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霸王道(2 / 2)

林爷爷给这个网友点了个赞:

【对!没错!讲完这一段啊,咱们再来回看扶苏对秦始皇的劝谏,就能看得出,扶苏是基于当时的恶劣形势才去劝谏秦始皇,并非像有些人说的那样说他一心偏袒儒士,他劝的还是很中肯的。

只不过这孩子傻啊,不懂沟通技巧,明明都知道亲爹为了这些儒士和方士都快气炸了,你还凑上去,当爹的不打你打谁?但是秦始皇生气归生气,头脑还是很清醒的,你不看他把扶苏赶到谁的身边去了?

那可是蒙恬啊!】

这话停下来,连李斯都忍不住悄悄瞥了眼不远处的大公子。

的确,大公子劝谏也太不会挑时候了。

陛下气头上呢,你就不能回头再说?

或者你们父子俩关起门来说嘛!

非要当众劝。

嬴政也看了眼自己的大儿子,见他满脸通红,也只好叹了口气。

这孩子什么都好,就是本性太纯直了些。

旋即又想到,自己日后暴怒之下竟然将扶苏送到蒙恬身边,看来自己是真的看重这个长子。

只可惜,扶苏没能领会他的意图。

这就是他无法下定决心立扶苏为继的原因吗?

秦国起源于岐山以西之地,长期与戎狄杂居,因此并没有严格奉行嫡长子继承制,而是更倾向于“择勇武者而立之”,这个勇武指的不是像嬴荡举鼎一般的蛮力,而是因为秦人世代奉行法家,嬴政看中的继承人是更加刚毅果断、更加峻法深刻的。

嬴政虽也较为看中长子,却也因扶苏本性中对仁德与王道的倾向而犹豫,但正如仙迹说的那般,不论是儒家还是法家,归根结底都应是为我大秦所用,扶苏若是基于安定天下、稳定大秦而行德治,嬴政自然不会多么生气,这或许便是他盛怒之下还将扶苏送去上郡的原因吧。

“天下安定不宜用重典……”

嬴政细细地品味这句话。

可要他向六国低头妥协,给他们封王,让他们自治,嬴政又像吃了一只苍蝇似的难受!再次分封他们为诸侯?他好不容易才把六国打下来,现在还要他安抚他们,给他们封国?

那这仗不是白打了?他脑中有疾乎?

就没有别的法子了吗?

林爷爷并不知道嬴政满脑袋的烦难更多了,而是在一心一意地回答直播间里的朋友继续冒出来的问题:

【我尿床怎么了:不过我不懂,为什么说到蒙恬身边就不同呢?反正都是被赶走了还有什么区别呢?不在皇权中心,总会吃亏的。】

林爷爷微笑道:

【大家知不知道,蒙恬是谁呀?】

汉高祖时期,刘邦狡黠地托着下巴道:“哎呀,林老夫子说好的讲秦法,又扯了汉法,但好歹夸了夸乃公,也不算废话,但何必讲的那么细呢,把扶苏讲明白了,在始皇陛下那儿,岂不是没有乃公什么事儿了?”

吕雉心想,在那儿,始皇又不愚钝,天罗地网只怕早已布下,那霸王项羽都不知还有没有命在,还能有你何事?

【多汁橙子酱:举手!我知道,蒙恬,祖籍齐国,秦国名将蒙武之子……】

林爷爷笑眯眯地摆手:

【不不不,我们只需要从《史记·蒙恬列传》中认识蒙恬就能理解秦始皇驱逐扶苏背后的用意了:“始皇甚尊宠蒙氏,信任贤之……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名为忠信,故虽诸侯将相莫敢与之争焉。”

蒙氏兄弟,蒙恬领重兵在外北筑长城抵御匈奴;蒙毅主内执法严明、镇守朝纲,他还时常陪秦始皇同乘马车,几乎寸步不离,在当时号称一个是忠一个是信。

秦始皇对蒙氏兄弟的尊宠信任,即便是身为丞相的李斯、乃至其他王侯公卿,都不敢与之相比。】

汉高祖时期,刘邦听到此刻嘴角泛起一丝诡异的笑来,他转头对张良叹息道:“仙迹……似乎甚爱始皇啊!”

他不仅为大秦透漏了最关键的亡国之因,甚至还要仔细剖析前因后果,似乎要用磐钟大音将还懵懂的扶苏敲醒!

张良曾经便是那个“以亡秦为己任”的士人之一,听见刘邦这么说,眉头微蹙,淡淡道:“以良对秦始皇强硬手腕的了解,他必不会如陛下这般推行郡国并行之制。何况扶苏公子可是推崇分封的……”张良笑意渐深,“救了扶苏,与大秦又有何用?分封裂土归还六国,若真有那一日,良倒也要谢扶苏公子一声。”

不过,秦之生死,也早与他无关了。

林菱也听明白了,一拍手道:

【我懂了我懂了!爷爷是不是可以这样比喻,霸道总裁赢总有好几个儿子,其中大儿子因管理理念不同和老爸吵了一架被逐出老宅,其他儿子都以为大哥被犯错放弃了,结果赢总扭头就把大儿子放到了自己最重要的上郡子公司蒙总经理身边历练,想着磨炼儿子的性子、拓展拓展眼见,让儿子好好学习怎么管理家族产业的同时,还把自己最得力、最信任、最能打的下属绑定给了他!允许他随意结交蒙家,也让蒙家得以站在扶苏身后,让蒙家和30万秦兵都能成为他的后盾。

而这一点,蒙恬、赵高和李斯应该都看出来了啊!蒙恬后期就是把自己当成扶苏的左膀右臂了吧?所以赵高和李斯都看蒙家兄弟不顺眼。

而赵高胡亥方面,不说那些私人仇怨,就算之前赵高和蒙家没有结怨,就冲这一点,他们第一个要暗杀的也是扶苏和蒙恬!因为他们不仅是秦氏集团董事长的头号竞争者,手里还有30万骁勇善战的兵啊!不干掉这两个人,胡亥和赵高晚上怎么会睡得着?

偏偏扶苏因为被老爸赶走伤心得很,居然没看出来吗?!】

嬴政闭了闭眼,悄无声息地叹了口气。

同处大殿之中的扶苏掀起衣袍跪了下来,紧紧攥紧了拳头,惭愧低下头:“儿……错了!”

仙迹讲到蒙恬之时,此时此刻的他已经领悟了,但当时的他或许被许多的颓唐茫然裹挟,竟然未能辨明如此浅显的道理……

而缩在一边的李斯,一直假装埋头记录心无旁骛一般,心中其实不断在祈祷仙迹不要再提到他的名字了。

救救他吧,他还想活下去,还想回上蔡和儿子一同遛狗,即便如过街之鼠般活着,他也心甘情愿了……

林爷爷听到林菱的比喻哈哈大笑:

【可以这么说,听起来蛮通俗易懂的,所以,嬴政放弃过扶苏吗?应当是没有的,他只是希望这个寄予厚望的长子到了蒙恬身边,能有所长进、能更加成熟稳重,只有去体验过、了解过、吃过苦,才会褪去那些天真,才能坐稳这把掌控天下的椅子。

这就像咱们现在公*员或者G企干部的晋升机制,几乎每一届领导人都曾下放到地方历练,再一步一步调回中丶泱。大部分地方的领导也是,这叫镀金,也是难得的机会。

两千多年前,嬴政想为扶苏身上增加砝码,给他打了一层名为蒙氏兄弟的金刚罩铁布衫,当然也是期盼看到他的蜕变,而不是真的将他发配到边郡修长城。另外,有人传言扶苏的妻子是李斯的女儿,爷爷认为不大可能,如果李斯与扶苏有这么亲密稳固的联系,他绝不会被赵高蛊惑,改立胡亥。

还有另一种说法更为可信——扶苏娶得是王翦老将军的孙女儿。这样的话,扶苏的身后几乎站着整个大秦帝国七成的精兵,怎么能不让赵高胡亥胆寒呢?又怎么能说嬴政不喜爱这个儿子呢?嬴政就差没把头上的冕旒冠摘下来戴在他头上了!可惜,嬴政没来得及等到长子成才,就突然病逝……】

后面的事,嬴政已经知道了。

他低头望着眼眸涌动着许多情绪的儿子,终究还是什么都没有说。

有些事、有些道理,旁人耳提面命一千遍、一万遍,都不如自己悟一遍,才算真的明白。

【爷爷之前也说过,为什么扶苏得到那么多人的怀念呢?因为扶苏在当时名声很好,他不但接受儒家仁爱德治的理念,也理所当然受过法家教育,因此不少人遐想,若是扶苏继位,或许能对大秦做出“儒法兼收”的调整。

这其实就有点像刘邦建立大汉后的治国理念:治国理政,为什么要只信奉一种学说?刘邦缔造的大汉因刘邦这个老祖宗独特的实用主义风格,给汉代历代君主都开了个好头,汉朝治国不仅讲究文武之道、宽猛相济、德治与刑法平衡,还因时而异,从一开始无为之治黄老之学到独尊儒术罢黜百家再到汉宣帝“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儒教?”主打一个对我大汉统治有用的就用,没用的就扔掉!

大汉从没有固执信任一种学说,也从不迁就任何一家,就拿董仲舒来说,他创立了一个新的儒家思想体系,很符合汉武帝的要求,汉武帝才会用他的理论。所以,在汉朝,只有各家学说“创新”来适应王权,没有王权必须全盘接受某个学说的说法。汉朝君主大多继承了刘邦的“无赖”、“实用”、“灵活”的风格,总在适合的国情下用合适的制度,不断调整完善“自我革命”,这也是两汉能够沿袭四百年的原因之一。】

汉朝,汉高祖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