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俅不晓军事,但也不完全是个不知兵的人,他以蹴鞠为晋身手段,做到了殿前司都指挥使的高位,就是耳濡目染,对军事也多多少少有了些了解。
况且殿前司里,自然有通晓军事的官员,故而高俅要求呼延灼三将领兵八千征剿梁山,倒也不是胡乱想出个兵力数目来的。
按照大宋朝的制度,枢密院掌兵籍、虎符,即朝廷军官的升迁、调动、各州县驻军的调动,都必须经由枢密院下令。
而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合称“三衙”,负责统领全国的禁军、厢军,即某支军队的驻地一旦确定,就由三衙指派军官将领统管,不经枢密院的许可,是不得随意离开驻地范围的。
若遇战事,则皇帝下诏,枢密院出令,三衙接令,调动军队,并由朝廷指定一位帅臣负责临战指挥。
这样本朝的军权就三分,文官体系的枢密院掌调兵权,武将体系的三衙掌统兵权,作战指挥权则归帅臣,且主要以文官为主将。
这一次征剿梁山泊,由于是剿匪,而且还是跨路调兵,兼之皇帝许可,故而呼延灼难得地得到了作战指挥权。
只是京东路的官员和高俅那里的情报有误,只以为梁山泊这里聚着五六千强徒,使呼延灼三将领兵八千,以往常朝廷剿匪的经验,这兵力是足够的了。
但实际上高俅的话里还有另外一层意思:我知道天下领兵的将领,各州的军官,甚至东京城的禁军将领,就没有一个是不吃空饷的,姑且按照五分之一的空饷计,你们三个最好把本州的兵马全部都带出来!
可惜他遇到了大宋朝少有的不怎么吃空饷的一些军官中的三人,又都是粗豪的性子,竟没有听出高俅话里有话,只老老实实按照要求,各自分配了具体带出的兵力,又留了部分士卒在营中看守。
按照本朝军制,呼延灼领兵八千,其中如辅兵、辎重兵、后勤兵、炊事兵等非战斗人员,比例在五分之一左右,但呼延灼毕竟带来了汝州的重装骑兵,故而这个比例就提到三分之一。
除此之外,高俅还征发了随军民夫六千人,这主要是因为从东京到郓、济州这里,路途不算远,交通较为便利,道路也好走,实际上大军出征,后方运送粮草物资的民夫,一般在出战军队人数的两倍以上。
故而呼延灼实际上领着战兵五千余,非战兵近三千,又有民夫六千人,以韩滔为先锋,前后分为三部,向梁山这里杀奔而来。
韩滔是三人中,最有剿匪经验的一个,一路广派斥候,先行奔去,准备打梁山一个措手不及。
他的任务就是先行推进到梁山泊十里左右,寻一处能容纳万余人安营的地方,并与本地官员取得联系。
故而在距离梁山泊西面方向大约三四十里处,韩滔便停下休整了一番,然后下令全军疾行,前方斥候将搜索范围扩大到五里开外。
&n...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