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榜 收藏榜 推荐榜 完结榜 足迹 书架

第31章 忙碌的江州城(1 / 2)

人只有忙的时候或者是在特别开心的时候会觉得时间过得非常的快。

颜白也没有想到自己只是带人在湖里抓鳄鱼。

看着看着,那湖里的荷花开着开着就败了。

一转眼就到了要挖藕的时节了。

男人在湖边泥潭里面挖藕,孩子忙着在一旁冲洗。

女人们则坐在芦苇垛子上,用灵巧的手编制出一张张好看的草席。

有灯草席,有芦苇席,手艺更高超的在做竹席。

在这个不忙的时节里,这些原本就做来自己家用的小东西突然有了市场。

船商将它们带到了远处,能卖钱,能补贴家用了。

每个人都在忙,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幸福的光。

短短的数月时间,江州城码头就长出来了一排排的铺子。

一楼为铺面,二楼为库房,三楼是休息的地方。

天落了寒气,江州城反而热闹了起来。

原先躲在山里过着野人般日子的,怎么劝都劝不下来的山民也开始慢慢的走下山来。

趁着不忙,用一把子力气换点盐,然后匆匆走上山去。

他们的生活其实不是与世隔绝。

与世隔绝的人基本都活不长,他们也会生病。

他们在江州城有认识的人,也有走动的不多的亲朋。

见他们的日子越过越好,心里难免有些痒痒。

衙门的承诺他们是不信的。

他们当初其实就是被官吏逼的没法,才跑到深山里面去的。

所以他们宁愿信外人,也不信爱骗人的官吏。

虽然心里对那些隔三差五登门拜访的年轻官员很有好感,但我最多请你吃顿饭,让我下山没门。

书院学子也不逼着他们,反而帮他们看病。

书院学子得医术虽然不咋样,但看一个头疼脑热还是可以的。

把脉的基本功是每个毕了业的学子都要学会的!

直到今年割漆实在缺人手,听说给盐,他们才试着下山来碰碰运气。

这才有了陆陆续续的人下山。

江州城的户籍也由原先的四千多户,在清查人口和山里的这些人走下山之后激增到了七千多户。

这个数据还在慢慢的往上增长中。

如果算上周边前来落户的百姓,颜白估计能到八千多户左右。

按照一户最低五个人来算,也就是四万人口。

这人口还是太少了,人迹罕至的林子里面其实还有很多人藏着。

这点人口还抵不上后世的一个镇的人口多。

大唐人少是目前最大的国情。

如果加上外来的,这人口就多了。

在跑商船队的宣传下,越来越多的人来江州落户。

长江对岸的人也要来江州开一片属于自己的土地。

人口的融合,江州城迎来了第一批新生儿。

孙书墨也得到了一个健康的儿子,这把孙书墨激动的走路都在摇晃。

李员外也不辞千里的从长安赶了过来。

他和所有的长辈一样,嘴上说着儿孙自有儿孙福。

可心里还是放心不下,家里就一个独女,还不在身边。

他索性也从长安跑了来。

他来时,刚好赶上小孩出世。

本以为女儿和辞去官职的女婿在江州过的是苦日子。

不曾想却是好日子,家里有仆役,女婿手底下还管着一千来号人。

如今李员外给家里去信了,准备也在江州城做生意。

他是靠着布匹发家,来这里自然是干老本行。

凭借着孙书墨是他女婿这个金字招牌,他为尉迟家借了不少钱。

已经包下了二十户人家的蚕桑。

如今只等明年开春,他就能运转起来。

李员外极为风光,不管认不认识的,逢人便说他老李有识人之能,

当初那多么年轻后生没看上,就觉得孙书墨入眼。

这不,辞官得的人还能在地方当官。

李员外抱着小外孙吹嘘着。

一看孩子拉了,告罪一声就往家里跑,要赶紧给自己的小肉团换尿布。

不然屁屁就红了。

李员外前脚刚走,人群就议论开了。

“刚才那人是谁?”

“不认识!”

“说了啥?”

“听不懂!”

不怪李员外,在江州,尤其是老一辈人嘴里说出来的话颜白都听不懂。

有时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颜白需要好久才能明白过来他说的啥。

年轻人就好多了,只要放慢语速,大体是能听懂的。

小孩子就更厉害了,他们学什么都快。

如今好些人都会说关中话了,跟着那些糙汉子学不了什么好话。

张口闭口“额贼”,“撩咋咧”,“瓷锤”,“哎呀,饿锤死你!”

见伽罗又开始吃藕粉,颜白就忍不住想跑。

粘乎乎,软绵绵,口感是爽滑细腻、清甜不腻,有淡淡的藕香。

但颜白极不习惯它那如同丝绸般顺滑的口感,每次一吃,颜白就想起了自己小时候吃鼻涕的尴尬时光。

“大郎,张嘴,啊……”

“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伽罗脸色一变,埋怨道:

“烦人,我都说了,加了糖,绝对好吃,没有你说的那什么泥土的味道,啊~~~”

“呕!”

颜白夺门而出,准备去巡视一番。

伽罗非常不满意,自己搅合了半天大郎一口都没吃,伽罗美美的吃了一大口。

“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