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2 / 2)
宋致:……
……
毅王、陈飞昊收拾完厉王世子后,立刻就返回了自己驻守的边陲,防止生乱。
同时让人暗中调查他们离开这段时间,其他八个边陲藩王的动作,是不是有异动。
经过调查,还真的查到了厉王世子捕到的“鱼”,一条是硕大凶悍的“大口鲶鱼”——辽王,另外一条是比较小的“草鱼”——肃王。
理由也不难查,肃王是因为侵占了太多将士的屯田,被霍瑾瑜罚了一顿,屯田没拿到手,并且去年霍瑾瑜巡幸边陲时,和其他几个藩王相比,肃王觉得受到怠慢和忽视了,所以想给霍瑾瑜一点教训,嘴上这样说,心中浑水摸鱼的心里估计更多。
辽王则是在边陲久了,真的想自立门户,以为宣州现下的各种基建设施、冶炼所、矿产、马匹都是在他的治下达到顶峰,在下属的追捧中,觉得自己若是成了皇帝,会做的比霍瑾瑜更好。
实际上辽王的乱子也不少,屯田是大大小小的藩王属地都会存在的情况,区别在于有人是御下不严,有人是同流合污,辽王则是属于后一种。
而且他还带头钻马政的乱子,带头走私马匹,薅朝廷羊毛,并且大规模兼并周围牧民的草场、牧场,挑拨边民和鞑靼这些草原民族的关系……
肃王的卫所有一万五千士兵,而辽王的卫所一共有四万士兵,毅王、陈飞昊经过讨论,觉得肃王不足为虑,就是小心思、小心眼,同时胆子也小,时不时敲打一番,上点紧箍咒就行。
但是辽王则是要处理,若是此次漠视,其他藩王有样学样,最后封的是大家的退路。
……
霍瑾瑜得到消息后,宣召兵部尚书、户部尚书进宫,商讨辽王的事情。
兵部尚书觉得此刻并不是动作时机,不如先做好准备,拖到明年,毕竟今年发生的事情太多,五月的“日全食”凶兆影响刚刚消减下去一些,辽王手握四万兵马,厉王世子的叛乱没有过去多久,若是再加上辽王的叛乱,再起兵祸,恐怕真会引起朝野动荡。
而且海外南海水师也在行动,国内还是以稳妥为上。
户部尚书也劝霍瑾瑜冷静,今年许多地方都发生了自然灾害,户部调拨大批的钱粮赈灾,霍瑾瑜还免除了许多地方的赋税,今年预计全国税收要减少三成,而且现在才是立秋时分,冬日开战对将士造成的伤害,还有需要的各种军需更多,不是动手的时间。
霍瑾瑜也知晓这些,经过一番纠结后,打算还是先下旨训斥,若是辽王不知悔改,明年就动手。
兵部尚书听完陛下的决断,心中无奈,其实他也不赞成明年动手,先将陛下哄过今年再说,等到明年再拉上同僚拦一波,说不定辽王不用他们处理,自己就出事了。
……
兵部尚书前脚在心里头这样想,后脚宣州就传来消息,说宣王出事了,感染了痘疮,也就是天花,并且已经在王府蔓延,当地卫所军民足有十万人,若是传染开来,后果不敢想象。
兵部尚书:!
他之前拜了哪座尊神,居然灵验了!
可是这是天花啊!他宁可辽王无事。
殿中百官惊慌不已,天花传播速度极快,致死率高,即使侥幸活过来,多半容貌尽毁,许多城镇一旦感染天花,可能会造成十室九空的惨境。
霍瑾瑜皱眉,心中懊恼不已,她居然忘了天花这事,看着殿中百官的慌张,她沉声安抚道:“众卿不用这般害怕,现下事情还没到那般危机的时刻,现在首要目的是降低传染,安抚宣州城的百姓和将士。”
她看了看殿中的百官,齐声道:“朕还有事,众卿商议后,一个时辰后,交给朕结果。”
“……”百官诧异地看着霍瑾瑜。
最终为首的曾太傅、谢公领头道:“恭送陛下!”
百官随即齐声道:“恭送陛下!”
等到霍瑾瑜离开,太和殿的众臣也就没有顾忌。
……
“陛下看着似乎怕也不怕,有些奇怪。”
辽王的实力在边陲藩王中排名第三,仅次于毅王和楚王陈飞昊,但是与陛下之间的关系不如前两者亲密。
“嘘!孙大人可别乱讲,宣州卫所十万多名军民,陛下怎么能不担心,陛下可是连朝都没上。”旁边一名中间官员连忙使眼色。
“哦!在下失言了,我看陛下这般匆忙,说不定有解决之法。”
“解决之法?孙大人,你这是说笑吧,天花有多厉害,你我难道不知吗?”
“唉!我等在这里着急也没办法,宣州距离京城远,又是谈之色变的天花,让我等如何救,现下咱们先封禁宣州通往各大要道的路,防止天花传染。”
“你这法子是要逼死宣州的将士,逼辽王反吗?”
“反?辽王现在是自身难保,如何造反,刚才我等听说了,辽王现在高烧不退、满身红疹,再过两天,恐怕就昏迷不醒了,说不定……”
“听说辽王府的人为了医治辽王,将全城的大夫都抓了,药材都搜刮干净,若是天花传染出去,普通百姓怎么办。”
……
众人越说越是沉默,只能按照老法子定下章程和救治措施,其他的事情,只能是尽人事,听天命了。
霍瑾瑜下朝后迅速奔到太医院,询问御医关于人痘之法
太医院钟院使蹙眉道:“先贤前辈确实发明了人痘接种术,但是风险也不小,许多人接种人痘后,感染了天花,不治身亡,而且还容易传给其他人。”
这也造成许多人拒绝这种方法,风险太大。
霍瑾瑜知道现代疫苗的本质就是灭活的病毒,或者是减毒活疫苗。
这个时代的人痘法如果灭活操作不行造成毒性太高,与主动感染天花无异,要想风险小,需要对痘痂尽可能灭活。
霍瑾瑜记得上辈子看短视频时,被科普过,最稳妥的方法是稀释后的痘痂泡水,但是浓度、操作她不知晓,若是要研究,估计需要很长时间。
还是牛痘最稳妥。
确定主意后,霍瑾瑜决定两手抓,在牛痘没出来之前,先用较为安全的人痘顶着。
霍瑾瑜回到乾清宫中,将人痘灭活的操作写出来,交给檀菱:“你就告诉钟院使,说是朕从一本古籍上抄得。”
檀菱面色担忧道:“如果钟院使说想要看那本古籍怎么办?”
“……呃,你就说古籍不小心被烧了。”霍瑾瑜头疼地按了按眉心,这个时候难道还要她找人做旧。
岂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同时,霍瑾瑜也让人寻找患牛痘的牛。
……
八月结束后,霍瑾瑜稍微松了一口气,不过也不敢松懈,下半年全国大部分地区要逐渐进入秋冬时节,到时候若是有极端严寒天气发生,更让人头疼,到时候赈灾救援会更麻烦。
霍瑾瑜经历过这大半年,也下定决心,她要开启全国大范围水利工程建设,与其天天祈祷老天爷做人,趁现在国库还富足,不如加强地方水利建设,现在花钱就算一时比较多,总比因为天灾造成的损失要少,每次地方发重大自然灾害,她都要进行赈灾、减免赋税,与其将钱花在这里,她宁可建设大型水利工程,让百姓能过好安稳日子。
所以整个九月,六部重臣都在讨论商议这事。
除了这个,还有万寿节,今年虽然内陆自然灾害不断,但是也没有阻挡东海各个番邦属国的脚步,尤其现下东夷岛上,琉球国正在和室町幕府开战。
琉球和东夷的战争让东海各国看的是虎躯一震,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琉球背后抱了大腿,而且三月开战到现在,可谓是节节胜利,不管是战术安排还是武器,都进步神速。
琉球和东夷打的爽了,但是许多逃亡东夷浪人和倭寇流窜到他们国土上,造成了不小的损失和影响。
他们曾经向东夷岛上的宣威司求救,请求在东海附近巡航的石头舰队帮忙,但是被拒绝了,表示他们现在很忙,没办法脱身,只是一些小股倭寇,他们相信番邦国家能很快解决。
听到这种答复,让他们快哭了,景朝以为谁都有他的能力,随便一出手就是数万将士,或者造出比海岛还大的巨船,他们这些小国,别说大规模倭寇,即使中等规模的倭寇,也要国王动员国战了。
所以大家此次来景朝,除了来朝贡,就是来诉苦和求饶的。
霍瑾瑜看到这么多番邦使臣过来,而且每年都来,实在太烦人了。
老霍头喜欢面子,想重现古时候“万国来朝”的繁荣景象,所以使用怀柔政策来维持与周边番国的关系,朝贡就是一个手段,具体操作就是周边国家、民族向朝廷朝贡一些土特产,价值可能在本国泛善可陈,但是朝廷给与丰厚赏赐,名副其实的“薄来厚往”。
这种结果,周围番邦当然乐意年年薅羊毛。
可是前段时间,霍瑾瑜得知,所谓的“朝贡”,也只是中原王朝的单方面记载,对于周边的番邦更多认为这是往中原王朝贸易的时候,无所谓臣服不臣服,但是能有很大利润,他们这些小国也不讲究什么尊严,既然有便宜占,纷纷接受朝廷的册封,成为名义上的朝贡国,然后一波一波来薅羊毛。
一些国家直接打起了朝贡贸易的主意,不仅增加访问频率、而且还加大规模,一些王国靠着朝贡居然渡过了财政危机,发展致富。
虽然霍瑾瑜上台后,逐渐改变了一些规定,也没有太大的改善。
霍瑾瑜觉得只要自己足够强大,周围这些番邦自然会敬畏臣服,至于朝贡这种,还是要健康一些,对双方都有益处。
为此她宣来鸿胪寺卿,命他将这些番邦属国的信息整理起来,然后根据亲疏远近,调解朝贡频率,愿意臣服、安分的就一年一次,平时阳奉阴违,喜欢薅羊毛的就三年一次、五年一次,对朝廷不敬的,那就禁止朝贡。
九月底,鸿胪寺定下了各番邦和地区朝贡频率。
对于臣服的真腊、旧港、满刺加、吕宋、苏门答腊……等国,允许一年一贡,琉球也是一年一贡,高丽原先也可以一年一贡的,但是他们太过频繁和贪婪,年朝贡平均次数达到四次,而且又没有实质性的好东西,所以就规定三年一贡,严格限制,如果胡搅蛮缠,不仅拒绝入关,朝贡年限将再往后推。
至于东夷,她也规定了三年一次,当然三年后只要还在就行。
一些前来朝贡的番邦使臣满怀期待地来,带着忐忑和委屈的走,不仅没让景朝松口,而且还限制了朝贡频率,这可是实打实的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