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爸爸的骄傲(2 / 2)

草原牧医[六零] 轻侯 8039 字 5个月前

牧民们不需要贪恋大羊每年产出的羊毛,可以用卖羊的钱买到其他地区卖过来的棉麻制品。

牧民们不需要过多依赖奶制品,可以用卖羊的钱买到米面粮油等食品。

这样一来,就可以考虑一下边际递减原理——第二年第三年羊能长得膘很有限了,作为肉羊,一年龄就可以卖了。

当下的草原环境和过去其实发生了许多变化,这些变化已积累到一个临界点,一些政策却还没跟上变化,仍保持着过去的节奏。

是时候了!

是可以推翻所有惯性思维,做一些打破过往节奏的改变了!

杜川生越想越觉兴奋,整个人都焕发出不一样的光彩。

这就是学术派的一个盲区,如果没有切实地养羊和深入牧区,他就不会想到为了改善草原沙化,居然要偏门地从‘羊长到几岁可卖’的角度去解决问题。

虽然1年羊比3年羊小一些,但少养两年能省去2年的劳动付出,省下2年的草料,既释放了劳动力,又提高了出栏率,牧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都能大大提升。

并且降低草原载畜量,通过这样的方式还能保护草场。

——根据这一项描述,杜凤池从图书馆和自己拿到的资料、报表中搜集了许多可以佐证的数据,的确如林雪君所言!

这项提议太好了,方方面面,对谁都好!

第二天早上,伏在桌上睡着的杜凤池来不及回家好好休息,又带着自己查到的资料折返办公室。

又看到桌上第二封信,他才想起来自己还有信件没读完。

待看到林雪君想要了解吃蝗虫的益鸟情况后,杜凤池忍俊不禁:她这就问对人了。

要是她求助她爹,老林肯定搞不懂。但她求助的是他,虽然所学专业并不一样,但研究草原的过程中,他曾自修过生态治理的科目,现在要捡起来,至少知道该去哪里找哪些资料。

从她身上得到颇多收益,如今终于能为她出力,杜凤池隐隐有些兴奋,仿佛是两个人通过信件手谈围棋,终于轮到他出子!

于是暂时先放下手头的工作,他又捏着另一封信奔赴图书馆。

早上才来上课的学生,于是再次见到杜教授回春了般神采飞扬地去看书,穿过校园中清澈的曦光,他不像刚熬过一整夜,倒像是精神饱满去求学的大学生。

那样地振奋,那样地意气风发。

风吹过他短发时,一些学生们甚至觉得此刻死板怪脾气的杜教授,简直比篮球场上跳跃扣篮时短发飞扬的健将更有活力。

这就怪了,杜教授捏着的到底是什么信啊,能有这么强力的效果?!

在杜凤池收到林雪君信件的第二天,林父趁工作空隙,直奔农大寻老友杜川生。

他在女儿回信中得知杜川生教授会同她通过信件讨论草原畜牧业等工作,便想见见杜川生,与对方喝喝茶,吃吃饭,聊聊女儿林雪君。

哪知他来到学校根本找不到人,杜川生办公室里没人,家中电话也没人接。说是杜教授在图书馆,寻过去又听说杜教授好像去其他图书馆或书店找资料了。

林父于是又给杜川生家里打电话,结果连晚上都一样的无人接听。

难道这家伙沉迷泡各个图书馆和书店,连家都不回了?

之后连续找了几日,林父一直没能见到人,连电话也没能通上一个。

直到2周后,他才接到杜川生的来电。

“我接到小梅的信后第4天就给她回信了,着急着呢,没日没夜地帮她办事儿。”杜川生在电话里哈哈笑着,难得地爽朗:

“你问这个干嘛?跟你说了你也不懂,都是草原上的事儿。小梅找我就找对了,这我能不知道吗?哈哈……”

林父在电话对面听着杜川生一口一个‘小梅’地叫,怎么搞的好像他杜川生跟小梅比他这个亲爹还亲呢?

“对了,我最近几年不是都在研究草原沙化的治理吗?咱们国家从好多年前就一直在研究了,其实古往今来这个课题的研究从没停止过,现在更系统化、科学化了。

“我一直有些瓶颈,本来想今年春天去草原看看,但又怕呆的时间短,没效果。又有些舍不下学校里的学生。

“小梅真是解决了我的大难题,就算我在草原,也未必能将许多事想得那么透。”

杜川生话题一转,又跟林父分享起自己最近在做的事:

“我给小梅回信后,就开始沉心写论文。

“昨天终于写好了,提交了报刊。

“另外还抄了一份直接递到了农业部,等着吧,我一定将小梅的建议推动落实到草原上!”

林父握着话筒听杜川生慷慨激昂地说了近半个小时的话,几乎插不上言。

挂断电话后,他仍久久无法回神。

前阵子已从儿子口中了解了小梅在草原上做的许多了不起的事,心里感慨又动容。小梅长大了,变得这么厉害,连做父亲的都有了压力,想要更努力更上进地奉献更多力量。

可如今听那个已经成为教授,在畜牧业极其受人尊重的杜川生口口声声称赞小梅,甚至直言小梅对他的帮助,心情更加……激动了!

彷如坠梦,一切都那么不真实,又那么地……令他感慨感动。

真好啊,小梅。

爸爸真为你骄傲!

……

一周后,署名农大杜川生教授的文章,在首都最顶级的专业报纸《科学探索报》头版刊登。

报纸一上市便被大领导点名,将登载了这篇文章的该期报纸发放向所有草原牧区——农业部门出钱购买,将知识送至统管草原的各单位,并请各单位草拟与文章契合的落实政策。尽快将文章提及的学术内容,变成可以执行的方法,逐步在各基层环境落实下来。

当呼色赫公社陈社长看到这篇文章时,他捏着报纸,目光凝住标题下方的落款,心情久久无法平静。

在杜川生教授署名下方,清晰可见的印刷体小字,写的是:

【林雪君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呼色赫公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