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伯爷爷”传来,虽然声线早已经变得比当初粗了不少,但也带起了易书元一些记忆。
阿宝兴冲冲跑来的样子就像是当初在田埂上追着灰勉跑的时候,身形年岁虽长,但神态犹在。
“伯爷爷——”
阿宝又叫了一声,冲到了月州书院正门的门头处。
“嗯!”
易书元应了一声,心中也颇为感慨,而阿宝逐渐接近,脚步却不由慢了一些。
将近十年的时间,伯爷爷的样子在记忆中显得模糊了一些,但再见的时候,阿宝也瞬间记起当初,伯爷爷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易书元看着阿宝显得有些失神的样子,不由露出笑容。
“长大了啊!”
阿宝毕竟也已经不是当年的小孩子了,而他现在也知道伯爷爷应该学究天人,到了近处之后整理一下衣冠,郑重向着易书元躬身作揖。
“伯爷爷!”
易书元说着,一把将阿宝拉进了门头下的位置。
“下着雨呢。”
这一拉不光将易阿宝拉入了门头下避雨,也仿佛拉近了八九年的光阴,让阿宝的紧张感荡然无存。
“没事,雨不大!”
阿宝“啪啪”拍着身上,将凌乱的雨珠从衣衫上拍落,也拿下儒巾甩甩上面的水珠,不过注意力自然到了依然熟睡的石生身上。
“伯爷爷,这孩子是谁啊?难道是您在外面成了家?”
易书元哭笑不得。
“休要乱说,他叫墨石生,乃是你伯爷爷我的徒弟。”
阿宝点了点头,不过将石生理解为跟随伯爷爷读书识字做学问。
“那您出门这么久都去哪了啊,我还以为您又要很久才回来呢!”
灰勉此刻也钻了出来,站到了易书元肩头,看着阿宝的动作。
“咦,它还在啊!”
阿宝重新戴好儒巾,惊喜地看着易书元肩头上的小貂,当初他最喜欢抓它了,只是很难抓到。
“吱吱~~”
灰勉也叫唤了两声,见阿宝小心地伸手过来,也并未躲避,任由他摸了摸身上的皮毛。
也是这时候,门房才跑了回来,口中多少带着一些气喘。
“唉,跑得这么快……你们聊你们聊……”
见易书元和阿宝看过来,门房说了一句就回到了那张桌前坐下了。
书院月州书院有规定,就算是亲属过来,也不得进入书院内部,不过只要不去学堂和后院,前院部分区域的话,门房也是可以通融的。
阿宝的心情依然很亢奋,凑近易书元低声道。
“伯爷爷,您当年留的墨宝,我给装裱起来了!”
“嗯,那便带着回家吧。”
“回家?”
易书元看着阿宝笑道。
“你伯爷爷我难得回来一趟,不至于只是来看看你吧?和夫子请个假,我们回元江县。”
“对对,回家!”
阿宝忙不迭点头。
“那我去找夫子咯?”
“去吧!给,带着伞。”
易书元说完,将手中收拢的雨伞递了过去,而灰勉也已经跳到了阿宝的肩上,又躲入了他的衣服中。
阿宝接过伞撑开,带着笑跑回书院内部。
书院批假只需要找其中一个夫子就行了,不过阿宝也没去找更熟的李夫子,显得对现在上课的陆夫子不尊重。
阿宝带着雨伞回到学堂外,陆夫子已经发现了学生归来,堂内的朗诵声也再次停下。
“怎么不多和长辈待一会,这么快就回来了?”
听到夫子的话,阿宝站在门口行了一礼才回答。
“夫子,我伯爷爷快十年没有回家了,这次回月州先来找的我,想和我一同回一趟元江县,请夫子批假!”
学堂内,几个和阿宝要好的朋友,纷纷在那向着门口挤眉弄眼,有的低声询问,有的口型不断变化。
阿宝也大致明白这些家伙想表达什么意思。
“阿宝,是你伯爷爷吧?”“没搞错吧?”
“我也想去啊!”“求字,求字啊,别忘了!”
夫子回头看了看学堂内,那些古怪的动静立刻就不见了,再回头看向门口,阿宝依然等候着。
“久未归乡寻故人,确实不好令老人家扫兴,那你便去吧,条子随后补上。”
“谢夫子!”
阿宝开心地再行一礼,对着学堂内的几人眨了眨眼睛,顿时让里头的几人兴奋得不行,已经在想着找借口溜出书院了。
不过很显然,这几个人已经被陆夫子盯上了。
……
阿宝也就是回住处简单收拾一下东西,背着一个书箱随着易书元离开书院。
顺着娥江坐船而下再入支流,第二天中午已经到了元江县,再雇一辆马车回村。
一路上,易阿宝和易书元聊了很多,聊了这些年家里的变化,聊了自己的学业,也聊了元江县中的一些趣事。
那易书元亲手编撰的《元江县志》,最终并没有能够留在县中,而是在林县令升任外州知州后被他带走了。
主簿吴明高痛心疾首,数次与林修理论,但毕竟官大一级压死人,最终没能保住这一本县志。
不过元江县的那几个官员都先后升迁了,这事在县衙也就没人纠结了。
易书元大多数时候在听着,灰勉则坐在那边等着阿宝时不时投喂一些糕点。
元江县衙的变化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缩影,也让易书元感叹岁月如梭物是人非,这不过也才八九年而已。
……
到接近西河村的时候,石生才终于醒了过来。
“啊嗬……”
石生伸了个懒腰,揉着眼睛觉得所处的环境一晃一晃的,睁开眼一瞧,师父坐在身边,一旁还有一个不认识的大哥哥。
“咦?我们在坐马车?师父,这位大哥哥是谁呀?”
易阿宝笑着凑近一点,打开了脚边的一个食盒,里面是从县城买的吃食。
“我叫易阿宝,你叫墨石生对吧?你可真能睡!要吃么?专门给你留的,不然都让小灰貂吃光了!”
石生眼珠子一转,听名字就明白对方是师父的侄孙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