管规模不大,但是却非常严肃,正式。
苏曳一家人,崇恩一家人,瑞麟一家人,坐在搭建好的观礼台上。
军机大臣杜翰,科尔沁亲王世子伯彦讷谟祜二人,等待门外,迎接苏曳新军。
杜翰依旧能够保持满脸笑容。
而伯彦,就有几分羞愤欲死了。
皇帝此举,简直就是诛心了。
我在南方战场上,输给了苏曳,现在人人都在骂我给八旗丢人了。
接下来,竟然还要我来给苏曳亲自牵马?
真是奇耻大辱啊。
老爹苏赫左顾右盼,先朝着左边的兄长,苏栋道:“兄长,原本观礼名单上是没有你一家的,但是我想着不行啊,我们是兄弟啊,我们是一家子啊,这么光荣的时刻,怎么能够没有大哥呢,所以我就让人把你一家子加上了。”
苏栋艰难挤出一丝笑容道:“那谢谢你了。”
我们其实,不想来的。看着亲戚发达,比看到陌生人发达可是难受多了啊。
当然,这种心态以后会变的,等苏曳到更高的位置上后,他们就会与有荣焉了。
接着,老爹又望向右边的大舅子佟介武道:“最亲不过娘舅了,他日成婚的时候,你都要做头桌的,这等荣耀时刻,又怎么能少的掉你这个亲娘舅呢?”
佟介武心中也是发酸,但是却露出笑容道:“苏曳出息了,不仅仅是觉罗家的大喜事,更是我们佟家的大喜事,阿玛这几日甭提有多高兴了。”
旁边的舅妈乌雅氏道:“对,对,我早就说过了,苏曳这孩子肯定会有大出息的,瞧瞧,瞧瞧,我没有说错吧。”
苏全不想看到这一幕,于是转过头去,望向自己的妻子,打算和她吐槽两句。
结果,发现妻子的目光落在了晴晴大格格的肚子上,他也不由得望去。
但是目光还不到一半,他赶紧收走目光。
非礼勿视,非礼勿视。
白飞飞也立刻警醒,不能看晴晴的肚子。
晴晴大格格现在和离了,不能让别人发现她已经怀孕了。
晴晴按说不该来的,但是她忍不住。
而且现在月份还小,肚子隆起得一点都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