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情不能细想,细想下来就细思极恐了。
过去十年的港岛发展,多集中在富豪阶层的财富流通。
是所谓的华资崛起,以及英资的资本转移。
而如今,鼎峰的发展,是切真实际的从方方面面影响到了整个港岛。
这是很多港岛人最真实的体会。
《朝阳日报》转载的这篇报道,将这种“体感”扩大化的呈现了出来。
让很多人都开始“细想”。
在早餐店,楚兴国听着这番话,心里跟个明镜似的。
他是个没文化的人,五十年代初的时候因为妻子成分的缘故,从内地游了过来,凭借着早年间在广东学过的钟表维修,逐渐在港岛生活了下来,生儿育女。
如今一晃眼也已经快三十年了。
斯沃琪当初成立的时候,对于钟表界的冲击毫无疑问是最大的。
他自己在旺角开的小修理店可能都要关闭了。
谁承想,一个宝成产业园吸纳了一大批有技术的钟表工人。
他理所当然的加入其中。
也因为这层关系,屈臣氏工业园成立的时候。
他的儿子儿媳第一时间就参加考核,成为了屈臣氏的工人。
一家子不仅在产业园有了房子住,而且据说他们这些工人,老了退休还有退休养老金。
这可都是想都不敢想的待遇。
楚兴国背着双手,哼着歌,听着旁人称赞邵先生,他心里也舒坦得很,与有荣焉啊!
走过报摊的时候,虽然不认识字,但想着早餐店里=的那些议论,他还是情不自禁的买了一份《朝阳日报》
一路上翻来覆去的看个不停。
回到家,看到孙子还没出门上学,忙招呼过来:“阿勇,过来,给爷爷念一下这份报纸。”
他的孙子今年九岁,在屈臣氏产业园的厂办小学读三年级。
也是赶上了好时候,办学一开始就入学了,听儿子说这个厂办小学请的老师都有大学本科学历。
教材是参照了用国际知名出版社的产品,至于语文等内容则是参考了内地的教材。
听他儿子说,教材内容编的很好,不会忘本,国学文化很深。
楚兴国对于这些东西不懂,但他也希望自己的孙子能记住自己是中国人的这个身份。
港岛的教育就是这样,很多学校教材都是自己选择。
而学校又是很多人渗透的地点。
后世,直到2019年国家才开始抓港岛的教育问题。
97年回归后,这都过去了快二十年了。
楚继勇也很乖,听到爷爷叫,立刻就过来了。
“爷爷是读这个吗?”
他拿起报纸,仰着头天真的问道。
“对。”楚兴国摸了摸他的头,笑道:“帮爷爷读一读。”
楚继勇开始读着:“《在港岛的旅途中——鼎峰之下》"
“尽管交通顺畅......”
稚嫩的童音并不理解报纸中的内容,字正腔圆的读着,不带感情。
可这些话,落在楚兴国,落在他的儿子,儿媳们的耳中,却是全然不同。
所有人都停下了筷子,静静听着。
这一幕,发生在很多的家庭。
很多人都像楚兴国一样不认识字,就特地买了报纸,让家里的晚辈念给他们听。
这些人听完或是沉默不言,或是拉着子女的手,千叮咛万嘱咐。
让他们好好读书,以后能进鼎峰,赚大钱,学技术,为港岛发展尽一份力。
这几乎,成为了每一名港岛家长的共识。
这种潜移默化是极为惊人的。
........
“邵维鼎是不是回来了?”
李钊基看到今日份的《朝阳日报》后,立刻有了这个感觉。
太熟悉了,和往常《朝阳日报》的报道风格全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