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酒味(1 / 2)
任鹤隐握住这筒药,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觉。
他捏着竹筒,在云鸣山洞前站了好一会,才慢吞吞回到自己的山洞。
用火炭慢慢引燃浸过兽油的木棍,任鹤隐坐在床上,拨开竹筒塞子,看里面的药。
里面装了大半管油膏状的药糊糊,闻着有很的浓草木清香气。
任鹤隐看了一会,重新塞上塞子,脱了兽皮背心跟兽皮裙,从墙角拿木盆出来,倒了点水慢慢擦身。
他扭头去看自己的背,背上几处红肿连成一片,大半个背上都一片通红。
被蜜蜂蛰到的地方火辣肿痛,触碰到后感觉尤其明显。
任鹤隐“嘶”一声倒吸一口凉气,轻轻擦了一下就不敢再碰。
擦完澡,任鹤隐双臂撑着膝盖坐在石床边,等身上水汽渐渐干了,才摸出药管慢吞吞给自己上药。
药一抹到伤口上,先是一阵火辣刺痛的感觉涌上来,接着很快转为清凉,痛意被抚平,只要不去触碰,便完全感觉不到伤口的异样。
任鹤隐洗干净手,重新塞上塞子,将竹筒小心塞到石床最里面的小平台。
第二天,图想起来,问任鹤隐,“你昨天是不是被蜜蜂蛰到了?没事吧?”
“没事,过几天就好了。”任鹤隐整理背筐,一边等其他人,一边问:“今天要去哪里打猎,还是去回昨天那里?”
“不,轮着来,今天顺着河往下面走,那边山里有挺大一群哑兽,今天主要打哑兽。”
哑兽体型有些像猛犸象,性情比较凶,主要吃草,偶尔也会猎食其他小动物。
哑兽性情凶猛,又喜爱抱团,经常一出现就是几十上百只,部落里的兽人们很少去招惹它们。
任鹤隐若有所思,“哑兽一般都有奶吧?”
哑兽喂养下一代的周期很长,一般小哑兽会喝母哑兽的奶到三岁。
“是有,不过它的奶不好喝,有些腥。”
部落在这里建立了那么长时间,对附近的猎物很了解。
见任鹤隐想打哑兽的主意,图提醒,“哑兽很凶,一般挤不到它的奶。”
任鹤隐沉吟,“要是我想驯养一种动物长期给我们供奶,能驯养什么?野牛?野羊?”
“野牛跟野羊也凶,不过比哑兽好一点。”图说道:“你要是真想养,下次我们给你打几只羊回来吧。”
任鹤隐真有些心动,“就这么说定了啊,最好活捉,捉一头公羊,再捉十只八只母羊。”
图懒洋洋答应,“等有空就帮你捉。”
“你们在说什么?”
举跟勇几个过来,见任鹤隐跟图聊着天,忙插嘴问。
任鹤隐笑着看向他们,“我想养一群羊。”
举完全不理解,“养羊干什么?想吃的时候打几只回来就行了。”
勇在一旁补充道:“羊非常能吃,每天从早吃到完,一群羊就能将一座山的草全部吃完。”
任鹤隐没多解释,只是笑笑,“想要点羊奶,养一群羊方便很多。”
至于羊能吃他倒不怕,羊群不多的话,他每天抽点时间出去放羊打草就行。
部落里还有那么多人,要是羊奶大家一起喝,就一起打草,大家要是不感兴趣,他就自己养,到时候羊奶制品做出来了,可以让大家打草来换。
他们几人见任鹤隐真想要,纷纷答应,“我们明天去打羊群,顺便给你捉几只。”
没一会儿工夫,所有人都集合起了。
任鹤隐爬到图背上,兽人们准备出发。
今天去的地方比昨天还远。
任鹤隐刚刚才知道,下游也有块大平原,这边的野兽比较多,好些野兽都很凶,像哑兽、野牛等,要不是实力可以稳压,最好要惹它们。
抵达目的地后,图放下任鹤隐,就地变成人形,对其他兽人说道:“你们先去,我在这里守着隐,你们谁打到了猎物再来替我。”
一群老虎、狮子、豹子齐齐低吼一声,转身三三两两往各个方向去。
他们每个人的打猎习惯都不一样,有的喜欢独自去打猎,有的则喜欢跟伙伴一起去啃大家伙。
大家都在附近,一吼就能听到,一般不会出什么事。
任鹤隐见他们四散离开,转身打量起这一片地区来。
这里应当是冲积平原,地上植物很多,不少都有他腰那么高。
此时正值春天,视线所到之处,绿意盎然。
任鹤隐张目四望,问:“图,这里有什么特别的植物吗?比如能吃的能用的?”
“没什么吧,就是一些野果。”图叉着腰跟他一起四下张望,伸手一指,“我记得那边有一蓬带刺的野草,春天会结拳头那么大的果子,不知道现在有没有。”
任鹤隐跃跃欲试,“在哪边?我想去看看。”
“就在前面,走吧,我带你去。”
图说着带路,两人一脚深一脚浅地隔开草,往目的地走去。
任鹤隐看着深深的草,突然想起了什么,问:“这里有蛇吗?”
“什么?”
“就是一种长长的,表皮冰凉,鳞片有点像鱼一样的长虫,会咬人,很多都有毒。”
图反应了一下才想起来是什么,点头道:“有,它们要天气暖了之后才出来。”
任鹤隐看着无边的杂草丛,头皮隐隐发麻,伸手搓了搓自己的胳膊,“多吗?”
“没有很多。”图安慰他,“没事,草丛里的蛇很弱,一脚就踩死了,森林里才有很长很大的蛇,蛇肉还挺好吃。”
任鹤隐并不想吃蛇,他问:“草丛里的蛇要是咬到人怎么办?会毒死人吗?”
“为什么会?”图有些不解,“就是小蛇,疼几天就没事了。在南方那边还有蛇兽人,他们的毒才厉害,咬人真有可能会毒死人。”
“你们都不怕蛇吗?”
“不怕,它们就是比其他虫子大一些。”图安慰他,“以前部落里每年都能抓到许多蛇,小蛇肉不好吃,肉又少,都抓来给小兽人训练。被咬了也没事,人顶多疼几天,还能长长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