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在他们的视野里,一大片人影,向浮桥涌来,山顶上站着的明军见此,立时大喜:“抚台,大军回来了!”
樊一蘅闻语,立时望去,果然见官道上无数人影,牵着不少马匹,正飞速的跑过来。
“快,随我下山,迎接王军门和李指挥!”樊一蘅大喜,说完就往山下走,可他站了一夜,又是文官,不动还好,一动便险些栽倒下去,辛亏身边的官员扶住。
“不要紧,快扶我下去!”樊一蘅扶了下头,稍微歇了一下,然后说道。
等他们到了山下时,远处的人影已经到了身前,当前的正是骑在马上的王得仁,后面无数明军小跑着而来。
“樊抚台怎么还不过江?”王得仁到了跟前,翻身下马,有点惊讶地说道。
“身为四川巡抚,这次丧土失地,将士们还在奋战,本抚怎好先过江去!”樊一蘅说着,看明军将士迁着许多马匹,心中一惊,忙问道:“王军门,后面情况怎么样?”
王得仁脸上立刻笑了起来,“樊抚台,大胜啊!此时不便多说,等过了江,本将再做汇报。现在吴三桂那厮追的急,李指挥于后断后,我们必须迅速过江。”
樊一蘅听说打了个大胜仗,料想是王得仁、李定国伏击了金军的追兵,他看见不少马匹,心中大喜,十分好奇,但是王得仁说的有道理,虽然明军伏击得手,但是四川整个战局却不会因为一场伏击而改变,他们必须尽快退回南岸。
“有这一场胜利,重庆便稳住了!”樊一蘅大喜道:“快,让将士们过江!”
当下,王得仁立刻吩咐士卒过江,万余明军,涌到渡口,分成三股,立刻飞速过江。
另一边,吴三桂领着人马急速追杀,终于赶上了明军的尾巴。
“休走!”金军士卒张弓搭箭,边追边喊边放箭,不断有明军背后中箭,向前扑倒。
吴三桂一马当先,正当要追上之时,两侧丘陵上,却忽然又是一声炮响,山丘上立时旌旗挥舞,喊杀震天。
与此同时,一队明军忽然从一座小山后冲出,为首一将跃马挺枪,后面一杆大旗上书“振武营指挥李”。
“吴三桂,哪里逃!”那将甚为神勇,吼出一声,中气十足,声震四野。
那日攻关,就是这振武营险些破了关墙,吴三桂对李定国印象也十分深刻,他手下胡国柱都不是他的对手。
吴三桂见此,顿时大惊失色,他见两侧山丘无数旌旗摇晃,难道明军并非撤退,而是用计故意引得金军来追,好扭转四川局势。
一瞬间,吴三桂也想不太清楚,他响起前军的遭遇,心中恐惧,拔马便跑。
近万金军,被两侧的锣鼓声吓得不轻,纷纷往回奔逃,却忽略了两侧旌旗虽多,声势虽然骇人,可是并没有箭矢射下来。
李定国带着几百人掩杀一阵,立刻收住,一拔马头,“走,快撤,吴三桂很快就会反应过来。”
吴三桂一口气逃了六七里,跑的盔歪甲斜,心慢慢冷静下来,立时发现中计,他心中不禁大怒,猛然勒住战马,“都停下,快往回追,迟了,明军就全逃了!”
说完,他也不解释,便再次调转马头,军官们则急声吩咐,“后队变前队,往南追!”
这么折腾,骑在马上的士卒还好,靠两条老退的步卒,便有些吃不消了。
吴三桂再次南追,不多时,还没到长江边上,便见南面三道浓烟冲天而起,等他们到了渡口,明军已经烧了浮桥,全部退过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