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2章 青海筑城(1 / 2)

崇祯十七年秋 话凄凉 3825 字 5个月前

共治三年末,准格尔突袭金国的直接影响力,一直持续到共治四年四月间,而间接的影响力,或许会持续几十年。

在长达小半年的时间里,发生了许多大事,其中之一就是战败的准格尔残部西迁。

因为豪格配合不太得力,金军主力进入青海,稳住清海的局势,并意图将明军赶出青海,而放弃了对僧格的追踪,使得僧格近六万骑兵,穿过阿拉善高原的巴丹吉林沙漠,躲过了代善的堵截,一路袭击了数个臣服于清的部落,抢夺了一些牛羊和人口,追上了西迁的准格尔残部。

年迈的巴图尔珲汗,在遭受大败之后,病死在西迁的路上,僧格兵力最强,继承了准格尔的汗位。

明共治四年三月底,准格尔残部在额尔齐斯河畔,休整半月,僧格继承汗位之后,继续西进。

他们在秋明附近击破了数百哥萨克的阻拦,前往伏尔加河畔与游牧于此的瓦剌四部之一的土尔扈特汇合。

雄霸漠西的准格尔部,只能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

南面明朝趁着金、清的注意力都在西北之时,进行了许多动作。

在西面,明军尝试进入乌斯藏,可是乌斯藏行督指挥使司和宣慰司的人以大明从未在乌斯藏驻军而劝阻,受几大活佛控制的军队,开始集结在沿途阻拦明军进藏。

明朝方面准备并不充分,只是一次试探,见乌斯藏反应比较激烈,陈友龙便领兵退了回来。

进入乌斯藏失败,王得仁进入青海南部,却十分顺利。

金国的兵力都调往了北方对付准格尔蒙古,青海空虚,明军趁虚而入,很快就控制了青海东南部的许多部落。

本来青海东南部游牧的大小部落,总计只有一万帐左右,但是因为准格尔南征,许多北面的部落南迁至此,使得明军一下控制了两万帐左右,白白捡了个大便宜。

何腾蛟得到消息,立刻上书,要求朝廷重设朵甘都司,伸手向朝廷要钱,讨要物资。

明军骑兵很少,虽然趁着金国无暇顾及青海,占据了青海南部,但是金国随时可能反扑,而如果没有城池依托,明军很难守住青海东南部的广大区域。

王得仁到此之后,伤势痊愈的李定国,领着三万多民夫,也跋山涉水的进入青海,抢筑甘德、达日两座城池,防备金军的反扑。

如果这两座城池建成,那明军就可以凭借城池,再配合少量的骑兵,控制青海南部,并且以此为根基,向北推进,进而控制整个青海,对金国实现包围。

不过计划虽好,实行起来却并不容易,筑城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特别是道路难行,运送物资不便,明朝想要将这件事情干成,花费必然巨大。

朝廷上,王彦对此自然是大力支持,这关系到明朝战马的来源,并且能为明朝提供精锐的骑兵,花在多钱,都是值得的,不过朝廷里也有反对的声音,不少人认为消耗太大,完全没有必要,甚至有大臣认为,干脆不要北伐,就这样南北对持也挺好。

相对于南方,北方比较贫穷,有些人觉得朝廷北伐,一是会加重南方的赋税,二是打下来之后,北方需要恢复,必然要南方的省份输血,甚至将人口迁徒到北方。

这些南方人都不太愿意看到,有些人便一算账,发现北伐,还不如转进南洋,多打几个像占城一样的地方。

王彦对于这种鼠目寸光,只顾眼前利益的想法非常的反感,北方如果留下两个大国,现在明朝实力强劲,或许会太平几年,一旦明朝内部出现问题,北方两国必然会南下侵略。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好在朝中绝大多数人,目光都还比较长远,在青海筑城的计划,得以被朝廷通过。

金国虽然赢了抗击准格尔的战争,可是却失去了青海的东南部,损失了万帐臣服于金的牧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