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慈安太后的话后,小皇帝稍稍呆了一下。
这件事情,竟然需要他来决定了吗?
当然,这次苏曳打赢了三场对外战争,肯定是要大大奖赏的。
但此时的苏曳不仅仅是亲王,而且已经是摄政王了,已经升无可升了。
难道给一个铁帽子王?
现在区区一个铁帽子王对于苏曳来说,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吧。
足足好一会儿后,小皇帝从龙椅上站了起来,并且从台阶上走了下来。
然后,朝着苏曳躬身拜下道:“儿臣拜见皇父摄政王。”
这话一出,全场所有人震惊。
终于……终于到了这一天了吗?
很多人震惊,但是却并不表现得有多么意外,仿佛这一切理所应当一般。
甚至……觉得这对于苏曳来说都不是一种奖赏,还有一种诅咒的感觉。
毕竟,上一个皇父摄政王可是多尔衮。
但是苏曳知道,不能如此苛刻地要求他人。
这肯定是慈禧的主意,甚至慈安觉得也是不错的主意。
而且这已经是小皇帝能够给予的最高奖赏了。
苏曳内心深深叹息一声,然后站起身,将皇帝搀扶了起来。
恭亲王奕讠斤为首之权贵,再一次朝着苏曳跪拜道:“奴才参见皇父摄政王。”
满朝文武也纷纷拜下道:“参见皇父摄政王。”
行礼完毕之后,慈安太后忽然道:“我们姐妹两人垂帘听政,也足足有十年时间了。”
“都说女人头发长见识短,这句话我们也不置以否,但是这十来年听政也确实心力憔悴。”
“如今有皇父摄政王训政,我觉得我们姐妹两人也可以撤帘了。”
“你觉得呢?”慈安转头望向身边的慈禧,直接把对方稍稍问得愣了一下。
这么大的事情,你也没有正式和我商量一下?
就这么在朝堂上问我,我还能说个不字吗?
稍稍停顿了片刻,慈禧道:“姐姐说的有理,这十来年也真是让人憔悴。而有了苏曳,这十年来朝廷很是稳当,现在撒手也正是时候了。”
这话一出,朝堂里面的很多大臣都纷纷皱眉。
田雨公,徐有壬,崇恩等人还是不置以否。
而陈玉成,李秀成,林绍章则是发出冷哼,脸上的表情很难看了。他们都很不喜欢慈禧说话的口气,仿佛这个时候还想要用君臣身份拿捏摄政王一般。
什么叫很是稳当?
明明是几百年未有之大功业,你这个鞑子女人知道个屁。
“嘿嘿……”性情偏激陈玉成,甚至没有忍住,发出了一道冷笑。
也就是这一声冷笑让慈禧脸色微微一变,在场很多文武大臣心中惊骇,但是却不敢露出任何表情。
不知不觉间,太平天国也已经有十几个人进入朝堂了。
甚至连张宗禹这个滚刀肉,现在也是二品武将了。
这群人都是苏曳的狂热分子,对于小皇帝,对于慈禧太后是没有半点敬意的。
接下来,就是一连串的表功了。
这三场大战,不知道有多少人升官,不知道有多少人晋爵。
连公爵都封了好几个。
整整封了一个多时辰,这才加官进爵结束。
至此,朝会结束。
……
次日朝会。
两宫太后就正式撤帘了,正式开始了摄政王训政生涯。
所有人都竖起耳朵,等待着苏曳训政之后的第一个大政策。
苏曳缓缓道:“入关以来,天下皆随满洲风俗,男子留辫。”
“而现在看来,留着辫子,一是难看,二是不卫生,三则违背世界潮流。”
“所以本王打算,三年之内,整个天下所有男子,全部剪掉辫子。”
这话一出,满朝文武内心狂震。
摄政王啊,你刚刚训政,就要玩这么大吗?
我大清留辫子已经整整几百年了,你说剪掉就剪掉?
这剪掉了之后,还是大清吗?
这一剪掉,岂不是剪掉了无数人的精神寄托吗?
如果换成之前,不知道会引起何等之风波,不知道会有多少人反对,甚至无数旗人就要来围攻皇宫了。
但是现在……很多人尽管心中腹诽,但是表面上确实半点都不敢反对。
过去十年的经验教训告诉了所有人,苏曳要做的事情,一定会完成。
哪怕杀得人头滚滚,哪怕不知道多少家族灭亡,也一定会完成。
最反对剪鞭子的毫无疑问是你满清宗老,但是随着旗务改革之后,哪里还有什么旗人不旗人的?
满城也没有了,汉人早已经住进来了。
铁杆庄稼没有了,内务府没有了,很多本该旗人担任的官职,也早就不分满汉。
所以不知不觉之间,旗人作为一个特权群体,已经消失了。
随着苏曳说完之后,政事堂的所有大佬全部出列。
“臣遵旨。”
“奴才遵旨。”
政事堂通过,军机处通过。
三年之内,整个天下男人剪掉辫子,就成为了圣旨。
……
这个朝廷的旨意,立刻引发了无比强烈的轰动。
支持者很多很多,甚至不知道多少人听到旨意之后,迫不及待地剪掉了头上的辫子。
当然或许很快就会内心惶恐,觉得自己太急切了,担心朝廷旨意会有反复。
而反对者也有很多很多,很多人甚至破口大骂。
这还是大清的天下吗?
这不是颠覆了纲常吗?
这留了几百年的辫子,猛然说要剪掉,毫无疑问会造成强大的心里不适。
但是,剪辫子这件事情暂时没有强力执行,只是不断地宣传。
而各级官员为了表示忠心,主动剪掉了辫子。
而一个衙门内,只要有几个人剪掉了辫子,那么剩下的人你不剪都不行了。
你什么意思?
你是对皇父摄政王有意见吗?
为了自己的官职和权势,也不得不剪了。
所以这股风潮比想象中要快得多。
而伴随着的还有税收政策的改革。
所有的厘金局全部收为朝廷所有,并且交给中枢的银号操办。
但是,也不是完全不给地方财政活路。
把许多种商税分成两部分,大约六成多归中枢,四成左右归地方。
而这个厘金局改革已经整整持续了两年多时间,为了推行这个政策,左宗棠、马新贻、李鸿章等人杀得人头滚滚,不知道把多少地方大族连根拔起。
杀到后面,很多地方大族甚至内心在哀嚎。
别杀了,别杀了,我们知道你们要干什么,赶紧改革吧,我们举双手支持,再杀下去真的扛不住了。
但是朝廷中枢依旧什么话都不说。
什么厘金局改革?
这是地方腐败治理,这是科举贪腐案,这是田赋案。
和厘金改革,地方改革有什么关系?
继续查,继续杀。
最终很多地方官员书生扛不住,主动上奏,请求进行厘金局改革。
朝廷中枢对地方大族的清洗依旧再继续,但总算延缓了许多。
这群人不是不恨,不是不愤怒。
但更多的是害怕惶恐。
至于造反?
手头没几个兵,造反个屁。
几十万军队全部掌握在苏曳手中。
尤其三场大战的结束后,更是连一丁点的反对声音都没有了。
当厘金局改革真正推行的时候,很多人甚至喜极而泣。
终于……终于落地了啊。
再也不用担惊受怕了吧?
所谓的科举舞弊案,也终于该结束了吧。
……
接下来漫长时间内,都会推行这两个政策。
新政策也大概会等到这两个政策全部完成之后,再推行。
因为现在工业,商业发展的速度极快。
很多深层次的改革反而不着急了,这种快速发展能够掩盖许多问题。
按照这样趋势,高速发展至少还能持续十几年时间。
接下来,天下人就关注一件事情。
摄政王的家人,何时从离开九江,返回京城。
他们一日不回,就代表着一日不真正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