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饭,回家睡了一个午觉,三点多钟的时候,江荇起来,装了几桶鱼,放在后备箱,开车去村里。
他家住在山的这一边,大多数村民在山的那一边,双方隔得有些远,好在有车还算方便。
村里的人没什么午睡的习惯。
江荇拜访人家的时候,大多数人都正在家里看电视,听到他敲门,热情地将他迎进去。
他拜访的都是村里的留守老人,这趟也没什么别的事,专门挑了骨刺少些的鱼给各家送些,并专门叮嘱大家注意鱼刺。
江荇小时候和奶奶住在村里,对各家老人基本有印象。
各家老人对他多少也有印象,实在想不起来,说是廉佩孙子,也知道是谁。
江荇送鱼的时候也会和各家老人聊几句。
不少老人常年独居,好不容易遇着个生人,话匣子打开后没少聊。
等江荇走到村尾的时候已经四点多,接近五点。
江荇意外地在某家院子看见一个橘色的身影。
透过院子的篱笆,橘猫蹲坐在屋檐下,边上坐着个清瘦的老太太。
老太太拿着蒲扇,既给自己扇风,也给橘猫扇,嘴里说着什么。
距离隔得有些远,老太太的声音又小,江荇仔细听了一会儿,才发现太太不是在说话,而是读书,抑扬顿挫地慢慢读书。
橘猫也不管看得懂还是看不懂,伸长脑袋一个劲探头看。
没想到橘猫的朋友是位老人家。
江荇轻轻敲了敲院门:“秦奶奶。”
老太太抬起头,一看他就笑了:“是江荇啊?”
“是我,今天我们清了塘,过来给你送点鱼。”
秦奶奶慢慢走过来开门,慈祥笑道:“不用了,今天这小家伙给我送了条鱼。”
橘猫对上江荇的目光,翻身打了个滚,露出雪白的肚皮:“喵。”
江荇笑:“我听说了。它要给朋友送,原来是送到这来了。我这条鱼你也要收着,它论它的,我论我的。”
“那就谢谢了,进来吃块瓜,我自己种的,还算清甜。”
江荇一路走来,往谁家送鱼谁家都要给他点回点礼,光是西瓜他就收到了三个。
他摆手:“今天吃了好多西瓜,实在吃不下了。”
秦奶奶笑:“那就带个回去慢慢吃,我家的西瓜经得住放。”
秦奶奶将西瓜装到橘猫叼来的桶里,递给江荇。
江荇接过后道谢,问橘猫:“我要回去了,你跟我一起回去吗?”
橘猫:“喵。”
这是拒绝的意思。
江荇摆摆手跟秦奶奶道别,自己提着装有西瓜的桶回车上去了。
抓完这一回鱼,江荇和村里的关系亲近了不少。
他聘请的挖土机很快到位,只用了两天时间就把他的池塘挖了出来。
池塘底下的淤泥也清了一遍。
乌黑的淤泥堆在塘堤,将塘堤加高了。
清理干净后的池塘水质好了一些。
江荇堵住出水口,挖开进水口,将山溪引入池塘中。
池塘的水很清澈,站在塘堤,能看见水底的情况。
随着溪水流进来,一部分鱼虾也涌了进来,池塘里热闹了不少。
傍晚,江荇去河边喂广阳鱼,特地带了个小抄网。
趁着广阳鱼吃得起劲,江荇捞了两网广阳鱼上来。
他捞上来后一数,大大小小的广阳鱼一共五十七条。
这个数目已经够了,江荇没有再捞,提着桶将它们送去大鱼塘里。
广阳鱼在大鱼塘里游来游去,明显不适应这个地方,想找出口游出去。
江荇割了河万草扔进鱼塘,连喂了三天,这批广阳鱼便在大鱼塘里安安生生地定居了下来。
广阳鱼在池塘里适应得不错,可以放入新的鱼苗。
江荇在某购物网站上买了鲢鱼、鲫鱼和草鱼鱼苗各五千尾,放进池塘。
这些鱼苗放下去,池塘里的鱼还是相对较少。
江荇也没再放,这批鱼从外面买过来,肉质会差一点,等个两年,鱼繁殖多了,鱼塘里的二代鱼吃多了河万草,肉质会更好。
说不定还能成为“江荇铺子”里的招牌。
鱼不多,鱼塘的水质就很好。
这些水清澈得跟山泉水差不多,如果没人说,大家会以为这是一个小湖,而不是鱼塘。
池塘周围都是山,风景也很好。
江荇特地买了条小渔船。
有时候侍弄完菜地,将客人要的菜打包送走,他会来到山里,解下渔船的锚,将船划到池塘中央,自己躺在渔船里看天光云影,吹着风,一看能看大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