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榜 收藏榜 推荐榜 完结榜 足迹 书架

第130章(2 / 2)

自从皇上病愈,真的没单独跟他说过话。

纪炀为这事头疼。

虽然知道皇上对他已经很是信赖,但大老板不跟你私下谈话,总觉得怪怪的。

皇上自然也知道这件事,此时勤政殿里,笑着对林大学士道:“你也坐,年纪都大了,不好强撑了。”

林大学士从善如流。

两人再看看对方,都不是年轻时候的样子了。

不过两人现在没那么担心。

纪炀,林启等人,已经能渐渐理事。

“朕拖着不见纪炀,他可着急了?”

林大学士答:“着急算不上,但也有疑惑。”

他们两个在一起说话,那就不用打哑谜,有什么说什么。

“真疑惑,还是假疑惑。”

皇上说完,两人都笑。

自然是装的疑惑。

纪炀那样聪明,岂会看不出来皇上在慢慢切割权力,给儿子的朝堂攒朝臣。

纪炀就是率先被扔过去的一个。

林启也是其中一个,再有些官员,基本都在太子手底下做事。

虽说没有成立专门的太子内阁,也差不多了。

皇上又道:“不管真假疑惑,你私下安慰几句,只要好好替太子做事,那就行。”

这话说完,皇上还是感觉到疲惫。

咳疾确实好了。

这种不治之症能医好。

可身体的衰老,时间的流逝,纵然秦皇汉武都没有办法。

大病初愈,再加上年岁确实大了。

皇上摆摆手,让林大学士退下。

可他还有很多事要做,很多东西没有处理。

除开宗室,还有一脉一直藏在暗处。

宗室惹乱的时候,他们看戏,宗室被砍的时候,他们偷笑。

看似他们什么都没做,其实什么都做了。

那是比宗室更难缠的人物。

皇上忽然觉得有些厌烦。

争来斗去,竟然一件实事都没做。

但不争,不斗。

连做实事的机会都没有。

他会尽量把争斗留在自己这,好让他的孩子在没学会争斗之前,尽量留出做实事的时间。

纪炀肯定乐见其成。

宗室解决了,下一个该是谁跳出来。

皇上秘密写了封信送出去,只等着藏在后面的人出来搅惹是非。

“太子跟纪炀在何处?”

“回皇上,他们去城郊看今年的麦子了。”内侍连忙道。

看麦子?

皇上又笑:“随他们去吧,布置好守卫。”

除了要在解决一批人外,还有太子的婚事同样提上日程。

皇上缓了缓身上的疲惫,继续伏案做事。

汴京城郊。

这里的水渠今年重新修整一遍,还拉来江南最先进的水车灌溉。

虽说最近半个月才用上,但效果还是很明显。

太子徐九祥惊讶道:“叶子是更青了。”

“麦穗也更好看了。”

纪炀点头:“水的重要性自然不用讲。”

“还有肥料也很重要。”太子接话,“之前你做出来的土化肥,也帮了大忙。”

纪炀看看如今的土化肥,笑道:“这几年化肥的发展,连我都看不懂了。”

纪炀当初只是给了其中一个思路,再加上原本就有的堆肥方法,民间更知道肥料的重要性,自己家里都在研究土化肥这种东西。

但有水,土化肥,剩下的杀虫跟育种同样重要。

虫子的危害对农作物来说也是致命的。

如果种子好一些,也能抗病害些。

纪炀跟太子已经开辟出一处农庄,带着朝中一些官员遍寻天下农人,准备成立专门的农司。

其实育种这事自古就有,专门育种的机构也存在。

只不过像太子如此重视的,那就不多见了。

只要承平国最高位的人重视,不管下面人求财还是求官,都会突飞猛进。

不止如此,遍寻良种也是很重要的。

这些太子已经派人去做。

虽说都是听纪炀建议,但他这些做法还是让朝野称赞。

堂堂未来天子为百姓一粥一饭亲下民间,是很好的表率。

纪炀自不用说。

基建跟种田,他哪个都喜欢!

汴京城郊土地,随着宗室两支尽数斩断,土地也归还给大部分百姓。

刚开始文家为首的世家有些不爽,汴京城郊可不止有宗室的土地,世家土地也在于此。

甚至不止汴京城郊,汴京外几处城镇,以及郡府州,都有他们的土地。

宗室琨王,梁王家的土地依照要求分了。

长公主余下的子孙跟仅存平王的人自然也吐出来一部分。

如今反而显得世家十分突出。

所以世家对纪炀的不满自然上升。

没有嚣张的宗室在前面,世家确实少了竞争对手,可也少了挡刀挡枪的。

不管这些人怎么想,太子还是看着今年的麦子高兴。

分到土地的百姓自然也高兴,还大大缓解了边境附近因为土地产生的各种矛盾。

今年的确实比往常要好过很多。

连带着,对太子也有了期待。

纪炀自然故意为之。

皇上想让他成为太子党,那他就好好当太子党。

毕竟他们现在利益是一致的,自然顺势而为。

说起来,皇上这个当父亲的,跟原身生父简直天差地别。

纪炀他们巡查麦田的时候,还路过便宜爹所在的庄子,这里纪炀派人看守,不管他去哪都会看着。

但这位纪伯爵精明无比,知道自己侧室的哥哥跟宗室勾结,也知道自己不受当朝宠臣儿子的待见,索性不出庄子。

至于他的庶子跟侧室被流放这种事,他更是懒得管。

纪炀早看透他的性格。

若不是为了原身,为了武侯,对他也不会手下留情。

到底是原身的爹,如今他跟纪伯爵的关系已经世家诟病,没必要再添些麻烦。

世家整天说他不贤不孝。

其实也没说错?

太子自然也不能理解纪炀父子之间的关系,可意外地并未多问。

其实旁人都不知道。

徐九祥是有些怕这个臣子的。

他总觉得,纪炀跟他父皇很像。

不是行事做派,是身上隐隐的气势。

像是处在同一层面的人物。

可徐九祥又知道,纪炀对他十分客气,也不会背地里搞阴谋诡计。

他不是这样的人。

整个五月,太子要么在田间地头看麦子,熟悉农务,要么跟着母后一起挑选未来皇后跟未来皇妃。

等到亲事定下,更多时间则在筹备婚事。

十月份,皇后跟两位皇妃会一起入宫。

这三家里,皇后乃是应天金家,承平国开国文臣之一的后人,皇后本人性格温和,父兄都在朝中做官,明年兄长也会回京任职。

皇妃一个是皇后娘家人,另一个则是靠向太子的武将。

这种配置,几乎把拉拢写到脸上。

但就算写到脸上,想要当皇妃的人大有人在。

文家甚至都递了名册。

只是皇上皇后并未选中他家。

太子亲事定下,应天金家的子侄党羽自然也跟太子更为亲近。

不过他们跟纪炀相处的时候,也没有自持身份,反而十分客气。

对这种有能力的人,谁会不钦佩呢。

说起金家,那是不输文家的世家大族。

有他们鼎力相助,太子的路已经被铺得十分顺畅。

现在皇上那边暂且不说。

太子身边,林家,纪炀,金家,母后娘家,被拉拢的武将一家。

剩下朝中势力,宗室已经没了声音,只要世家服软,那皇上的布局顷刻便成。

饶是纪炀,都不得不感慨,不愧是皇上,意识到自己身体不行之后,立刻能把所有事情安排得极为妥当。

这些事情里,纪炀只是个旁观者,因为他知道,此时旁观对他来说最好不过。

现在的布局里,已经是最能平衡各方势力的。

只不过不给皇上当刀之后,还挺不习惯的。

纪炀当然在说笑,朝中局势渐渐平稳,他花在基建更田地上的时间会更多。

趁着时间,赶制一批批水车发到乡里各地,来保证农作物的灌溉,再跟灌江府那边商议多养耕牛。

耕牛多了,价格就会下来,那便会有更多百姓买得起耕牛。

提高生产力,这才是最重要的。

趁着难得的和平时间,赶紧工作啊!

让手下都卷起来!

可纪炀隐隐感觉不对劲。

还在田地的时候,纪炀再次梳理了一下身边的人。

想到他之前说过的话,宗室没了,如果世家再服软,那朝中的局势便会瞬间如皇上布下的那般。

可世家怎么服软?

从最开始到现在,他们都在暗戳戳地做事,根本不冒头。

也就是宗室没了,才显出他们。

就连他们掌握的汴京文报如今都低调不少。

就算京都趣闻重启,汴京文报也没打擂台,他们最知道什么时候该低调的。

要是硬出头还好。

这样滑不留手最难处置。

除非。

除非有他们容不下的人?

有他们看到就厌烦,天生跟他们不合拍的人。

纪炀看向天空,忍不住翻个白眼。

谁说皇上不拿他当刀了?

只不过以前明晃晃的刀剑,现在藏在暗处而已。

世家比他们想的都有耐心,不等最后一刻,绝对不会出手。

即使他们对自己的恨不比宗室少,甚至在看过宗室的下场后,只会更忌惮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