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榜 收藏榜 推荐榜 完结榜 足迹 书架

第272章 李恪:我这是拿到“燕王”剧本了?(2 / 2)

说到这里,李恪下一刻就丢给了侯君集一顶大帽子。

“莫非是你自己胡编乱造的法度。”

这句话一出,就算是桀骜不驯的侯君集,也被吓出了一身冷汗。

他连忙跪在地上,看了一眼李世民,这才解释道。

“蜀王殿下莫要胡言乱语,臣所说的法度,自然是《贞观律》中对于军队出征的明文规定。”

侯君集定了定神,继续说道:“按照《贞观律》中 的规定,任何将领出征,都必须得到朝廷的批准,并持有皇帝的诏书。然而,蜀王殿下此次出兵草原,却未经朝廷批准,也没有皇帝陛下的诏书,这无疑是违反了朝廷的法度。”

李恪闻言,非但没有任何恐慌,反而好像是拿到了证据一般,露出一个胜利的微笑。

他缓步走向李世民,然后抱拳躬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说道。

“陛下,潞国公嫉贤傲士,风言醋语,更是恶意扭曲贞观律,是非不分,儿臣请求陛下剥夺潞国公爵位,去其官职,逐出朝堂,以儆效尤。”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顿时一片哗然。

侯君集身为朝中重臣,地位显赫,李恪竟敢直接请求皇帝将其剥爵去职,这胆子未免也太大了些。

至于侯君集本人更是瞪大着一双眼睛,不敢置信地看着李恪,睚眦欲裂,若不是在朝堂之上,估计过去拼命的心思都有了。

他万没想到,李恪会如此果决,直接将自己一撸到底。

李世民表面上一脸平静,实则他感觉自己的牙都有些疼。

动不动不是赐死那些说他坏话的大臣,就是将侯君集一撸到底。

“他娘的,真是个天才。”

但另一方面,李世民又深知,自己的这位儿子并非鲁莽之人。

既然敢提出这样的要求,必定有所依仗。

所以,李世民微微坐直身体,看着李恪的眼睛问道。“蜀王,你此言何意?”

众多大臣只见李恪抬起头,直视着李世民的眼睛,一字一顿地说道。

“陛下,若是儿臣没有记错的话,【贞观律】是陛下从前年开始,下令命赵国公、房公以及诸多大臣、学士、法官对《武德律》更订拟改而成,不知儿臣所言非虚?”

说话间,李恪还朝一旁的长孙无忌、房玄龄拱了拱手,以表敬意。

任谁都要夸奖一句李恪懂礼貌、尊重长辈。

只不过,在侯君集看来,就是李恪对他明目张胆的挑衅。

想要通过此举来进一步贬低他。

他心中涌起一股难以名状的愤怒,但又无法在这朝堂之上发作,只能强忍着。

李世民听到李恪的话,也只能微微点头,示意他说的没错。

李恪见状,脸上的笑容愈发的多了起来,他转过身来,面对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侃侃而谈道。

“这部新律到目前为止为五百条,十二卷,主要规定了大唐刑罚制度和基本原则;第二卷的《卫禁律》中的内容,主要就是有关保护陛下人身安全、朝廷安全以及边境安全等问题拟定的法律。”

说到这里,李恪的声音陡然变得异常的严肃和坚定。

“可潞国公,在这【贞观律】《卫禁律》中,有哪一条涉及到,率兵进入草原会盟是违反朝廷安全和边境安全的?”

李恪的目光转向侯君集,声音中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质问。

这句话一出,不说李世民和侯君集,就连亲手自订【贞观律】的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也不由得愣住了。

他们知道,李恪这番话虽然直接,但却直击问题的核心。

长孙无忌微微皱眉,这部贞观律法的每一条都是经过他和房玄龄等人深思熟虑、反复推敲才定下的。

回想了一下之后,发现,这其中...貌似...好像...

还真的没有明确规定率兵进入草原会盟为违法之举。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想到这里,他和左侧的房玄龄悄悄对视一眼,两人都露出一丝苦笑。

这算怎么回事,他们两个人说到底,也就是两个吃瓜的人。

只是谁能想的到,就算是看热闹,也能看到自己身上来。

并且这么一看之下,好像是一个巨大的法律漏洞。

没有办法,两个人也只能爬起身来,来到中间,朝着李世民下跪请罪道。

“陛下,臣等深感愧疚。在制订【贞观律】时,臣等虽力求周详,但未曾考虑到率兵进入草原会盟的具体情况。今日听蜀王李恪所言,方知确实存在此法律漏洞,臣等愿承担疏忽之责。”长孙无忌率先开口,言辞恳切。

房玄龄也紧随其后,道:“陛下,长孙大人所言极是。律法之制定,旨在维护朝廷之稳定与边境之安宁。然而,世事难料,总有未及之处。此次之事,便是臣等疏忽之处,臣愿与长孙大人一同承担罪责。”

李世民听到两人的请罪,眉头微皱,心中却也明白,这并非二人之过。

他微微摆手,示意两人起身,道。

“两位爱卿不必过于自责,律法之制订,岂能尽善尽美?此事,两位再辛苦一些,看是否需要修订律法。再行完善一番就是了。”

从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两人大佬跪下来请罪的那一刻起,堂下的众臣都明白。

这一次朝堂之上,蜀王李恪的陈情,是蜀王李恪赢了。

并且赢得让人无话可说,心服口服。

下一刻,朝堂之上又响起了李恪调侃的声音。

这一次是对侯君集所说。

“潞国公,本王今日之问,并非有意为难。既然律法未明确禁止率兵进入草原会盟,那么本王所作所为,便是合理合法。希望潞国公日后做事参奏,能够深思,不要再以莫须有的罪名来诬陷本王以及以他官员了。”

侯君集被李恪的话说得面红耳赤,他心中虽然愤怒,但也只能朝李世民请罪道。

“陛下,臣之前对蜀王李恪的质疑,实属疏忽,未曾深入详查律法之条文。今日得蜀王提点,臣深感愧疚。臣愿接受陛下的责罚,并深刻反省,以后行事定当更加谨慎,不再轻率行事。”

李世民看着侯君集,眼中闪过一丝复杂之色。他知道侯君集虽然性格刚烈,但一直忠心耿耿,为朝廷立下不少汗马功劳。今日之事,虽然有些过激,但出发点也是为了朝廷的安全考虑。

他微微颔首,语气和缓地说道:“潞国公,你今日之过,确实需要反省。但念在你忠心耿耿,多年来为朝廷立下不少功劳,朕便不予深究。望你日后能够引以为戒,行事更加谨慎。”

侯君集听到李世民的赦免,心中虽然仍有不甘,但也只能低头领罪。

见此,李世民也知道这件事算是尘埃落定。

随即苦笑出声,心中默默想到,这一次侯君集输得不冤。

这臭小子,竟然连五百条贞观律,十二卷都倒背如流。

想了想,既然罪名不成立,就只剩下嘉奖了。

李世民从右边袖口掏出一卷早已准备好的手诏,递给了一边的王德。

从王德的视角可以看到,李世民的另一边袖口,还有一卷,显然是准备了两份诏书,做了两手准备。

......

王德心中明了,接过手诏,高声宣读。

“门下,朕获承天序,钦若前训,用建藩辅,以示亲贤,斯古先哲王之令典......今第三子蜀王李恪素有贤名,于朔方再建新功,特改封“燕王”,特加封朔方郡兼涿郡刺史,幽州大都督,知灵州、绥州、丰州、胜州、麟州、代州、幽州、营州、定州、沧州十州之地,增邑五百户,宜令有司择日,备礼册命,主者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