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8章 罗刹东征(1 / 2)

崇祯十七年秋 话凄凉 4459 字 5个月前

虞胤问起这事,孙可望反应过来,想起这次来的正事,他将酒杯放下,“我这次回长安,是希望朝廷能拨我三五万人马,去支援玉兹汗国和僧格,将罗刹人赶回伏尔加河的西岸,保证我大金两条丝路的安全。”

虞胤听了一惊,“怎么罗刹人已经逼近西域,还要影响通往撒马尔罕的商路吗?”

孙可望点了点头,“年初时已经到咸海,北路与玉兹和蒙古人的贸易,基本快断了。如果我们不帮忙,玉兹被灭是迟早的事情。”

说着孙可望叹了口气,“本想从关中调兵,但是王彦扩军二十万,怕关中的士卒,是调不动了。”

孙可望没想到,明朝那边居然一下扩军二十万,这使得金军在东线的压力,大大增加,并且迫于压力咬牙扩军五万,估计是不太有可能调兵去西域。

虞胤沉思一下,却忽然摇头道:“不,我看这个兵,必须得调。”

孙可望闻语,不禁向他看来,虞胤沉声道:“王爷方才说的有道理,我大金朝必须要有破局之策。现在东面这样耗着,如果西面的丝路再被罗刹人断了,那大金亡国之期,也就近了。现在东南北三个方向都不通,一举一动明国马上就会探知,只有在西面动作,明国才不会注意。”

虞胤看着他,郑重道:“我支持王爷,如果能帮玉兹和僧格击退罗刹人,我大金不紧能保住丝路的安全和贸易的通畅,还能同玉兹汗国和僧格结下一份善缘,他日我大金有难,也能请他们支援。”

虞胤显然是意识到,金国如果不主动破局,坐困关中,大金迟早要完,而既然明朝打不过,他便将破局的希望寄托到了西面。

孙可望微微颔首,“部堂真是国之干臣,不过那罗刹人不可小窥,二十多万蒙古人,说败就败了,所以要对付他们,必须抽调精兵才行,朝中七位相国,还有皇上未必会有这样的魄力,再者如果抽调精兵,明军得到消息,极有可能提起进攻。”

虞胤摇摇头,“眼下的情况,皇上和几位相国未必看不懂,出兵也可以想隐秘的办法瞒过明国的细作。”说到这儿,虞胤顿了下,将声音压低了些,“王爷,我说句不当说的话,西面破局,弄好了,对我大金有大利,这也是一条退路啊!”

一般的金国人或者官员,是没有胆子说出这样的话,但是虞胤却说了,他已经再想失败后的事情了。

眼下金国与明朝之间,近期必然会有一战,这是统一大势所驱使的,不可避免。金国想要扭转这种局面,那就只能让明朝短期内无法攻入关中,形成持久战,并造成一种明朝灭不了金国,金国也打不垮明朝的局面。

这种局面之下,谁也奈何不了谁,明朝见恢复关中无望,而江南日子又好过,长久之后,百姓厌倦战争,那才会使得明朝接受金国割据关中的现实,最后谁也别倔强,就这么地吧。

想要造成这种局面,西面的丝路,必不可少,否则金国根本消耗不起,拖不到明朝接受现实,而即便丝路通畅,虞胤心里其实也不乐观,所以他才会说出,也是一条退路的话语。

孙可望严肃起来,他是陕西人,还真没想过这个问题,经过虞胤一说,他脸色渐渐变了,这个问题他是该想一想了。

孙可望沉声道,“部堂说的有理,我这次一定说服朝廷出兵。”

虞胤点了点头,“这件事,我会全力支持王爷。”

说到这里两人都没啥心思继续吃了,其实两人根本就没动过菜,一壶吴酒到是被喝完了。

当下,虞胤让人撤了酒菜,与孙可望洗了手脸,便往内阁而去。

在1656年四月,在孙可望东归长安,请求援兵之时,播完种的俄国人,也到了用兵的季节。

蒙古人的金帐汗国被灭之后,蒙古人逃入中亚,俄国人追到了咸海附近,蒙古对于俄罗斯的威胁,基本已经解除。

这个时候,俄罗斯内部便出现了两个声音,一个声音要求继续东进,对蒙古人斩草除根,严惩叛乱的蒙古人,一个声音则觉得,既然东部的威胁已经解除,那俄国的目标因该,转回乌克兰和东欧,趁着波兰与瑞典的战事没有完结,敢快捅波兰一刀。

起初,将注意力转回西面,对付波兰的声音占据了上风,毕竟俄罗斯垂涎乌克兰已经很长的时间了,而且跟着取得三十年战争胜利的北欧霸主瑞典一起,狂揍波兰的机会实在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