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榜 收藏榜 推荐榜 完结榜 足迹 书架

第89章 突如其来的访客(2 / 2)

门推开,两名身着大理寺制服的中年男子步入室内。

\"曹升(曹化)参见大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参见大人。\"两人单膝跪地,恭敬行礼。

唐峰一听这称呼,就知道他们是聊天群中的人。

自称主人的,必定是群中成员。他扫视两人身上的六品司直官服,与狄仁杰级别相同,在大理寺已是地位显赫。

大理寺的架构包括大理寺卿一位,少卿两位,大理正两位,大理丞两位,司直六位,评事十二位,狱丞两位。司直职权各异,但都有较大权力。

\"都起来吧。\"唐峰抬手示意。

具体系统如何将其他时空的人物转变成此时空的角色,唐峰不得而知,他也不想去猜测。群系统的能力已超出他认知的范畴,近乎神奇。

\"大理寺的所有事务,你们了解吗?\"唐峰问。

\"禀大人,一切事宜我们已熟知。\"曹升躬身回答。

唐峰微微点头。这样一来,省去了不少麻烦。

\"你们今后留在大理寺,有机会我会设法让你们更上一层楼。\"唐峰说道。

\"是,大人。\"

\"还有,以后不要叫我主人,和其他人一样,称我为大人即可。\"唐峰吩咐道。

\"是,大人。\"

\"好了,你们回去吧。\"唐峰挥挥手。

曹升、曹化两人再次行礼,随后离开了唐峰的办公室。唐峰目送他们离开,沉思片刻。

这些人算是他在衙门内的首批安插力量,虽官职六品不高,潜力却很大。稍加运作,未必不能晋升。

期望不高,只要他们未来能坐上大理正甚至少卿的位置,即使他离开了大理寺,依然能对大理寺产生影响。

经过此事,一条新道路在他眼前展开。或许将来,他可以尝试在大唐的各个部门安插更多亲信。

说不定有朝一日,大唐各部门的关键职位都会有他的人。到那时,即便无所作为,也能轻易把控大唐政局。

当然,路漫漫其修远兮。要达到那一天,还需漫长的道路。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来到大理寺的第一天,的确轻松。虽然大理寺卿和少卿不在,但下属官员并未停摆,各项事务井然有序进行。

唐峰只需查阅过往案例和待处理的案件,再分派人员审查。涉及王公贵族的案件,他暂时搁置。

他并非无所作为,至少重用了狄仁杰、曹升和曹化三人。尽管他们级别未变,但已从原岗位调至重要职位。

此举或许触动了一些人的利益,特别是那三位被替换的司直。但即便他们心存怨念,又能如何?如今大理寺的主导权在唐峰手中,这种人事调动合理合法,即便上报皇帝也是正当的。

悄无声息间,他已掌控了大理寺大半。世人皆是现实的,见六位司直中有三人倾向这位年轻的大理正,尽管许多人疑虑,但也无人敢拿自己的前途冒险,一番犹豫后,其他人也都安分下来。

如今,这座繁华的长安城里,无数目光聚焦于司法重地——大理寺。

许多人坚信,初涉政坛的唐峰踏入大理寺,注定要遭受挫折。毕竟大理寺牵扯诸多利益,两位副寺丞加上六位司直,都不是易于对付的角色。

这些官场老手肯定会让唐峰这个新手见识一番官场的厉害。所有人都等着看他的笑话,期待他在公众面前出丑,最终黯然退出大理寺。

然而,那些抱着看热闹心态的人注定要失望了。谁也没料到,官场新手唐峰竟在第一天就轻松摆平了三位司直,掌握了要害部门。

就这样,唐峰不动声色地掌控了大理寺一半的权力,稳坐了寺正之位。

一天悄然过去,日暮时分,唐峰办完衙门的事,带上韦通,骑马离开了大理寺。

平淡乏味的官僚生涯,但收获颇丰。成功安置了一批人在大理寺,已是不小的成就。为了不让太多人注意,他暂不打算大规模安插亲信。

等局面稳定,摸清这些人的真实底细,再做打算。他的计划是利用“武神聊天群”将关键岗位上的人员替换为自己人,唯有如此,才算是真正掌控大理寺。

机会只有一次。

他有种预感,自己在大理寺的日子不会长久。北部边境的战事还未终结,说不定很快就会再度爆发大战,那时他必须奔赴前线。

离开前,他要在大理寺安插足够的力量,即便他不在,也能遥控大理寺。

大明宫内,皇后寝殿,唐王李二与长孙皇后坐在软榻上。大太监荣德全恭敬地立在一旁。

“你说,那小子刚到大理寺,当天就控制了三个司直,掌握了局面?”李二望着荣德全,略带惊讶地问。

是的,陛下,目前看来,唐公子确已掌控大理寺的形势。荣德全谨慎地回答。

李二坐着,脸色变幻,总体上显得意外且惊奇。没想到这小子在政坛上也这么有天分,朕倒想看看他还不会什么。李二意味深长地笑道。

他有这样的表现,也证明陛下您慧眼识珠,当初将他录入花名册,无疑是明智之举。长孙皇后轻声说道。

听到妻子不动声色的恭维,李二扬起头,得意地笑了。

他从心底看好这位卫国公府的女婿,只是没想到他会带来这么多惊喜。陛下将他放在大理寺,是打算让他走仕途吗?长孙皇后沉默片刻后问道。

听到皇后的问题,李二神秘一笑。

单纯让他成为武将或文官都会埋没他的才华,我想让他文武兼修。唐王李二笑道。

长孙皇后闻言愣住了。文武之道虽互补,但多数时候彼此竞争,历朝历代皆如此。一人既是武将又是文臣并非没有先例,但通常是在武将达到一定高度后转行。

几乎没人能一开始就文武双修毕竟,武将晋升需战功,文臣晋升需资历与政绩,哪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兼顾呢。文武并进,很可能结果是两边都难以有所建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