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来连华清一直与祝贵妃有所往来,顾佩清的意外打乱了祝家的计划,琦妃那儿因为这个原因,怕是无法再拉拢了,甚至可以说琦妃因为女儿变成这样而迁怒到了祝家姑侄身上,从原本的盟友变成了敌人,祝贵妃这样的人自然不会留敌人在身旁虎视眈眈,所以便直接从顾佩清下手了。
这一切便想得通了,顾佩清的性子从出事后开始就变得大不一样,乌桕超过七日便会使人体受到损伤,那顾佩清怕是至少被人投毒服用了半月有余了才会变成这样。
祝贵妃太过心急,瑛贵人太过愚蠢,这才这么容易被她抓到了把柄,祝家既这么想与琦妃割裂开,那么自己便助他们一臂之力,提前将好戏开锣吧。
顾知晥吩咐黄嬷嬷暂时按兵不动,继续从暗处监视着连翘的活动,掌握了连翘每日与那送药小太监相约的时间。她一点也不同情顾佩清,自然也不会在意顾佩清的身体在服药后日渐衰败,整夜整夜无法入眠,天天觉得胸口憋着一团火,一头秀发大把大把脱落,哪还有以往美丽的模样?更别提她的性子一天比一天暴躁,有的时候宫人应答的迟了一下,就会被她下令杖毙。
她整日在月瑰宫里大喊大叫,今天要让寇振海以死谢罪,明日要皇甫泽入宫陪伴,甚至口说胡话,说与皇甫泽已有露水之恩,还说自己早是怀有皇甫家的子孙,要让庆丰帝特赐皇甫邵入内阁,说要为自己以后的孩子铺路,不能让未来孩子的外家身份低下。
皇甫泽原本是今科探花,许多人十分看好这位青年才俊,只等他日他能够在翰林院深造一番后进入朝堂。顾佩清这么一闹,让许多同僚看向皇甫泽的眼神都有些不同,毕竟大家不知道二公主说的是真假,庆丰帝也尽可能去将此事压下了,但寇振海新婚之夜受伤,二公主夜奔皇甫府的事也有不少人眼见为实,很难封住悠悠众口。
一时间皇甫泽在群臣中十分抬不起头来,除了同科的那几人还能够克制住自己的好奇心,在翰林院修编的时候,从不在他面前谈论此事,其他人在遇到他甚至遇到皇甫邵的时候,都会对着他们指指点点。
这样皇甫邵很是恼火,交代祝融一定要尽快封住顾佩清的嘴。
而在祝家绞尽脑汁想办法的同时,穆皇后拿顾佩清也再无办法,只能将原先的宫女尽数撤走,全换上了孔武有力的嬷嬷们,庆丰帝更是下令褫夺了顾佩清公主的封号,贬为庶人,关在月瑰宫里。
这本意众人都看得出来是为了要保顾佩清琦,若真要处置顾佩清,直接就关在冷宫里了,怎会让她继续舒舒服服的呆在月瑰宫呢?所以寇家对此十分不满,联合御史不断弹劾此事,就要庆丰帝给一个说法。
庆丰帝为了自己的女儿十分劳心,但琦妃却不领情,在得知顾佩清被贬为庶人之后就晕了过去,再醒来的时候拉着于秋止不住哭泣:“本宫的女儿怎么会变成这样啊,一定是皇后从中作梗,她一直嫉妒本宫的清儿比她的女儿优秀,所以才趁机让皇上下这样的命令的。”
于秋不知该如何安慰自己的主子,只能一遍遍劝道:“娘娘且放宽心,您还有三皇子要顾啊!”
想到顾千洲,琦妃这才冷静下来,是的了,她已经失去了女儿,不能连儿子都被连累到了,急急吩咐于秋让顾千洲暂时别回琦云殿里居住。于秋不忍心告诉她,从顾佩清出事以后,顾千洲就一直居在鸿胪寺的行宫里,美曰其名是帮助太子招待突厥使团,但于秋知道,他是嫌弃顾佩清给他丢脸,不愿回宫见着一地鸡毛。
“太医院开的药都是什么东西,怎么吃了这么久,清儿的状态反而原来越差!”琦妃正色道,问于秋:“你去把华永本宫喊来,本宫要好好问问。”
不一会儿,于秋便从太医院返回,身后跟着的却不是华永,而是拎着药箱的晏真。
“你是谁?本宫喊得是华院首,怎么带回来这么一个眼生的小太监?”
晏真跪下请了个安,机灵的说:“奴才晏真,前些日子调往太医院里替各位大人人打下手。院首今日正在为皇上煎药离不开,便派了奴才跟着姑姑前来询问娘娘有何吩咐?”
原来在确定顾佩清被人下药后,顾知晥便安排了晏真进入到太医院工作,晏真为人机敏懂事,又能读识字,很快便获得了华永的青睐,整日将他带在身边亲自调教。
“本宫如今连个区区太医都请不动了吗?”
琦妃有些生气,却见晏真不慌不忙继续说:“娘娘息怒,院首知道娘娘想问的是公主的药方,但院首说了开给公主的药方都是一些寻常安神的补药,就算是没病之人都可服用,一般不会出现大问题,况且前些日子华贵人也不好入眠,用的是同一个方子,她服用了三帖,效果确实明显,所以一直都有服用,可瑛贵人没有公主那般症状。”晏真将药箱里的记事档案取了出来,恭敬地递到琦妃面前。
琦妃被他一口一句‘公主’叫的心情好了一些,也不在同他计较怎么华永没有亲自前来,伸手接过晏真递上的记事,她虽不通药理,但看得懂上头记载的名字都是一样的,既是一样的药材,怎么清儿那儿越喝越糟糕,别说能有安眠的效果了,就是让她胸口的闷热散去都难做到,而瑛贵人那儿的反馈确实此药疗效甚好?
到底是在宫里浸淫许久的,琦妃心里冒起一连串的古怪,还未等于秋开口问,已经盯着晏真说:“太医院熬药的人是谁?既是同一个药方,是否是在一起熬煮的?”
“回娘娘的话,太医院每日为宫里各位贵人熬药,有不同的炉子焖煮,瑛贵人与二公主的药方是同一个,所以是在一起熬煮的,熬药的人是太医院里的小邓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