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默契十足的翁婿二人(1 / 2)
俗语说的好,“说话说一半,越理线越乱。”
一旁的李世民原本一边听着李恪话,一边泉思如涌。
正在考虑要不要下旨,让户部、工部、兵部,三部协同作业,一起救灾......”
闻言听到李恪突然间停了下来,就好比一个女人正在兴趣头上,而你却突然间不动了。
不免感到一阵微妙的失落与急切。
所以这时的李世民,也短暂的忘记了,李恪今日内立下的救驾功劳。
一双虎目盯着李恪,目光森森。
就好似再说,等下你要是不说出个所以然来,朕绝不会轻易饶过你。
好在李恪并没有注意到李世民的表情,在吊足了众多大臣的胃口后。
恭敬的朝着台下的一众大臣恭敬的拱了拱手,脸上涌现出满满的崇拜之情。
就连说话的语气,也变得既庄重又充满敬意。
“不过,今日在看到众多文武大臣,面对这地龙翻身,却处之泰然、秉节持重,莫非也是早早预料到这地龙翻身,其实只是一场虚惊,才如此从容不迫?”
听到李恪的话,不说李世民原本紧紧盯着李恪,有些严肃的样子,突然间变得有些失神。
就连台下的众多文武百官,也纷纷面露讶异之色。
他们没想到李恪会突然将话题转向自己,更没想到李恪会毫无征兆的称赞他们镇定与从容。
只是等等!!!
"一场虚惊?"
很快,这些混迹在官场上的老狐狸们,便敏锐的从李恪这句话中,察觉到了最为重要的关键词。
难道,这场地龙翻身根本就不会造成什么灾害,就只有刚才那点动静?
只不过,只怪李恪刚才故意的抬高、吹捧这些大臣。
夸他们遇事,又是处之泰然、又是秉节持重。
若是平时,就算是在上朝,他们听到李恪的这句话后,恐怕早就开始讨论了起来。
但既然,自己等人在小一辈的皇子面前,是这等高大的形象,他们自然要保持风度,不可轻易失态,以免落下笑柄。
因此,尽管心中疑惑重重,他们也只是交换了一个个意味深长的眼神,没有立即开口询问或反驳。
一时间,大殿内,竟陷入了短暂的寂静,只有窗外偶尔传来的风声,似乎在为这突如其来的转折伴奏。
唯有一些心思细腻的大臣,开始回忆起地震发生前后的种种细节,试图从中找出李恪话中的线索。
而另一些则看向上首的李世民,开始揣摩李世民的反应,猜测这位帝王是否如他们一样,并不确信李恪所说的话。
毕竟,就算这位燕王殿下行事每每出乎意料,做出了许多常人无法理解的壮举。
但面对天灾这等大事,众臣心中难免还是存有几分谨慎与疑虑。
众所周知,地震之威,非人力所能轻易预测与掌控,即便是再英明的皇子,其判断亦需经过事实的验证。
就算是太史局,这个以观察天象、推算节气以及专门制定历法的机构。
在面对地震这样的自然灾害时,也常感力不从心,只能事后记录,难以事前预警。
因此,当李恪提出“一场虚惊”的论断时,大殿内的气氛变得微妙而复杂。
台下的长孙无忌,更是表情微妙。
看着眼前在皇帝李世民和群臣中间侃侃而谈的李恪。
心里想着却是,一日之内连续两次救驾,还不够你炫耀的吗?
还要来插手地龙翻身这等涉及到国计民生的大事,特意来彰显你的智慧与胆识吗?
你这让你的大哥太子李承乾如何自处?
再则,像地龙翻身这等大事,说的好也就罢了,一但说错了,耽误了救灾的时机,或是引发了不必要的恐慌,那可是要背负上沉重的责任。
到时,为了平复民怨,就算你是陛下的儿子,恐怕也难以逃脱责罚。
想到这里,长孙无忌心中暗忖,要不是娉婷这丫头与你有过婚约,我都懒得管你死活呢?
随即,他轻轻叹了口气,决定不再沉默。
缓缓站起身,目光扫过众臣,最终落在李世民身上,恭敬地行了一礼,然后沉声道。
“陛下,微臣有话想问燕王殿下。”
听到大舅哥长孙无忌开口,李世民微微侧目,眼神中闪过一丝好奇与期待。
对于大舅哥长孙无忌,君臣相伴多年,自然明白他的沉稳与智慧,在朝堂上往往更是能一语中的,直击问题核心。
“无忌,有话不妨直言。”李世民的声音温和而有力,透露出对长孙无忌的尊重与信任。
得到李世民的允许,长孙无忌转身看向李恪。
“燕王殿下,你方才所言救灾策略,老夫觉得非常可行,无论是从调拨粮草、药材,还是派遣救援队伍前往灾区,稳定局势,安抚民心,都考虑得极为周全。”
说到这里后,长孙无忌的脸色微微一沉,语气中多了几分慎重。
“然而,关于地龙翻身乃是‘一场虚惊’的论断,微臣以为还需更为详尽的论证。毕竟事关地龙翻身,非同小可,关乎万千百姓的安危与大唐的稳定。殿下虽有胆识与智慧,但此等大事,仍需谨慎对待,你说对吧?燕王殿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长孙无忌这番话,最后一句话,虽然看起来像是对李恪论断的质疑。
但实际上却是想要提醒李恪,让他话不要说的太满,毕竟这不是一件小事。
涉及到朝廷的政策,以及万千百姓的安危,任何轻率的言论,都可能引起不必要的混乱。
所以,看在李恪往后是他女婿的份上,他这才站出来暗示一下。
希望李恪,顺坡下驴,适当调整自己的言辞,以免给自己和朝廷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然而,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听完长孙无忌的话后。
李恪还以为老丈人这是在给他打配合呢?
让他进一步详细的阐述,为什么断定这次的地龙翻身,只是虚惊一场,不会造成什么破坏。
好在李世民和群臣面前,好好表现一番。
会错意后的他,立马来了精神。
先是朝着长孙无忌,恭敬的行了一礼,点了点头,感谢老丈人的好意。
原本这次地震的判断,也不是李恪观察和算出来的。
而是他存储在脑海中的记忆,告诉他,在唐朝这个时期,根本就没有发生过什么较大的地震。
无论是正史,还是野史,都没有这个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