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1 / 2)

这几日筒子楼和机械厂,因为福利房闹得沸沸扬扬,半夜都能看到争吵,孩子的哭声更是不绝于耳。这时候就看谁能狠得下心。

厂长、副厂长几位领导家每天都挤满了人。

那个家里有四个孩子的中年妇女每天放学准时跪在厂长办公室门口。

周一,邓厂长被叫去罗湖区开会,回来后,整个人脸色都不怎么好,叫厂里几位领导开会。然后宣布市里的决定。

“要把福利房变成集资房?”

不到半日,这件事很快就在家属区传开了。这回是建设局下的命令,邓厂长也无权更改。

之前大家都眼馋福利房,但是说句不好听的,其实他们也不报什么希望。毕竟只有24套,厂里领导那么多,都在等着分福利房。他们这些员工肯定没戏。

大家顶多也就是背后议论。可这回变成集资房就不同了,各家掏真金白银出来买,除了老家已经有房子的职工,不能再买房。许多职工都有资格争取。

就算这次分不到,下次也能轮到他们。

机械厂马上变成央企,不愁接不到单子,他们的福利待遇肯定也会提高。

筒子楼空前的热闹,之前已经放弃福利房,也都加入讨论。苏以沫放学回家,从门口到上楼,这短短几百米距离,就遇到好几伙人在议论这事。

有人拉着领导家属问,“那集资房到底要出多少钱啊?要是钱太多,我们可出不起。”

有那爱八卦的妇女就举身边的例子,“我有个表姐在电子厂,听说他们就是集资房,每平1600。只要出一半就成。但是只有一半产权。”

集资房的产权由单位和个人两个部分组成。个人全额出资就拥有全部产权,个人部分出资,拥有部分产权。

如果想拿到全部产权,只要把单位出的钱补齐。

不过集资房比福利房好的一点是,集资房如果辞职,你出钱的部分还是属于你的。福利房却不一样。一般都是满十年以上,工厂才会将福利房过户到职工名下。如果没到年限辞职,那福利房就不属于你。自然也不可能买卖。

大家一听每平要800,后面那房子,面积好像是70平,那就是五万六,这……谁出得起啊。

不少人议论纷纷,之前是工作年限不够,这次是卡在钱不够。能不失望么?

有那脑子活的人就问,“能不能贷款?”

他们逛街经常会接到商品房的传单,说起来,每平1600算便宜的。那些商品房贵的要四五千多呢,贵了三四倍。

有人显然已经打听清楚了,“集资房不能办按揭贷款。”

一听不能按揭贷款,大伙心情别提多郁闷了。这送到嘴边的桃子,偏偏他们买不起。比没看到还更让人难过。

有些人家肯定是出不起这个钱的,于是就隐晦地撇了撇嘴,“看来能买得起房子的还得是领导。”

领导工资可比普通员工要高。就拿邓厂长来说,一个月有一千呢,而普通员工也才三百出头。

众人也无话可说。谁叫人家是厂长呢。

也有人心存奢望,“如果能便宜点就好了。”

不止其他人这么说,张招娣数着家里的存款,也发出这样的感慨。

如果真的要五万六,他们也买不起。白折腾一场。

将钱数好放回钱匣,叮嘱丈夫明天把钱拿去银行存了。可是没得到丈夫回应,一抬头,这才发现丈夫正在发呆。

张招娣碰了碰他胳膊,“你想什么呢?”

苏爱国回神,“没什么。遇到一个问题,看不太懂,所以……”他揉了揉眉心,理科,尤其是需要实际操作的理科,必须看到实物才行。光看书只能学到理论,没办法结合实际情况。他这几天进度很慢。

他晃了晃脑袋,放下书本,答应明天就去存钱。

张招娣心痒难耐,巴巴看着他,“厂里什么时候公布集资额的数目?”

苏爱国还真不清楚,“后天。领导们要开会讨论具体数目。”

张招娣点点头。就在这时,房门被人从外面推开,苏以沫走了进来。

她刚才是去听人聊八卦去了。主要是看大家对集资房的反应以及这些人知不知道是爸爸出的力。

好在这些人消息并不灵通,并不知晓爸爸和季先生的关系。

但是那些人说得对,五万六,一般家庭都出不起这么多钱。苏爱国也一样。妈妈做生意赚得是挺多,但是也只干了三个多月,赚的也有限。

她打开床头柜的抽屉,取出自己的钱匣子里,递给张招娣,“妈,这里是我的存款,你看看能不能凑个整数。”

张招娣知晓女儿挺宝贝这些钱,现在为了买房居然主动贡献出来了,她心里着实感动,但还是推了回去,“你也只有几百块钱。恐怕不够。要是真拿不到,咱们再等等。反正集资的钱也是为了盖新房。咱们还是有机会的。”

苏以沫想想也是。她看向爸爸,“季爷爷有没有说什么时候给咱们厂批地?”

苏爱国颔首,“他是会批。不过要等厂里跟一汽合并后才会批。现在厂里没那么多钱拿地,这事要再等等。”

苏以沫挠了挠头,“邓厂长有没有说什么时候才能合并啊?怎么谈这么久?”

“快了吧。听说正在商谈价格还有人员安置问题。”苏爱国毕竟不是领导,具体内幕他还真不知道。

苏以沫也就没再问。

三天后,厂里终于确定了数目。房子每平按照1000来算,五五开,70平,就是三万五。出多少钱就占多少份额,想要房产证,必须把剩下的份额全买才行。

集资房是以集体名义的房产,单个户主没有房产证。但是如果你把钱全部补齐,那就是个人出资。厂里自然可以帮你办房产证。不得不说很人性化。

个人最低出资一万才有资格选房。当然因为僧多肉少,谁出的钱最多,房子就优先给谁。也是最大限度保证公平。

这条消息一出,大家没人说领导不公平。

出多少钱占多少份额,合情合理。

不少人都在讨论,“你家准备报名吗?你出资多少?”

“我们家孩子多负担重,这几年也只攒了两千块钱。你呢?”

“我家比你家强些,但也只能掏得出五千。”

“哎哟,你可比我会过日子。”

……

这样的对话在家属区处处可见。

只要是正式职工,户口在鹏城,家里又没房,就有资格参与选房,甚至单身职工也行。照理说单身职工负担轻,攒的家底应该多些。但是等这些人去报名,一问才知,其他人最低出五千。好家伙,他们有资格也没用。攒的那点钱根本不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