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八章 檄文(三)(1 / 2)

摘了匾额的安国公府,正门紧闭,一派冷寂。和当年门庭若市的喧闹,形成了强烈且鲜明的对比。

王瑾代天子前来宣口谕。安国公急急令人开正门,匆忙迎了出来。

郑夫人病倒在榻,郑二公子郑三公子各有差事,陪在安国公身边的,是年仅十二三岁的庶子庶女。

再一看安国公本人,腿伤勉强好了大半,落下了腿疾,走路时一跛一跛。整个人消瘦了许多,头上生出了白发,额头眼角满是皱纹。和以前那个意气风发的兵部尚书相比,判若两人。

可恨之人亦有可怜之处。

王瑾心中有些恻然,面上半分不露,淡淡道:“国公爷,我奉天子之命来传口谕。”

安国公一脸惶恐,躬身弯腰:“郑家的国公爵位已经被朝廷收回,我如今无官无职,只是一介草民,担不起这一声国公爷。”

王瑾便换了个称呼:“郑世伯请接圣谕。”

安国公立刻跪了下来。

王瑾冷然道:“豫州军叛乱,郑宸身处乱军,谋反之意昭然若揭,且写了一篇大逆不道的檄文。这是檄文复稿,郑世伯先看一看吧!”

郑家接连遭受重传,和宫中联系也愈来愈少,耳目远不如以前灵通。安国公事前没收到半点消息,忽然就看到了这么一篇要命的檄文。那熟悉的遣词用句,熟悉的犀利笔锋,他岂会认不出来?

这个逆子,全然不顾他这个亲爹的死活,不顾郑氏一族的艰难处境,不顾太皇太后在宫中的窘迫难堪。是打定主意要造反了!

安国公喉头一阵阵腥甜,用尽生平自制力咽了回去,满心晦涩地说道:“是郑宸那个孽障写的,我认得出来。”

王瑾道:“皇上有旨,令董尚书写征讨乱军的檄文。另外,请郑世伯写一封父子诀别书,一并刊印在朝廷邸报上,昭告天下。”

安国公当然清楚这意味着什么。

彻底撕破郑家的脸皮,扔到尘埃中,任由众人唾骂。

势力庞大的大梁第一外戚,声誉将会跌至谷底,依附郑家的官员们将会迅速抛下这艘沉没的船。

郑太皇太后会被连累,威望大跌,势力减退。

可清楚又有什么用?他没有拒绝的权力,也没有拒绝的勇气和底气。

他竭力维持住最后的尊严:“请王中书令稍等,我立刻去书房动笔。”

王瑾看一眼面无人色勉强支撑的安国公,伸手扶了一把:“我陪郑世伯一同去书房。”

这个再简单不过的动作,令安国公眼睛骤红,喉咙间似被什么堵着。

郑宸和王瑾同样出身顶尖名门,自少进宫做太子伴读。也少不得被人拿来做比较。郑宸文武双全,圣眷更浓,隐隐压了王瑾一头。安国公也一直引以为傲,他斗不过王丞相,他的儿子却比王丞相的幼子强一些。

可现在,王瑾是天子近臣心腹,前途似锦。郑宸却已成了逆贼,朝廷已发动大军去平乱,除之而后快。

不过半年光景……

才短短半年!

回想起往昔,竟恍如隔世!

安国公悲从中来,走路时腰身不自觉的佝偻,再也直不起来。

进了书房后,王瑾安静地坐在一旁等候。安国公将头转到一旁,用袖子抹了一把脸,长吐一口气,然后提笔落墨,一挥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