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人走出来后,又出来了一批人,衣着比前面一批下车的人好太多,还有些手上拿着折叠的纸扇扇风,行李也都用藤条的箱子装着。
这群人下车后,看到了通和大学迎新处的横幅,就蜂拥了过来,有人腼腆的问道:“你们是通和大学的老师吗?我们是来报到上学的。”
带着一点口音的话,迎新处的同志也都听了出来,伸出手跟对面的新生握了握:“欢迎大家,来,大家跟我走,我带大家到学校去。我们这些人还不是通和大学的老师,不过我们的老师是通和大学的老师,不出意外的话,我还是可以叫大家学弟的。”
众人有些迷惑的跟着几人往通和大学而去,招新点另外一些人接着聊了起来,等待着下一趟列车。
通和大学,作为一所新的大学,标准是向后世的大学看齐的,新生入学虽然不用军训,但是考虑到大部分学生家境困难,每人入学后,发2套衣服,作为校服。后续安排宿舍等跟后世没有什么两样,进去后看着指示,完成一个个流程就行。
走在路上的新生,看着县城里面的小高楼,看着宽阔的水泥路,一个个都惊讶不已。时不时还有人骑自行车路过,偶尔还可以看到满载的三轮车在道路中间疾驰。道路两旁也有不少的铺面,各种饭馆、茶馆、裁缝店、家具店……那是让人眼花缭乱。
有些同学四处张望,看着一切都觉得很新奇,通和县目前的一切建筑,都很新,每个门面都有各种颜色的招牌,有些还挂了旗帜,这是这些新生往日里所没有见过的场景,一个跟自己的家乡截然不同的地方。
有一些家庭好的同学,也是没有见过这样的县城的,心里跟自己所在的城市比了比,又摇了摇头,自己的城市可见不到这样的场景。
大家有一种乡下小子进城的感觉,即使这些人读了不少书,但是也有各种表情体现出了,这也是一种见识,见多了,就好了。迎新的同志就跟大家讲着通和县这些年来的变化,讲着自己的感受。
变化太快了,不过短短两三年,整个地区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这些当初被吸引过来的大学生就是亲历者,还是创造者,是完全没有想到的。这些年自己的家乡也回去看过,母校也时常回去,变化是有,但是不大。
几人说着说着就开始感叹了起来,没多久就将这批新生带到了通和大学,交到了这边负责接待的同事手上,这些人也是他们当初的同学,被老师拉过来当苦力。
新的流程对这些大学生又是一种新的体验,很多同学听到了还有校服可以领,一个个喜出望外,没想到学校待遇这么好。
当走完流程,来到了新修建的宿舍,又是让大家大开眼界,自来水、新式厕所等,是很多人都没有见过。现在绝大部分城市还是使用便桶,每天有人上门收,下水设施基本没有,都是往后一些年建设的,才有了后面的掏粪工人。
通和整个地区都走到了前列,每个厕所使用的还是蹲便器。这边是今年建设的,使用的是陶瓷的,通和县建设得比较早,那个时候固城县陶瓷厂还没有开设。当时通和县农村和县城使用的是陶制的蹲便器,跟水泥地一个颜色。
自来水使用的是屋顶蓄水池,由上而下的送水方式。很多新生哪里见过这样方便的生活方式,一个个都轮流把玩着水龙头,看着这崭新的房子和床位,彼此相互介绍着,聊着路上看到的事情。
现在天气热,大家各自洗完澡之后,然后就约着一起逛学校,逛县城,看一看这个自己将来要生活5到6年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