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榜 收藏榜 推荐榜 完结榜 足迹 书架

第75章 翱翔(小修(1 / 2)

新年到来之际,Y-6的设计终于定型。

整个Y-6项目相关图纸多达八万多页,另有大量的资料及计算报告,所有的东西整理好,提交上去,经过批准,终于进入试制阶段。

试制工作交由梁州飞机制造厂完成,梁州位于秦省,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

69年批示要搞大运输机,来自全国各地上万人汇聚于此,短短几年时间里,便建立起梁州飞机制造厂。

梁州飞机厂的全名其实叫梁州运输机制造厂,它的建立就是专为运输机服务的。

基地研究所一行人到地方时,就见厂子外面正在干活,厂长、书记带头,忙得热火朝天。

基地一行人不明白,这是在干什么?瞧着像是在大搞建设,可制造厂不是已经建好了吗?

制造厂的于厂长和崔书记见他们过来,迎上前,两人手上还沾着泥,也不在意,拿过脖子上的毛巾,随手擦了擦,打招呼道:“叶总师,各位同志,一路辛苦!”

基地研究所这边这次是叶总师亲自带队,寒暄了两句,一行人往厂子里去。

看到他们对那边的工地好奇,于厂长笑道:“那边是我们的治滑现场。”

“治滑?”

“是……”

原来因为项目仓促上马,制造厂的选址出现了一些问题,厂子位在滑坡地带,梁州夏秋两个季节时常有大雨,一旦形成山洪,冲击下来,整个厂子就危险了。

偏偏发现问题时,厂子已经开始建了,且梁州境内确实没有比这一片更合适的地方了。

厂里开大会,一致决定,不就是滑坡吗?有问题,解决就是了!

于是就开始了治滑工作。

领导班子带头,带领着厂里几千名工人,奋战在第一线。在基地研究所的人到来之前,他们已经在工地上驻扎了大半年,誓要在一年以内,完成治滑工程!

孟秋听着于厂长的话,不由回头,只见工地上,工人抬起水泥涵洞管,嘴里喊着号子。

“一,二,三!一,二,三……”

“好,下一个!”

“那边的小组过来,来,一起……”

几乎每个人的脖子上都搭着一块毛巾,挑担子时,垫肩膀,汗水流进眼睛里,便抓起来随手一擦。

忙碌的工人汇成了一条长龙。

一行人跟着于厂长他们来到厂里,叶总师询问:“不知道厂里是否有条件来完成制造工作?”

于厂长拍着胸脯保证:“能!”

他道:“您别看我们厂子场地简陋,但人员、设备、仪器,该有的都有!”

能就行,话不多说,那就开始工作。

“好!”于厂长雷厉风行,一面安排他们入住,一面召集人员。

当天,Y-6运输机的试制工作便正式开始。

正值冬天,天气寒冷,梁州制造厂的厂房很大,两面透风,不仅不保暖,还有一个特点——夏暖冬凉。

厂里的师傅一边忙,一边和旁边的孟秋说笑。

“别看现在里面冷,一到夏天,车间里就跟火炉似的!热得不行啊,男同志受不了了,就把衣服脱了,一个个光着膀子干活。”

“厂长就说,你们这样,女同志看见,像什么样?”

“女同志说,要不按照男女分两个车间干活吧,男同志热,我们女同志也热啊!”

孟秋问:“后来呢?”

“后来啊,后来没成。人想到哪个车间都可以,机器可不行!尤其是咱们那生产线,贵重着呢,可不能轻易挪动。”

说到生产线,孟秋想到那天参观看到的某条生产线:“那边那个车间里的是……数控机床?”

“对!你也知道?”师傅说着,自问自答,“也是,你们搞研究的,肯定知道得多。那可是好东西,那效率,好家伙,一个机床能顶我们几个车间!”

这师傅想起来一件事:“说起来,我们那数控机床操作手册也是一位叫做‘孟秋’的同志编写的,你也叫孟秋,你们……”

师傅一拍大腿:“……竟然叫一个名字,真巧了!”

孟秋捂着嘴偷笑:“嗯,同名同姓,巧合……”

他们研究出来的东西在各行各业派上用场,这种感觉可真是太好了。

温度低,一说话,一口白气,一个个跟成仙似的。

厂里的工人们早上过来,第一件事就是先活动,搓搓手,跺跺脚,让身上热乎起来,以免手指冻僵,操作的时候出现误差。

哪怕有一点失误,也是浪费材料,浪费时间。

工人们对自己的要求很高。

基地一行也要在车间协助工作,大概是看孟秋年纪小,车间里的师傅们很照顾她,车间组长找了个盐水瓶过来,灌上热水,塞给她。

有手巧的女同志还给她织了一个毛线套,可以套在盐水瓶外面,这样就不烫手了,还能保温。毛线套呈圆筒形,两边还留了一条绳子,跟那种挂脖手套似的。

给孟秋织毛线套的女同志将盐水瓶装进毛线套里,挂在她脖子上,拍拍她道:“好了,揣外套里,能多捂一会儿。有绳子就不怕手拿出来,盐水瓶没地方放。”

孟秋感受着肚子上的那股温暖,感动得不知道该做什么,只有更加努力地工作,早日把Y-6搞出来!

过年期间,厂里也没有停工,车间依旧忙得不可开交。直到正月十五,年都要过完了,于厂长和书记商量,这一年大家也挺忙的,赶在尾巴上就给大家放个假,也让大家歇一歇吧。

制造厂的放假不是一天半天,仅仅只是正月十五这天下午提前下班。以往晚上还会加班,这天四点钟下班,就算是放假了。

厂里在食堂搞了个茶话会,大家一块儿乐呵一下。

众人围着桌子坐下,每一张桌子上有一小盘瓜子,后勤特地为过年采购的。不过,瓜子也不容易得,所以数量不多,也就够大家尝个味儿,意思一下。

基地研究所来的人与厂里的技术人员坐在一起,他们的桌子上比别的桌子上东西稍微好一点,就比如别的桌子上瓜子是摊平的,他们桌上盘子里的瓜子堆在一起,有一个小小的弧度。

除此以外,每人还分到了两颗糖果。

这玩意儿是真做不到厂里每个人都有,整个制造厂大几千人呢,一人两颗,采购部都要哭了。

因为数量不多,所以是留着给厂里的优秀工人作为奖励。基地研究所的人好歹是客人,远道而来,总得弄点拿得出手的东西,招待招待人家,就拿了一些出来。

制造厂的后勤主任拱手道:“招待不周,招待不周,这是我们秦省本地的糖,大家权当尝个新鲜。”

孟秋看着发到自己面前的糖果,花花绿绿的糖纸,她剥开一颗尝了尝,还挺好吃的,黄白相间,形似琥珀,里面夹杂着一些核桃仁碎,吃起来还有点淡淡的姜味。

孟秋正品尝着,就见和厂里技术人员坐在一起说话的叶总师朝她招手,她“噔噔”跑过去,等待吩咐。

叶总师随手将糖果塞给她,摆?*? 摆手:“去吧。”

孟秋抓着糖回到他们那一桌,就见她的位置,桌上堆了一小把糖果。

孟秋左右看看:“这是……”

大家一副没什么大不了的姿态,说:“兜呢?快揣兜里!留着慢慢吃!”

“糖果那都是小孩子吃的,咱们这儿就你还小……”

“就是,我们大人哪,都喝茶嗑瓜子!”

孟秋要还给他们:“我有——”

大家说:“收着收着,快收着。”

孟秋见大家不要,把糖果推到桌子中间:“那我们一起吃!”

结果那边于厂长讲话都快讲完了,桌上的糖果除了她,没一个人动。孟秋索性把糖果抓回来,剥开,从自己的左右开始,一人嘴里塞一个。

大家推拒,有说自己不爱吃糖的,还有说自己不爱吃甜的。

一听就是借口,这个年代还没见过谁不喜欢吃甜的呢。孟秋表示糖已经剥开了,反对无效,强制执行。

一分钟之后,他们这桌整齐划一,每个人嘴里都嗦着一颗糖。

孟秋道:“好吃吧?”

大家表示一般:“太甜了,齁得慌……”

“就是,我年纪大了,牙不行……”

完了,把剩下的糖塞孟秋兜里。

“好了好了,我们都尝过了,剩下你留着吃。你年轻,牙好。”

孟秋接受了大家的好意,她用舌头顶了顶嘴里的糖,看了看坐在另一张桌子上的叶总师。

茶话会不是开会,于厂长简单地说了两句,大家就闲话起来。

工人们说起车间的事,有提到最近遇到的问题的,领导班子现场给解决办法,暂时解决不了的,也表示交给他们,他们来想办法。

大家全心全意,目标一致,就是为了早日把运输机制造出来。

还有的聊起这段时间工作中闹出的笑话,引得大家哈哈大笑。

食堂里洋溢着欢快的气氛。

Y-6运输机的研制工作于71年开始,从分析、实验、研究、计算到设计定型,近3年的时间,才进入试制阶段,虽然距离真正飞上蓝天还早,但对研究人员来说,肩上的担子终于减轻了一些。

今天也算是他们难得的放松时间了。

连叶总师嘴角都挂着笑,听那边车间里的同志说笑话。她正听着,身旁有人叫她,叶总师回头,嘴里被塞了一个东西。

甜的。

叶总师看着像兔子一样蹦走的身影,摇头轻笑:“这孩子……”

旁边制造厂的冯工笑道:“小孟同志是您的学生吧?真贴心!”

叶总师没有反驳,反而下巴微抬,有些骄傲地应了一声。

聊完工作中的趣事,有人自告奋勇,上前表演节目。

先上去的是一位男同志,不知道从哪儿摸出来一个快板,手上那么一打,范儿就起来了。一套词说下来,都不带换气的,逗得大家前仰后合。

紧接着上去的是一位女同志,珠玉在前,女同志毫不畏惧,落落大方道:“我给大家来一出《赶坡》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