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榜 收藏榜 推荐榜 完结榜 足迹 书架

第43章 五福晋43(1 / 2)

畅春园,是康熙在郊外避暑听政的离宫。

这京城夏季太热了,皇宫更像是个大烤炉一样,所以若无特殊情况的话,他一般会带着宫里众人去畅春园度夏避暑。

但以往都是差不多六月份以后才去,现下才四月中下旬啊,这避哪门子的暑呀。

安清纳闷的不行,也不知道这老康突然是哪根筋没搭对,怎的突然就要过去啊,这背后不会埋着什么坑吧。

然而,这个问题并未困惑安清多久,胤祺晚上回来时便直接给她解了疑惑。

“皇阿玛今年想在京西玉泉山、畅春园等地推广种植他的御稻米,前些日子已经下旨让人准备了,这会过去估计就是想就近盯着些。”

安清立马反应了过来,心想那怪不得呢。

因水热条件的限制和水稻品种的问题,这时候北方部分种植水稻的地区都是晚稻,而康熙的御稻米却实则是一种早稻米。

他这个早稻有一个很显著的特点——成熟周期短。

康熙是在康熙二十年发现了那株长得十分特殊的水稻的,也就是他这御稻米的‘鼻祖’。

据说那株水稻不但植株长得十分高大,而且相比于旁的稻穗来说,那会它已经挂满了沉甸甸的谷粒,当时康熙便很是惊讶,命身边的人把这棵水稻的种子收集了起来,想着试种看看。

于是,从康熙二十一年开始,康熙便命人将其种在丰泽园,结果到了六月份时,那些种子种出的来水稻竟然比其他水稻早熟了三个月,而且,它那长出来的稻谷米粒微长、颜色泛红,口感也比普通大米要好上不少,这也就是御稻米的由来。

在初种植取得成功后,这些年康熙也没有就此停下来,而是一直坚持对御稻米进行各种试种和改良,其中便有一种早旱稻的品种,听说去年在丰泽园试种成功了,康熙这会要在畅春园和京西玉泉山推广的应该就是这个品种。

康熙培育的这早旱稻,相比现下北方普遍种植的晚稻来看,有两大显著的优点,成熟周期短,抗旱能力强,从时间上看的话,这会种植倒是正合适。

“这事是突然决定的吗,怎么之前没听说啊?”安清不解地问道。

不应该呀,按照康熙严谨慎重的性子,这去年才刚试种成功,怎么的也要再种上几季才能这般大张旗鼓地拍板决定推广才是,没道理这么着急啊。

胤祺轻点了点头,解释道:“之前我同你提过的,去年冬天山东河南和陕西等地小麦遭受了很严重的冻害,我想应该和这件事有关。”

“其实,年前那会,这些小麦的长势都非常的好,那时皇阿玛对此也寄予了非常大的期盼,没想到还是没抵抗住天灾。”

安清听完,顿时就全明白了。

所以,康熙把小麦遭受冻害全归结为‘天灾’,而且还觉得这种‘天灾’不可控,于是,他转而把希望寄托在不用越冬的水稻身上了。

因为比较了解康熙年间的水稻种植这段历史,安清也清楚康熙此举并非仅仅想在水稻种植地区推广种植他那御稻米,而是有着更大的野心。

在历史上,康熙在农业领域的主要成就有二,一是打破了长城以北不适合种植水稻的历史,二是在南方推广双季稻的种植。

没错,这会长城以北还没有开始种水稻,就是因为康熙培育的早旱稻的出现和推广,才终结了长城以北不能种水稻历史。

至于南方双季稻的种植,其实,双季稻并不是康熙皇帝首创的,这时的南方实行的也是双季稻种植方式,但此时的双季稻指的是水稻两茬连作,即糯和粳的连作。

而康熙发展了水稻连作制,他打破了以往糯和粳连作的传统,实现了同种粳稻双季连作的方式。

当然,他这两大成就的前提都是因为培育出了这抗旱的水稻。

而这次康熙在京西玉山和畅春园推广种植这早旱稻,便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步,若是成功了的话,他下一步应该就是往长城以北去尝试种植了。

“爷,你能方便同我讲讲农业上的事吗?”安清道。

胤祺愣了下,农业上的事他哪有安清精通,让他讲,这不是班门弄斧吗?

但他随即就反应过来了,安清这是想知道前朝关于农业的事吧,或者说是大清如今在农业上的现状。

“没什么不方便的,也不是机密的事。”胤祺回道。

接着,他便把近些年农业的情况以及他皇阿玛颁发的一些政令都说简单说了下。

安清越听越认真了起来,主要是胤祺讲的很是仔细,因着他们这些阿哥常年被康熙身边,知道的自然也比旁人要更全面些。

从他叙述中,她大概捕捉到了一些关键点。

一是因清代前期人口增长前所未有的迅速,人地比例失衡的问题,也在此时显露出了端倪,二是康熙好像已经开始有这种意识了,但还只是萌芽阶段。

在农业社会中,‘人地矛盾’可是索去无数王朝性命的死结,也是众多统治者至死都未想明白的一点,但因康熙在位时间比较长,且又是个一心想有作为的明君,所以,他才有机会认识到这一严重社会问题。

随着人口越来越多,但土地的数量却是有限的,于是人均亩产量只会越来越低,这也就意味着许多人会吃不上饭。

所以,这些年康熙才这么大力鼓励各地垦荒农耕,对培育水稻的事这般上心,还有那些致力于提高作物产量的政令,皆因如此。

安清突然意识到一点,她那块地里的小麦,好像还可以图谋的更大一些。

康熙此时已经把这冬小麦的种植期待点拉的这么低了,若是她能解决或者缓解他所谓的这‘天灾’,从而提高小麦粮食的产量,那届时定会把惊喜值拉满啊。

毕竟,也不是所有地区都能种水稻的,像山东、河南和陕西等地的大部分地区还真就只适宜种小麦这种粮食作物。

两人聊了好久,不知不觉就聊远了。

胤祺突然想起一件事,抬头看向安清问道:“那地里的小麦,你走得开吗,若是不行的话,你可以先找个由头留下来,我之后再来宫里接你。”

知道他皇阿玛要去畅春园的事后,便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他皇阿玛搬到那边,他是必须得跟去,但他也知安清对那小麦有多上心,若是她暂时过不去,过些日子再去也成。

安清忙摆了摆手,回道:“不用,我同你一起去,我那小麦该忙活基本的都忙完了,不碍事的。”

说罢,她又补充了一句,“但等收成的时候,还得劳烦爷带我回来一趟。”

这可是难得见证水稻发展史的机会,她怎么可能错过啊。

胤祺轻点头点头,这事倒不难,畅春园那边比皇宫出入要自由些,到时候提前和他额娘说一声就成。

自打知晓康熙这么着急去畅春园的原因后,安清便莫名兴奋了起来,有种要出门春游的感觉。

当然,这份兴奋里也夹杂着能出宫的激动,即便搬到那边,和在这宫里差不多,不能随意出入宫门,但她可以随便在畅春园中逛啊。

畅春园所在之地,泉水丰沛,周边百姓种植水稻的传统由来已久。

当初建设畅春园时,康熙帝就提前在畅春园西部单独辟出一块水稻田,面积约有一百余亩,想必这次就是在那里试种吧,反正都在园内,届时她说不定还可以去现场观摩呢。

康熙这次去畅春园倒是带了不少人,太后是定会去的,四妃也是都在名单中,另外还带了几个比较受宠的妃子,比如王答应就在其中。

另外,所有成年的和已经到上书房读书的儿子也都被他捎上了。

胤祺这后院,除了安清这个福晋外,倒是还有一个妾室的名额。

至于带谁去,她先是问了胤祺的意见,对方说全交由她安排后,于是,安清果断选择了一直安分守己的瓜尔佳氏。

她可不是什么好脾气的人,自打那次白佳氏作妖后,她再也没给她好脸色看过,平日里除了格格应有的正常待遇外,也没再给过任何优待。

那像这次这种类似于出宫度假的机会,更是不可能落在她身上。

为此,白佳氏在院子气的直跳脚,她不敢在安清面前表现出来,只能指桑骂槐地阴阳了瓜尔佳氏好几日,也亏得瓜尔佳氏脾气好,不然非得和她掐一架才好。

至于院里的人要带谁去呢,按照安清一开始的打算,紫苏她们四个是都要带的,还有小喜子,剩下的就不带了,都留下来看院子就成,畅春园那边平日里也是有人伺候的,不用带太多人。

但紫苏却自己个提出了要留下来,“主子,奴婢还是留下来帮您看着那小麦吧,有她们三个在你身边伺候,奴婢也放心。”

安清一想也成吧,紫苏跟在她身边最久,她之前在科尔沁每次种小麦,她都也是全程跟着,了解的自是也比旁人多,有她看着确实更放心些。

“成,那你先留下,等小麦收成后,我到时候再把你带过去。”

小麦预计五月底六月初便能收割,而在畅春园估计要住到七八月份呢,正好能出去待些日子,不然一直在这宫里真能憋死个人。

畅春园位于京城西郊,马车晃晃悠悠地驶出皇宫,因人员马车太多,小半日才到地方。

安清坐在马车里,一路上都很是好奇地掀开帘子往外瞧,等看到一块块稻田时便知要到了,这些一瞧就知道是御田,看起来很是规整,定是康熙专门划出来的水稻试验田。

不过,这会正是水稻插秧的时候,地里有不少农人在忙活。

他们大队人马是中午出发的,到了傍晚才到地方,住的院子都是提前分配好的,进了畅春园后,马车便各自驶向各自的院落。

严格来说,众皇子还不算住在畅春园内,而是住在畅春园的属园,西花园的皇子四所处。

因坐了一下午的马车,安清到地方后实在是累的不轻,再加上当时天也已经开始黑了,她便没四处溜达,早早地收拾收拾就睡了。

经过一宿的养精蓄锐后,等第二日醒来,安清直接满血复活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