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张秋河(2 / 2)
北平跟京师中间,隔着明朝的一个大省,山东行省。
山东有六府,济南府,衮州府,东昌府,青州府,莱州府,登州府。
最初的事情就发生在衮州府东平州管辖的张秋河。
民间有句俗话,南有苏杭,北有临张,临是临清,张就是张秋。
一直以来,张秋都有小姑苏跟小苏州之称。
张秋河因是运河跟大清河两条主要河流的交汇处,买卖交易频繁,经济繁荣远超县城,是山东行省有名的商埠。
但朝廷也不知道的出于什么考量,在张秋河并没有建镇。
张秋河周边的一镇之地分属三县管理。
换句话说,就是有三个县的官吏派了人在张秋河征税敛财。
上辈子,就在皇祖父驾崩跟朱允炆登基的这个月里,张秋河决口,洪水大规模泛滥。
开春种下去的地,本该要收割的时候,一夕之间全部泡到了水里。
一个地方,三个县分管,就是妥妥的三个和尚没水吃。
于是造成流民二十万人。
水患尚未平息,时疫也爆发,登基了的朱允炆举国求良医赴山东施药诊治。
同年九月,在人死光前,总算是控制住没有往山东省外蔓延。
但祸不止是双行,继水患跟时疫之后,次年年初至七月,山东行省全省滴雨未落。
新种庄稼尽数旱死,各地官仓储粮尽空。
那会朱高炽气得在燕王府直跳脚,大骂朱允炆他有时间削藩,没时间救灾,枉为万民之主。
就是那个七月,这个削藩的大刀砍到了燕地。
朱棣举旗,让朝廷赈济山东饥荒的计划中断。
这场仗打了三年。
一个夹在北平跟京师中间的大省,成了两边交战的主战场,也成了两边征兵的来源。
山东省的老百姓经历了水灾,旱灾,接着就是连续三年的兵祸。
这还没完。
永乐四年,山东爆发蝗灾。
同永乐四年,公爹下旨在北平营造皇城,民夫自然从离北平距离比较近的地方抽调,山东行省再次遭殃。
永乐八年,公爹开始筹谋北征蒙古。北征除了钱,就是人。
山东行省经过八年休养生息,刚刚有点起色,公爹就在山东征发民夫十万人,输送辎重。
公爹接连击败鞑靼,瓦剌的赫赫武功,按朱高炽的说法,就是山东的民夫们离乡背井,远赴北疆,跟着公爹的大军出生入死,用“小推车”推出来的。
永乐九年工部尚书宋礼主持重开运河,主要也就是东平至临清的会通河,仅山东一地又征发了十万民工。
工程浩大且不提,为了缩短河道,让河流不需要拐弯,扒掉两岸的良田无数。
说是朝廷会给补助,但本身朝廷就没钱,好不容易挤出来点,划拨到下面,左扣右划拉的,到老百姓手里连杯水车薪都算不上。
会通河历经数年终于完工了,代价却是无数山东老百姓家破人亡,流离失所。
谁让这个省倒霉呢,正好在北平跟京师隔壁。
后来朝中的来自山东的大臣还苦笑着说过一句,山东老百姓真难杀。
除此之外,永乐年间,还夹杂着陈诚五次出访西域,马三保七次下西洋。
这前期筹备出发,投进去的钱银,人力,哪一项没有全国老百姓的血汗。
卖力气,出钱也就罢了,这些个壮举,引来了万国来朝。
为了泱泱大国的脸面,全国各州县修道路,营建宫室楼阁,越发劳民无数,也伤财无数。
要知道使节们在国内逛来逛去的花费,都会转嫁到当地老百姓身上摊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