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7章 收网了(2 / 2)

崇祯十七年秋 话凄凉 5402 字 5个月前

“总裁,去年初,在向金国下单炒作之前,我们通过在金国的商号,收购了金国棉花十万担,又从我朝秘密输送棉花十万担进入金国,花费共计一百万银元。”一名大掌柜,站起来大声说道:“在下单之后,我们为了抬高棉价又以十两每担的高价,收购了金国棉花五万担,花费了银元五十万。近期这些棉花,已经陆续以十五两每担的价格,出售给了金国商号,共得银三百七十五万。”

陈永华心里默算,随口说道,“棉花一项,成本一百五十万两,再减去人工和运输成本,那应该净赚二百二十万两。”

明朝的手段就是先收购一批棉花放在金国屯起来,然后讲一个好故事,与此同时再花一笔钱用来拉高棉花的价格,等金国商人和民间的百姓相信了故事,又看棉价确实在疯长,他们就会进场接盘。

如果接盘的人少,明朝就再花点钱,继续把棉花的价格再拉一轮,拉到金国人挡不住诱惑,相信还会再涨,有更多的人入场为止。等进场的人足够多之后,明朝便将事先屯集和后来购买的棉花悄悄出手,让入场的金国商人接盘,自己全身退出这场炒作。

负责棉花炒作的大掌柜说完,他下手的一名掌柜,随即站了起来,“总裁,染料的运作方式,同棉花差不多,不过因为有棉花和棉布价格拉动,我们的炒作相对简单许多,没用什么银钱炒作,染料价格就大涨三倍,这次共计获利金国白银一百五十万两。”

仅仅棉花和染料两项,明朝获利就接近四百万,同陈永华一起来洛阳的掌柜,还有一旁银钱监的官员,脸上都露出了震惊和喜悦之色,纷纷交头议论着。

陈永华对此却十分的淡定,他用手敲了敲桌面,周围立刻安静下来,他则开口说道:“前期对棉布的炒作,就到此结束,下面便开始进行收尾事宜。这次金国吃了大亏,必然会采取措施,严查到底,顺裕号、兴隆号、瑞永昌号这三家商号的银钱转移了没有?”

这三家商号表面上是金国商号,实际上是明朝的资本,就像当初满清资助傅有年在南京办商号,探查明朝的情报一样,明朝在金国也有不少商号,也收买一些金国人。

王掌柜忙站起来,拱手道:“这三家商号的银钱,在半个月钱,就秘密运到了洛阳,目前在关中只剩一个空壳子,金国就算查到,我们也不会有什么损失。”

陈永华点点头,又看向另外一人,“赵掌柜,关中的粮食行情况怎么样?”

“不出预料,大涨数倍,现在已经到了六两一石。”

陈永华笑了笑,“我们掌握了多少粮食?”

“金国对粮食买卖监控很严,虽然我们早就开始收购,但是屯集的粮食并不多,只有三十万石。”

这次对金国出手,是多个方面的,粮食价格的上涨可以预判,明朝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不过金国对粮食、盐、铁这些物资监管很严格,也不许出关,所以五德号虽然早预判金国粮价会涨,但是却没有屯集多少粮食。

陈永华沉思着,此次五德号对金国的棉价进行炒作,仅仅前期的棉花和染料就净赚三百七十多万两金国白银。而在整个炒作过程中,除了明朝赚钱之外,金国最先入场的一部分人可能也赚了一笔,亏损的是泡沫破灭时还留在盘子里的绝大多数人。

这些人的损失,不会只是明朝拿入手中的三百七十多万两,总共的损失应该在千万两以上。

这么大的财富损失,金国朝廷不可能不出来维持稳定,甚至拯救市场。

陈永华沉思一阵,突然说道:“告诉那些粮行,少赚一点没有关系,不要与金国官府对抗,让他们跟着市价出售,尽量不要暴露自己。”

金国的粮价比明朝要贵一些,最初每石在一两五钱银子左右,现在涨到六两,就算此时出手,也可赚一百多万两金国白银。

陈永华估计金国可能会采取强制性的手段,所以让粮行跟着金国官府走,落袋为安才是上策。

“是,我稍后就给关中送去总裁的指示。”

陈永华点了点头,又问道:“现在棉花和棉布跌到了什么程度?”

“棉花已经跌到每担一两,普通棉布跌到每匹一钱。”

正常情况下,金国的棉花价格应该是五两每担,棉布是每匹五钱,现在都暴跌到正常水平之下,有了五倍的差距。

陈永华笑了笑,“这个价格可以吃进。让人散布消息,只要货物出了潼关,我们就这个价格收购。”

大堂内所有的人都笑了起来,前面只是开胃,这才是主菜。

明朝低价收了这些棉花、棉布,转手直接装船拉到江南。这前前后后,五德号获利会接近千万。

金国人是拿着自家生产的棉布做生意,不仅把货物低于成本给了明朝,还倒贴给明朝一大笔钱,帮助明朝生产货物,种植棉花,而五德号是钱也要,货也要,无耻到了极点。

长安城,皇宫内,从渭南县匆匆赶回来的豪格,坐在皇位上双手颤抖着拿着奏折观看,整个人脸色都被气成了紫色。

忽然豪格猛然将御案上的奏折全部掀飞,身体剧烈的喘息着,破口大骂道:“无耻!小人!混蛋!老乌龟,欺人太甚!”

豪格毕竟是个满人,打打杀杀在行,却不太懂商业,更加不懂用商业的手段来打击对手。他哪里知道这么多套路,哪里知道除了直接用刀抢,还可以这样搞,他看了大臣的折子,金国十年的积累,被明朝套走将近一半,他肺都要气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