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1 / 2)

“皇上,这几日不太忙,您可以出宫散散心,最近京里可热闹,大家都在问其他省什么时候才能建铁路。”

雍正轻笑:“不只是百姓吧,是不是官员们也在问?”

张廷玉笑着点点头:“官员们问得也不少,就算臣这里,也有不少安徽籍的官员来质问我了。”

“质问你?”雍正惊讶。

“质问臣这个御前红人,怎么不给家乡百姓捞点好处。如今刚归到大清的藩属国都能建铁路了,怎么安徽连个规划都没有。”

雍正笑骂一句:“胡闹,他们既然是朝臣,难道不知道为何要先建北线和西线铁路?”

“知道归知道,但是涉及到自身利益,还是想多问一句。”

雍正嗯了声:“既然如此,你写一篇文章,下半月发到大清报上,把咱们的规划对天下百姓说清楚。”

张廷玉也是这个意思;“臣以为,这都九月了,马上就要秋收了,等忙完秋收,各省要修路、修水库,若是有余力,也可提前把火车的线路慢慢平整好,待以后火车铁轨铺过去时,也能省些事。”

菁华大学给出来的三纵三横火车线路布局都是直来直去,但是落实到实际修建中,以这个时代工匠的本事,根本凿不穿沿途的那些大山,也渡不过许多大河。为了尽快建好火车北线的线路,开山建桥太难的地方直接绕过。

若是能打通山脉,不用绕路,那就最好不过了。

“愚公移山,不是一代人两代人能做好的事。咱们如今只能先把铁轨铺起来,等后代人打通山脉了,再建新的铁路吧。”

“皇上说得是。”

北线的火车修建已经上了正轨,西线还未开始,雍正得了些许空闲,这日一早,准备出宫去天津走一走。

雍正体察民情,谁也没告诉,带着苏培盛和几个侍卫,去火车站亲自买火车票,最早一班的坐票卖完了,买了几张站票,雍正一路从北京站去天津,这个体验倒是头一回。

到了天津下车,雍正对苏培盛说:“每隔一段时日来天津,天津都会变得更热闹一些,可见这里发展得好。”

“爷说的是,奴才现在还记得,九年前咱们来天津参加菁华大学的成立那日,菁华大学前门冷冷清清,后门也还没有繁华的商铺,如今天津这小块地方,读书的、做生意的、过日子的,到处都是人。”

天津火车站原来建在钢铁厂外头,后头为了疏散人群,火车站建到西边一块空地上,离菁华大学有六里远。这才几个月过去,从天津火车站到菁华大学,中间这六里地陆陆续续建起了房屋,来往商人、百姓繁多。

“几位爷去哪儿?要坐马车去,送去菁华大学一人只需三文钱,到港口五文钱。”

“多谢,暂且不用。”

雍正一行人穿得像是来做生意的商人,一出火车站就有人来揽生意。

雍正站在远处看了会儿,不过半刻钟,那辆马车上坐满了人,车夫笑着吆喝一声,赶着马车往东去。

雍正笑着对苏培盛道:“这生意真好做。”

“小生意罢了,赚个辛苦钱。”

雍正不坐马车,六里路慢慢走过去,热出了一身汗,他摇着扇子,走到菁华大学后门,往里面看了眼,学校里特别热闹。

“大爷,学校里忙什么呢,这个点儿不上课?”

大爷端起大茶杯抿了口,笑道:“这不是刚开学么,今日学校里社团招新,热闹着呢。”

“哦,哪个社团最受欢迎?”

“那我可不知,不过去年最受欢迎的社团我知道,一个是外语学院开的蹴鞠社,一个是会计学院开的求职社。”

“求职社是做什么的?”

“帮学生找差事的,比如你家的孩子想学外语,在外面找不到老师教,你就可以出银子交给求职社,求职社从社团里给你介绍个学生当老师。”

“哦,这个社团就是个牙人。”

“没错,就是这么个意思。”大爷乐呵道:“您一看就是尊贵人儿,若是你家需要老师,一定选咱们学校的学生,咱们学校的学生呀,靠谱。”

雍正来了谈性:“听说菁华大学的学生都很忙,有空做这些差事?”

“傍晚抽半个时辰一个时辰还是行的嘛。咱们学校的学子一半是长福庄出来的孩子,日子过得苦,做些零散差事,多赚些银子补贴补贴嘴巴也是好的。”

“大爷您这话说得不对,长福庄的孩子虽然是孤儿,进了长福庄,他们的命就比一般人家的孩子好出许多了,不算苦。”

大爷笑道:“你这般说也对,也对。”

雍正站在门口跟大爷攀谈,聊得正起劲儿,永乐和弘时两人从后门出来了。

永乐惊讶道:“……您怎么来了?”

看门大爷不认识弘时,但他认识校长的宝贝闺女,他笑:“公主,您家来客人了?”

永乐含笑点头。

大爷惊讶地哦哟一声,再看雍正:“原来您真是贵人。”

雍正笑道:“祖上积德,认识你们家校长。”

“能认识咱们家校长,那您祖上可是积大德了。”

永乐和弘时扑哧笑了,弘时笑道:“大爷,您是会说话的。”

“大爷您先忙,我这就先回去了。”

“哎,公主您慢着点。”

已经午时了,雍正还没用午膳,回到府上,永乐吩咐厨房送饭才来,不必讲究,做些日常的菜来就行。

“皇阿玛,您今儿自己来的?来瞧我?”

“顺便来瞧瞧你。”

弘时轻哼,他就知道,肯定不是来看他的。

雍正笑着问永乐:“刚才听看门的大爷说,长福庄出身的学子只能占一半了?”

“嗯,这些年大清各地来菁华大学求学的学子越来越多,以前这些学子只会背书写文章,如今数学都学得不错,通过菁华大学入学考试的比例也逐年升高。”

“好事,说明大清各地的书院教学也越来越务实了。”

永乐也有这个感觉:“对了,为了尽快建成铁路,蒸汽火车专业今年扩招了,招生人数翻了一倍。”

这个事雍正知道,九弟妹提前跟他讲过:“其他学院没有扩招?”

“没有,额娘说咱们学校的老师不多,学生太多顾不过来,不能轻易扩招。”

永乐想起一件事:“对了,今年咱们学校的蒸汽火车专业、外语学院、农业学院、会计学院的新生中都有中了进士学生。我额娘说,这些人是把咱们菁华大学当作当官前的职业培训了。”

雍正大笑:“这些学子挺聪明。”

永乐轻哼:“咱们学校读书都是免费的,菁华大学给朝廷免费培养的用的官员,四伯不表示一下?”

“是得表示一下,这样,以后每年从我的私库中拨五十万两银子,当作朕给菁华大学的补贴。”

“多谢四伯,四伯大气。”永乐夸张地道谢。

雍正笑问:“朕这般大气,在你们菁华大学捐助榜单上能排第几?”

“五十万两银子,勉强进前二十吧。”

“才勉强前二十?”

弘时嫌弃道:“皇阿玛,您知不知道,咱们大学前五的捐助人都超过一千五百万两银子。”

“这么多?”

菁华大学建立也不过九年,超过一千五百万两银子,这就意味着平均每年捐款接近两百万两。

一年给大学免费捐两百万两,除了一个虚名,什么都没有,他们也愿意?

“皇阿玛,能跟菁华大学牵上关系的虚名那不是虚名,那是实打实的好处。”

捐助排名前四的人分别是四大商行里领头人,江升、王伦、周齐寿、林敬,排名第五的是江西商帮的领头人梅识。

江西商帮买卖茶叶、瓷器、药材、大米,有钱着呢,四大商会崛起的时候他们一直不吭声,直到菁华大学成立后,出了蒸汽船,他们才逐渐冒头,猛砸钱,把自己砸到了跟四大商会平起平坐的位置。

菁华大学建立之初缺银子,找四大商会投资充钱,江西商会没有赶上这一回,后来梅识亲自上门拜访,投了三百万两,跟投两百万两的江、王、周、林四家享受同等优惠。

江西商帮跟朝廷打交道少,雍正对江西商帮不是很清楚。

弘时:“江西商帮又叫江右帮,中小商人居多,跟四大商行有些不同。”

自古以来,官商之间的关系说不透,讲不明。二者之间某种程度上相辅相成的关系却一直都在。

江西小商人有实力却不如四大商行成气候,出不了大商人,这和江西这么些年没有出过大官也有关系。

上头没有庇护,下面的商户就不敢出头。菁华大学给了江西商人一个新路子,江西出不了大官,只要和菁华大学加强关系和合作,他们也能安安稳稳赚大钱。

“中小商人呐。”雍正陷入沉思。

永乐知道四伯在想什么,永乐道:“我额娘说,等全国的火车线路都建起来了,大家不再惧怕出门做生意被劫道,中小商人会逐渐多起来,咱们大清的流动性会加强,商税也能多一些。”

一条线路能带动沿途许多百姓的生计,于朝廷也有益处。

雍正还总结不出要想富先修路这种简单直接的金句,但江西商会的崛起,让他看到了建火车的另一些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