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榜 收藏榜 推荐榜 完结榜 足迹 书架

第27章(1 / 2)

景元五年初,在新年过去没多久,兵马司就捣毁了一个叛乱窝点,三月后,开海侯柳元洲抓获了十六名流亡在外的前朝宗室余孽,亲自押回应天向景元帝交差。

年中,龙兴之地浩临发生叛乱,景元帝大怒,以为有人和他作对,虢国公觉得不对,恳求景元帝息怒,目前当务之急,先平叛,降低事情影响,然后再调查事情。

景元帝命蔡国公亲自带兵平叛,参与造反的都是贫苦百姓,武器、粮食都没有,很快就将匪首抓获。

匪首押回应天后,景元帝亲自审问,知晓缘由后,他更加怒了。

为了回馈家乡父老乡亲,他下令在浩临修桥铺路、盖房子、鼓励大量富商到浩临建设当地的经济发展,为此拨了不少钱,本来他幻想着,能将浩临建设的就算没有应天繁华,至少也要有一半程度吧,他还打算再过两年,他带着邓皇后去家乡看看,就算是皇帝,也是有衣锦还乡的心思的。

现在告诉他,现实和他想象的不一样,所谓的大力振兴浩临,其实大多肥了当地官员的口袋,浩临的百姓拿不到干活的粮饷,还要出力,荒废了家里的农田,最后连吃饭都吃不起,最终只能造反了。

景元帝命人严查官员克扣粮饷一事,将所有参与此事的贪官尽数诛杀,甚至顺便在全国进行了一波廉政清查,一旦查到贪腐,绝不放过。

为此朝廷百官肝胆震颤,也不敢说什么。

景元六年,两浙地区发生水灾,景元帝派人赈灾,而后发现当地官商勾结,倒卖地方官仓粮食,所有涉事官员全部被处理,轻者充军,重者诛九族,即使应天这边,也有人受到牵连,遭遇贬官下狱,朝野又是风声鹤唳。

许多勋贵宗室的王妃、夫人们连忙给宫中递牌子,想要让邓皇后劝景元帝。

这样一两年就杀一波,到时候大家谁还愿意当官啊?

邓皇后只能将这些人先安抚了。

对于他们的哀怨,她也没办法。

陛下一两年杀一波,就止不住一些人的贪欲,若是对他们好了,岂不是要蹬鼻子上脸。

想到此,邓皇后扶额头疼,陛下这样,怕是要落个“弑杀”的名声。

听到她的担忧,景元帝倒也轻松,将她揽住,笑呵呵道:“朕若是个好人,现下也就当不成皇帝,朕还觉得杀的不够多,天底下愿意当官的人多了,景朝千千万万子民,愿意当好官的人也有,他们若是控制不了自己的贪欲,就要有掉脑袋的准备。”

邓皇后也只能无奈地叹了一口气。

……

同时,这年的年底,昭王的长子夭折,让人唏嘘不已,之前昭王和昭王妃感情甚笃,这些年生了一男一女,凑成一个“好”字,而且昭王也不像康王纳了那么多美妾,一心守着昭王妃过日子,让昭王妃每次参加聚会时是格外有面。

谁知道世事无常,长子就夭折了。

而昭王妃伤心不已,当时直接昏厥了过去。

邓皇后、崔慧妃他们知道消息后,纷纷派了人看望。

霍瑾瑜也是感伤,虽然她和她那小侄子见面不多,不过小孩没了,总是让人惋惜的。

大概受到此事的影响,邓皇后那段时间对霍瑾瑜异常关心,都快将她当成眼珠子疼了,一个时辰不见她,就要喊人。

霍瑾瑜也知道老母亲的敏感,那几日也经常缠在她身边。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早年染下的病根,邓皇后的身体开始变得不好,经常生病,有时候稍微吹一阵风,就咳嗽不断。

为此景元帝发落了好多御医,奈何邓皇后的病情还是一天一天加重下去。

……

景元七年,景朝迎来三年一度的科举会试。

景元帝想着此次科举会试结束后,朝廷又多了许多人品才学俱佳的有用官员。

可是会试结束后,当朝廷官员将录取的名单公布后,舆论就直接炸锅了。

因为录取的五十名贡士全部都是南方人,北方区域已经不是人多人少的问题了,压根一个都没有。

加上科举的主考官、副考官都是南方人。

被落榜冲昏了头脑的北方举人不知道是愤怒还是受人鼓动,联名上书,跑到礼部敲鼓鸣冤。

更有举人学子手举状纸,当街拦路喊冤,虢国公也是其中被拦住的一名官员。

城中各种流言更是满天飞,有人说主考官收了钱,有人说主考官地域歧视,也有人觉得那群南方举子作弊。

就连霍瑾瑜也听说了各种消息,要说考试作弊,古往今来,都没少过,更不用说,古代科举考试,那更是手段层出不穷,所以她不惊讶。

一开始听到这事,霍瑾瑜就一个念头,就是景元帝又要磨刀霍霍了,这下朝野上下又要瑟瑟发抖了。

消息传出后,景元帝大怒,朝野上下震动,一些人平时做事不干净的人,更是胆战心惊,就怕被此事扫到。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此事肯定有猫腻,否则也不会录取的全部都是南方举子,尤其朝堂一些北方派系的官员更是看南方派系的官员不顺眼,难道这群人还想将满朝官员都变成南方人。

南方派系官员:……

既然出了问题,此事有涉及到科举舞弊,那就要严厉核查。

然后……

让人吃惊的是,经过数日的核查,大家慎而又慎地讨论后,得出结论,会试录取的五十名南方举子压根没问题,人家凭借的是真材实料上榜,不止他们的学问没问题,就连一些落榜的南方举子试卷都比一些优异的北方举子好。

大家仔细一揣摩,也能理解,自前朝以来,北方长期处于外族统治,加之资源少,比不上南方的发达,所以教育落后也能理解,而且自古以来,南方文风就盛。

可是……

既然复查后证明考官录取没错,那问题就更大了。

实际上,若是真的有科举舞弊,反而好解决,顶多就是杀一波人,该杀杀、该判判,现在的结果告诉他们,就是因为南北地区的巨大差距造成的。这届科举当成科举舞弊杀了一拨人,下届如果再录取的全部都是南方举子,难道还要打成科举舞弊?

朝中官员对此各有分歧。

大家都有自己的理由。

有人觉得科举取士,求得就是真才实学,现在证明没有舞弊,那就应该还南方举子一个公道。

有人觉得若是这样,恐怕会让北方举子心寒。

……

景元帝面无表情,没有下结论。

可是众臣看他的样子,就觉得心中忐忑。

四月是邓皇后的寿辰,所以在外的皇子也都回了京,准备给邓皇后过寿,

是故许多人求上了他们,尤其昭王那边,他的岳父算是南方世家门阀有头有脸的人,这次牵扯进去的大多是江南的有名学子,务必求昭王救一救。

昭王也知晓调查结果,并没有发生科举舞弊,但是父皇不表态,他还是就有些信心不足。

就在他揣摩如何给景元帝上折子求情之际,宫里来人了,请昭王入宫商议朝政。

昭王估摸着,就是商讨此次科举的事情,也顾不得耽搁,连忙让人备马车。

到了宫门,昭王正好碰见毅王,连忙行礼打招。

双方见礼过后,昭王叹气道:“大哥,此次科举的调查结果你也知道了,还请在父皇面前,为那些被污蔑的南方举子说些话,他们实在可怜,本来入京是来考科举,光宗耀祖的,现在看来还不如落榜算了。”

“……我也知晓,只是父皇。”毅王面色为难。

父皇的决议,恐怕除了母后,旁人压根阻止不了。

“你们堵在门口干什么?”长公主从马车上缓缓走下来。

昭□□王连忙打招呼。

昭王又说了一遍刚才的说辞。

长公主闻言,凤眸微横,“霍铉,你现在心里除了你的岳父,还有父皇,还有天下吗?”

此次科举暴露出来的问题,并不在于几个南方举子的委屈,而是南北的平衡。

“二姐为何这样说。”昭王笑容微滞,有些勉强问道。

“昭王聪颖,自然知晓本宫的用意。”长公主给毅王使了一个眼色,示意他跟上。

毅王见状,对昭王颔了颔首,然后跟上长公主。

昭王看着他们的背景,脸色微沉,深吸一口气,大步往太极殿的方向过去。

……

霍瑾瑜当然也被抓了壮丁。

毅王看到她,就要俯身将人抱起,被霍瑾瑜拒绝了:“大哥,我已经是大孩子了。”

这几年老天爷总算大方了,她的身高已经能追上同龄人了。

“再大还是最小。”毅王用力摸了摸她的头。

霍瑾瑜仰头随口问道:“大哥,我那小侄孙你带来几个?”

她想摆长辈的架子,听他们喊自己“小叔公”。

毅王目前有三个孙子、两个孙女,因为孩子小,加上他的封地偏僻,孩子压根没带来应天过。

等到迁到燕都后,距离就近了,应该就容易一些。

毅王笑了笑,“凤儿跟着过来了,他还给你带了一匹小枣红马,看你喜不喜欢。”

“我喜欢。”霍瑾瑜忍笑道。

所谓“凤儿”是毅王的大孙子霍雏凤。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雏凤就是指有才干的年轻子弟。

“咳!”景元帝见他们俩越谈越上头了,轻咳一声。

听到动静,毅王和霍瑾瑜连忙摆正脸色。

景元帝见殿内的人齐了,问道:“科举舞弊的事,朕十分愤怒,打算将牵连的所有人等都处置了,你们觉得如何?”

昭王倒吸一口气,恳求道:“父皇,此事就不能再议吗?”

康王:“谨遵父皇旨意。”

毅王面色有些犹豫,“父皇,那群南方举子也要处置吗?”

景元帝点头。

宣王平静道:“父皇做主就好。”

长公主:“儿臣觉得为了安北方举子的心,再次取士时,可以着重增加北方举子的名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