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榜 收藏榜 推荐榜 完结榜 足迹 书架

第82章(1 / 2)

吕布杀父, 虽迟但到。

经历了之前的叛乱与动荡,整个蒙古大营宛如春耕时节的一块地,被底朝天地彻底犁了一片, 处处混乱不堪,惨不忍睹。

尤其是那几场天雷霹雳,更是将地面劈得坑坑洼洼, 满目疮痍。

幸好, 陈宫在制定计策时就想到了这一点,让吕布提前将一干辎重军备尽数撤走。

至于那些大体量之物, 仓促之间实在没法移动的, 也严密笼罩了一层避火材质,避免被天雷引燃。

吕布一面收拢重兵, 严明军法,迅速地稳定了上下人心。

一面昭告天下,广而传之:我蒙古帝国二王爷忽必烈,欲设局谋害圣上,幸而圣上得天庇佑, 气运所钟, 并未使其得逞。

当日,两方战士都是人云亦云地作战, 从头到尾, 稀里糊涂。

真正目睹事变发生当场的,其实只有王帐中人,要么死,要么已经被尽数控制了起来, 要么本来就是自己人。

真相到底如何, 全凭吕布一张嘴胡编乱造, 反正没人站出来质疑他。

吕布还在文书中强调,念忽必烈与当今圣上乃一母同胞,才华匪浅,故不吝特赦之。忽必烈若肯结束流亡生涯,回归本朝,同心效命,仍不失为帝国上将军也。

他特别不解,为啥给忽必烈这么好的待遇啊,难道不该是一纸必杀令,让其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对此,陈宫微微一笑,作了回应:“若誓杀忽必烈,必然会有很多人出手保他。”

忽必烈面对死亡威胁,极有可能拼死一搏,倒向阿里不哥。

他在蒙哥大军中混了好些日子,探听消息无数,对吕布军队的虚实部署也知之甚详,这些信息将会极大地帮助阿里不哥进军。

阿里不哥也会觉得有利可图,捏着忽必烈,就等于拥有了一张可以和皇室分庭抗礼的牌,从而选择答应他。

阿里不哥:二哥,我难道是为了利益才保你?分明是因为你我兄弟情深,没想到你也有今天哈哈哈哈哈(扬眉吐气. jpeg)

这是陈宫极力避免出现的一种情况。

另一方面,即便一些原本置身局外者,譬如陆秀夫、张世杰的汉军,文天祥的文山军,也很有可能在此刻出手。

对他们来说,蒙古汗位纷争越乱,帝国内部就越有可能陷入分崩离析,江南地区重回稳定、恢复汉人江山的几率也就越大。

陈宫这么操作,等于是直接将冷冰冰的事实拍到了他们脸上。

别想了,忽必烈起不了那么大作用,他即便回来,这江山也乱不起来的,你们还是趁早断了心思吧!

眼下,忽必烈正在吕文德军中。

吕文德自从自立称王以来,地跨千余里,空弦数十万,占据荆襄,直抵南方沿岸。

若换到五代十国时期,大致就是南汉与楚政权的一部分,实力雄厚无比。

虽说这地盘的很大一部分,都是趁着吕布西行、蒙古大军内乱的时候趁机收复的,基本没打过什么真正的硬仗。

但架不住他运气好啊,兵多地广。

而且又是第一个称王的,天然就占了优势,开设了行政小朝廷,大封百官,又开设了新一年的独立科举,并于首府岳阳设立了育贤、培才二馆,专门招揽不愿入仕宋廷的各路人才。

就这般操作一通,居然还真挖到了不少沧海遗珠。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郑思肖,一位后来终身不仕元的遗民,擅画墨兰,亦工文字与兵法。

他这年不过二十岁,因为忧心国事,前往临安叩宫门怒斥贾似道,要求改新制除弊政,坚决抗元,反被贾似道乱棍打出。

郑思肖愤怒之下,拂袖而去,转头就揭了吕文德的求贤令,投入了荆襄王府,后续的一系列文书和政务机密,全部都是出自他之手。

吕文德拉起了一干朝政班底,主持境内一干事务正常运转,从军事到民生,建设得居然还挺有模有样。

他野心日炽,便开始图谋更进一步,去王尊,称帝号。

反正这赵氏天下,从前也是靠陈桥欺弱主得来的,三百年运转至此,合该命数凋亡,王气终结,他如何不能当一当天子?

但如今宋廷未灭,他就急急忙忙贸然称帝,显然会落人话柄。

想要在短时间内兴集大兵,剿灭宋廷,对吕文德来说又甚为勉强,生怕自己这边一出动,周边的各方势力立刻开始活跃起来,准备偷家。

他的治下,是标准的四面受敌的格局。

北方渡河就是蒙古,往东是大片被吕布打下的地盘,从金陵往西南方向,一路延伸过来。

而后还有一块较小的地盘是如今的宋廷,蒙古和宋廷之间还夹杂着李庭芝的武锐军,与荆襄的江陵一带接壤。

再往西,陆秀夫与张世杰在川黔之地,始终是抵挡蒙古大军的第一线,经营日久,根基日深,打了一场又一场的胜仗,颇得百姓拥戴。

虽无正式封号,自嘉陵江以西近千里,民间咸以“陆帅”、“张王”尊称之,不呼本名,人心所向,登高一呼而义师云集,顷刻而至。

听说他们甚至已经在准备北伐之事,自蜀道北上,挥师直取长安。

再往南,则有文天祥的文山军,大致占据了自隆兴府往下的大半个江南西路,还有整个广南东路,什么广州、潮州、惠州一路,直抵南海。

总而言之,吕文德的东南西北四面,无论哪一个方向都很难搞。

吕文德正在这边一筹莫展,听闻了忽必烈前来投奔他的消息,当真是喜上眉梢,仿佛已经看到了帝路尽头的帝王宝座在向他招手。

第一个突破口这不就有了!

二人相见的场景无比感人。

吕文德作为荆襄吕氏政权的王者,堂堂天潢贵胄之尊,面对忽必烈一介去国亡命的蛮夷王爷,完全没有自矜狂傲,反而亲率官吏,前往郊外相迎,待之礼遇甚厚。

忽必烈用尽平生演技,一通哭诉,痛斥自己所遭受的凄惨待遇,蒙古政权暴虐无道,何等不公!

听得吕文德连连叹息,感慨不已,最后更是握着他的手宽慰道:“贤弟,勿要忧心,一切都过去了,快来与孤王共创大业!”

忽必烈假惺惺地擦了擦根本不存在的眼泪,又听吕文德感叹了一番「蒙古南侵害我生民,直欲杀尽仇寇饮虏之血」云云,二人抱头痛哭。

吕文德为了表示自己宽宏大量,收复蒙古帝国人心,特意分给忽必烈一支人数适中的军队,允许他掌兵,而不是直接束之高阁。

郑思肖对此极力反对:“我观此蛮夷有人君之面相,绝非庸才,其一得兵,正如龙虎纵入风云四海,届时必将纵横捭阖,驱策四方,我们如何抵挡?”

吕文德带着一股迷之自信说:“我既有意为帝,天下的一切人才合该尽数入彀中,岂能因为他出身蛮夷,就直接杀之?”

郑思肖极轻地叹了口气:“曹操不杀刘皇叔,而有赤壁之败,苻坚未斩慕容垂,终在淝水战后亡国。前车之鉴在此,望君好自为之。”

吕文德当时不以为然,他肯出兵帮助忽必烈的一个重要基础,就是觉得忽必烈势单力薄,并且又处于绝境,只能够依赖他的兵力上位,做受他操控的傀儡之君。

然而……

此刻一见到陈宫撰写给吕布的诏书,他顿时觉得眉头一皱,觉得事情不妥,大不妥!

合着忽必烈这厮根本没处于穷途末路的境地,万一他这边路走不通,忽必烈回家还能当上将,有这好事?

既然如此,忽必烈怎么可能真心诚意为他效命,说不定只是把他当成上位工具人(忽必烈:哈哈,被你发现了)!

站在同一条沉船上的人,可能会生死与共、并肩作战。

但一边船快沉了、另一边还舒适干爽整挺好,肯定不会彼此信任。

吕文德立刻翻脸不认人,将忽必烈囚禁了起来,对他万分提防,甚至一度以为忽必烈是蒙古那边送来的卧底。

他也听过那个什么“死亡殉情”的故事了,多感人呐,忽必烈为了先皇甘愿牺牲自己的名声演一场戏,也并非不可能。

他将大量的时间浪费在了观察忽必烈、搜集对方是卧底的证据上,完全没有再动兵戈,以至于错过了蒙哥驾崩后,蒙古帝国政权过渡期的最佳征伐时间。

待秋高马肥之时,吕文德终于能腾出手来。

吕布却已调集大军南下,四路齐至,一举灭宋,顺道将荆襄政权也一并扫平,吕文德的故事从此落幕。

考虑到吕文德本身的崛起,正是因为陈宫策划了夔州流言事件,促成了陆秀夫和张世杰背弃宋廷,建立汉军。

吕文德从而得以掌握重兵,进行西征,并和贾似道分庭抗礼,最终更是步步为营,开始了独立建国,直到如今。

如此说来,吕文德这一生从辉煌到死亡,简直是被陈宫安排得明明白白!

天幕前的观众们:“……”

陈公台,心机好深沉一人,做事一环套一环,环环相扣,最终大招发作坑死敌手,只在顷刻之间。

不必和他成为对手真是太幸运了!

……

这一夜,月明星稀,吕布准备了一壶酒,和苏醒过来的老皇帝蒙哥对饮,准备送他上路。

本来吧,按照原计划,蒙哥应该是在对阵忽必烈的当场被放出来的,搞个揭棺而起,彻底摒除后患的。

但吕布光想着进行自己的高光时刻,就忘了唤醒他,直接导致老皇帝从假死状态中脱离的时候,忽必烈之乱已经结束了。

老皇帝虽然醒过来,但也已经处于最后的回光返照,只是强撑着一口气,准备交代后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