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九章 关中动乱的各种因素(2 / 2)

郭汜并没有采取正确的方式,他没有找这些人谈判,他采取了最为极端的方式,派兵拿了抬粮价格抬的最凶的几个家族首领,将他们在闹市口全部斩杀,以为震慑,然后下定严令,要求各地豪族不得妄抬粮价,扰乱市场。

按道理来说,郭汜斩杀发国难财的人,这是一种正义的行为,理应得到所有人的拥戴和支持。

但是他的手段太过激烈了,而且他犯了一个天大的错误。

他应该是先将平衡两家的政策发布出去,之后若是没有人遵守,在逮捕然后进行问罪。

但问题是,郭汜这个马贼出身的人可不管那么多,他是先杀人,然后再颁布条例,这就触动了很多地方大族豪强的神经,觉得郭汜这是纯粹在拿他们涮着玩。

你先杀了人,没收了人家的财货,然后才把政令颁布出来,这不是故意为难人吗?

天底下哪有这么办事的人?

随后,关中诸地反叛的人,开始骤然增多了起来。

虽然大部分反叛的人依旧是那些底层的黎庶流民,但是很显然,这当中有了望族的推波助澜。

不然规模不可能这么大!

想当年张角所领导的黄巾起义,暗中也是得到了士族门阀的支持,如若不然,单凭普通的黎庶反叛怎么可能做到八州联动,又怎么可能会产生这么巨大的影响?

现在也是同理。

所以说,关中之地如今造成这么巨大的祸患。这当中确实是有着郭汜行事不当的原因,但若是细细分析,这里面一定还有外人推波助澜。

事情的发展实在是太快了,郭汜之举虽然不得人心,但也应该不会一下子就激起这么大的动乱。

当然,他的行为只是导火索,只是这个导火索背后又有什么人在煽风点火,却又不得而知了。

此刻,刘俭和荀彧当着面,将这些事情大概的捋顺了一下,最后两个人的反应非常一致,他们将问题延伸到了另外一个人身上。

“是袁绍做的吧?”

刘俭似笑非笑道:“上一次在雒阳之争中,他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好处,看来他一直不肯放弃,这一次确实又要插手司州的事务了。”

荀彧拱了拱手,道:“袁绍如今已经有所行动,大将军,您何时准备向关中进兵?”

刘俭叹道:“问题是,我的孩子没有生完啊。”

荀彧听到这儿,不由啼笑皆非。

“大将军,这都什么时候了,你竟然还在这里想这般的事?”

“当下于大将军而言,乃是入朝主政的良机,十年难得一遇,岂能错过?”

“若是错过了这次机会,以后再想入朝主政可就难上加难了……大将军想要开枝散叶,何时不是时候?却偏偏要在这个时候!”

刘俭只是笑,未回答,这让荀彧很是奇怪。

他细思半晌,突然明白了刘俭的意思。

他恍然的拍了拍自己的头,说道:“是我着急了,没有理会大将军的真实意图。”

是啊,袁绍如今还没有兴兵进入关中,刘俭若是先去关中,那就很容易成为众矢之的。

而且袁绍若是能够将关中的水搅浑,那刘俭也就越能够在关中这趟浑水中摸鱼。

很多事情不必急于一时。

特别是袁绍既然要插一脚进来,那就更不能轻举妄动,要时刻观察袁绍的行为,待对方完全的暴露出自己的欲望之后,再后发制人才是最为高明的上策。

荀彧淡淡问道:“还要等?”

刘俭说道:“正如你所言,这机会十年难得一遇,所以一定要稳,不可乱了方寸,且再看看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