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1 / 2)
那是个让人昏昏欲睡的下午,工作日,天气阴沉。
整个城市同冷空气搏斗了几次三番,终于还是败下阵来,丧家之犬似的即将滑入一个漫长的冬天。
街上人车稀疏,都是匆匆呼啸而过。
一辆红色越野车停在街角,车里走出一个年轻姑娘,她有约莫二十五六岁,漂亮——本人长得有六七分漂亮,妙手妆容一化,成了十分的漂亮。她身材高挑,上身穿着应季的新款披风斗篷,寒冬腊月中光腿穿短裙,手里拿着个新手袋,时髦得像刚从杂志封面上走下来的,跟满大街苟且在棉衣羽绒服与松垮秋裤里的路人完全是两个物种。
她锁好车,借着车里的暖气,悍不畏寒地迈开两条大长腿,走向街角的一家咖啡厅。
这咖啡厅布置得很用心,让人眼前一亮,被马路对面婚纱影楼的摄影师看上了,正在这里取景,拍照的新人冻得活似一对掉毛鹌鹑,在镜头下一起强颜欢笑,镜头一走,立刻抱在一起瑟瑟发抖。
穿短裙的美女经过,没有看摄影器材,也没看新郎,将一干人等都当成了布景板,只单单盯了新娘一眼,见此新娘子长得腰长腿短脸盘大,她才放了心,愉悦地将下巴抬高了两分,目不斜视地走了过去。
她轻车熟路地推开咖啡厅的门,态度熟稔,也不见东张西望,大概是个熟客,但进了门却并不立刻往里走,微妙地在门口停顿了一下,不慌不忙地伸出两根手指,借着反光的玻璃门将自己额前的头发微整了一番,保证每一根都歪斜得恰到好处,这才将双手一起搭在手袋上,置于身前,等着人来招呼。
她的两眼微垂,是个桃花眼长眼角的温婉相貌,但此时静立门口,却无端显出几分旁若无人的自矜来。
店长本来正在给咖啡拉花,被旁边的服务员提醒了一声,转过看见她,脸上立刻露出笑容:“晓媛来啦?”
店长说着,三步并两步地从柜台后面走出来,亲自迎到门口,亲热地拉住那美女的手腕,嘴上还没忘了把客人恭维一番:“你今天这身衣服真好看——但是冷不冷啊,咱们这么瘦又不抗冻……要不今天就坐有阳光的地方吧?暖和。”
这位美女名叫江晓媛,是店长冯瑞雪的中学同学兼好友,小时候俩人是同桌,长得都不错,学习都不行,臭味相投,玩得挺好。
俩人在高考考场上“同生死”,一起考了个完蛋的分数,结果却没有“共命运”,因为江晓媛比冯瑞雪多了一个有钱的爹。
江晓媛被她爸送到了国外,上了一所野鸡大学,学习“陶器艺术研究”专业。
冯瑞雪则因为家境不好,自作主张放弃了学费高昂的三本大学,进了当地一所专科学校。
四年中,两人过着截然不同的日子。
江晓媛每天跟一帮狐朋狗友们出去鬼混,成功地释放了她被应试教育禁锢的灵魂,将不学无术进行到了底——
毕业设计时,她打算做个艺术杯,手一哆嗦,材料放多了,就临场改成了欧式花瓶,不料花瓶的工程巨大,做了一半,她屁股都麻了,遂没了精雕细琢的耐心,江晓媛当机立断,一掌挥下,把花瓶压扁了,一个不规则不对称的趴地器皿就此诞生。
导师拿着她的大作端详了五分钟,愣是没看出个所以然来,只好开口询问江晓媛这是何方妖孽。
江晓媛本想大言不惭地回答说这是个烟灰缸,谁知由于不抽烟,“烟灰缸”一词不是她的日常用语,她一时想不起来外语怎么说,只好临时改口:“一个碗。”
导师与她大眼瞪小眼了一会,感觉又被这帮傻逼富二代们开了一回眼界,秉承着“给钱的是大爷”的原则,他给了她一个富有反讽意味的高分评价:“打破规则,有尖锐棱角,颇具先锋艺术的反叛精神。”
该评价配合实物食用效果最佳,反正谁看谁知道。
就这样,江晓媛带着她的先锋艺术烟灰缸学成归国,中间还生出一番波折——由于她的先锋烟灰缸造型太过奇诡,险些被机场安检扣下。
而这时的冯瑞雪已经在社会上磕磕绊绊地打拼了几年,学了一手西点烘焙的好手艺,还考下了咖啡师,最重要的是,她还学会了一手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绝活。
同学会上再相见,虽然物是人非,但冯瑞雪凭着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成功地套回了和江晓媛的交情,从她手里拿到了五十万的启动资金,开了这家咖啡厅。
这笔投资是江晓媛这辈子花过的最值的钱,冯瑞雪肯做事,手艺好,善于包装和钻营,很有管理天赋,朋友圈里流传的什么“本地最好吃的十家咖啡甜品店”之类软文里总能有她家的身影,两三年就做出了品牌,还开了一家分店。
江晓媛已经从她这里收到过一笔不小的分红了。
江晓媛以股东自居,渐渐地生出些责任感,闲暇时常来光顾,还总带朋友来,让人家什么贵点什么,总惦记着多给店里创收。
冯瑞雪把她带到了店里最阳光灿烂的一张桌上,亲自做了她平时喜欢的饮料和点心,端上来陪她坐着,江晓媛却不看她,目光落到了隔壁桌上。
隔壁桌上有个青年男子,黑风衣,黑围巾,整齐的头发也黑得没有一丝杂色,露出一小截脖颈,黑白分明,正专注地坐在那里低头研究他的平板电脑。
江晓媛一进来就看见了这个人,他长得实在是太“标准”了,眉目、五官、脸型无不恰到好处,像个电脑合成出来的假人,因为太标准,辨识度很低,让人记不住他的脸。
如果这人不是偶尔还动一动,他简直像个塑料模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