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恍然大悟。
他们一提,他要是不细琢磨,可能就会当朝就回复他们马儿太多了,直接罢了这条马政。
他们继续是皇帝说啥就干啥,忠心耿耿的臣子。
半点责任他们都不背。
“我有一个损招。”
徐氏转眼就想到了一个馊主意。
“嘻嘻嘻,说来听听?”
朱棣也坏笑。
“这事,你当听过,就给忘了。看他们俩谁再催你,我估摸着应该是杨士奇。催多几次以后,你再私下召见,跟他说,想法是好的,可我也不能当庭否了人家的奏请,我听说,你跟朝中好几位大人都不甚融洽,这事我就先压下,省得他们到时候再看你更不顺眼。”
徐氏听朱高炽说过。
杨士奇虽然能办实事,可在朝臣里,有点被排挤。
这事也正好可以用上,拉拢一下人心。
朝臣是肯定不能拧成一根绳子的,不然,受力的,全是皇家。
“多损!!!”
朱棣竖大拇指。
“我记得陕西的马最多是不是,你让陕西的按察使,陈智对不对,让他写一封上疏,说明民间养马的不便之处,请罢免代养马政,你到时候批了红,让杨士奇起草敕令颁行。这事,也就皆大欢喜了。”
徐氏再把最后一招也一起说完,朱棣抱着徐氏就地就转了几个圈圈。
“呀呀呀,放下,晕乎,还有最后一件事啥来着?”
徐氏大叫,把前面的第三件事给忘了个一干二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更定科举名额。”
朱棣提醒。
“拟定了没?”
徐氏觉得这个没什么坑,就是正常的议事。
洪武初年,这个科举也是有定额的,后期用人,才取消了这个限制。
现在朝廷官员已经够用,新科进士都要去再读几年书考了庶吉士才能做官,重新恢复限制一下人数也是应当的。
“京师八十人,京城五十人,会试取士不过百人,南人占六成,北人占四成。年二十五以上者可以应试。”
“别让这数变成定例就成。他们是不想朝中北人太多。”
徐氏听比例就明白了。
永乐元年就开始南北分卷了,现在朝中南人跟北人几乎是一半一半的比例。
参加会试的北人还越来越多。
他们有危机感。
“好,就按皇后说的来。咱吃点点心吧。哎哟,想吃大花的炸酱面。”
朱棣这会心情已经完全舒畅了。
“那就找她做去!”
徐氏也有点馋了。
“能做不?”
朱棣踌躇。
“大花说,让下面的做就好啦。”
徐氏不想把张欣当成一个干啥都不行的病人对待。
“哦,那就去找他们去。”
朱棣吸溜了一下口水,拉着徐氏转身,直奔张欣的院子。
【小科普:安定——今青海柴达木盆地东北、曲先——今青海柴达木盆地西南。乌斯藏——今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