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开心的李承乾(1 / 2)

喜唐 微微的薇 9259 字 23天前

颜白在宫里住了一天。

长孙皇后的身子的确很不好,胳膊一按一个坑。

颜白不敢妄言这是什么情况。

但心里的酸涩难免有些按捺不住。

在这一天颜白哪里都没去,就安安静静的陪着长孙皇后说了好些话。

长孙皇后说的最多的还是太子。

绕来绕去还是太子。

在这一天,皇后身边就两个人。

太子,和颜白。

没有人知道皇后跟颜白说了什么。

只有颜白知道,一个母亲最放不下的还是自己的儿子。

在尽最大的努力,把最好的给自己的儿子。

二月中旬的朝会来了。

朝会上李承乾再次提起了赋税制度改革的提议。

群臣依旧在小声的议论。

褚遂良和长孙无忌依旧跟往常一样站出来驳斥。

李晦眯着眼,脸上的笑意有些忍不住。

不过这一次,长孙无忌心里有点不踏实。

他觉得太子今日的状态很不对劲。

在笑,但笑的一点都不勉强。

不像往常一样,笑都是硬撑出来的。

不过长孙无忌不在意。

马周已经下不了床了,也就是说回不到朝堂了。

房玄龄也老了,负责中书省诸事。

自己主持尚书省、门下省事务。

中书省负责诏敕和政令的立案起草。

门下省负责审议中书省的立案草案。

而尚书省则负责行政执行。

一个房玄龄已经不够了,只要熬倒他就可以了。

“太子殿下,自贞观一年起至今,我大唐国力蒸蒸日上,百姓安居乐业,可谓是盛世已至,殿下为何要坚持修改祖宗之法!”

李承乾笑道:“贞观一年大唐约有百姓二三百万户。

房公,你负责此事比较多,你来说说大唐如今有多少人?”

“回殿下,根据户部的统计,如今大唐约有户口千六百万。”

(ps:天下户口千六百万房玄龄说的,也就是说人口约为1600万人。)

李承乾笑道:“赵国公误会了,孤没想修改祖宗之法。

恰如国公所说,国朝之盛前所未有之,我等更应为天下考虑!”

长孙无忌笑了笑道:“借太子之言,事关天下百姓。

臣觉得此事就由三省商议,权衡之后再做定夺如何?”

李承乾点了点头:“下月朝会拿出结果如何?”

长孙无忌愣住了,太子竟然罕见的有了耐心。

事情已过三,如果再说先前的推脱之语,怕就真的不好了。

一时间不知如何回答。

长孙无忌看了一眼褚遂良,褚遂良走出朝列道:

“殿下,臣有要事禀告。”

李承乾笑道:“讲来!”

“前不久江州城来了一批犯官,经过刑部和大理寺审理。

自去年颜郡公去了江州之后大兴杀伐之举,如今江州官吏十不存一。”

李承乾当然知道颜白在江州杀了很多人。

不光他知道,父皇也知道。

颜白写信告知,百骑司暗中印证。

颜白说的和做的无任何差池,连丝毫的欺瞒都没有。

李承乾装作不知道,皱着眉头道:

“官员都杀完了,也就是说江州没有了官吏支撑,那这一年他是如何办事的?”

褚遂良挺直了腰杆道:“臣弹劾琅琊郡公。

未经刑部和大理寺审议擅杀命官此为一罪。

安排其门生弟子充当官吏,任人唯亲此为二罪。

堂堂一传国郡公,不顾朝廷之法,此为三罪。”

李承乾顺着褚遂良的话道:“那依公之见?”

“臣觉得派御史前去,押送琅琊郡公回京。

待水落石出之日,再由朝廷另行安排,杀官之举非同小可,罪……”

“罪什么?”

“罪同造反!”

李晦闻言站起身来,朝着褚遂良道:

“褚公好主意,但你这是在放屁。

当年我阿耶也是被这么冤枉的,以至于我爹自那以后大门不出。

李卫公也是这么被冤枉的,到现在大门都不敢关。”

“呵呵,现在有出去做事的,这才多长时间你们又忍耐不住了。

我看啊,非要把人逼死,你们才开心呢!”

孔颖达闻言愤怒的站起身来,指着褚遂良就是怒喝:

“褚遂良你休得胡言,陛下曾夸赞你,耿直,有学术,

今日一见老夫不敢苟同。

竭尽所能诬以‘伊霍’一语,而必欲毙之,妄图贻其主以杀来全你直臣之名。

墨色的那句话说的真好啊!”

?群臣震惊。

伊霍之事?是指伊尹和霍光在历史上废立皇帝的行为。

在历代朝堂上就是某某人行伊霍之事,来掩盖其真正动机。

这句话一旦出口,那就是很大的问题了。

孔颖达须发皆张:“人是以是非对错定立场,你是以朝堂的立场定是非。

汝父之名皆毁与汝之手。

怪不得人家要烧你的书,烧你的字。

先前我还觉得委屈你了,觉得墨色不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如今看来,烧的好,烧的对啊,一点点的小事你就记恨于心,出手就要害人的命。

我等羞于与你为伍。

殿下,容臣告退,臣回家烧字去,字写的再好有什么用,心是黑的。”

孔颖达骂完就走了,背影格外的落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