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氏又一次倒向了张牛力他们这边, 但是张小妹显然没有被劝服,“你们说的好听,这铺子是给你们兄弟两个开的,和我有什么关系?”
说着就捂着脸哭着跑掉了。
“这孩子!”胡氏也站起来, 就要跑出去追, 却被张大舅给拦了一下。
“让她自己静一静吧。”
兄弟两个到底不放心, 想了想就跟着跑出去。
张满粮对家里开这个铺子能挣多少钱并没放多少心思在上面,他想像张小舅一样跟着出去跑货, 那样才过得有意思。
张牛力也不想把这铺子占为己有,这一年多以来的时间, 大部分的货都是他去青山村来回挑的,和张大娘和林春燕他们接触的也最多。
别人也许不知道, 但他却十分清楚林春燕是为什么让那么多女娘去山上干活。
张大娘也是,即便已经嫁人这么些个年头,可有时候还是会想起来在娘家过的那些不如意的日子, 时不时抱怨两句。
张小妹是他一母同胞的妹子, 甚至比他更聪明更有主意, 这个铺子能开起来,一多半的主意都是她给出的。
凭什么就因为那些个世族观念, 就把她该得的给堂而皇之地剥夺了。
张牛力想了想,拉住还往前冲的张满粮,把这些话同她讲了。
“我觉得小妹说的对,爹娘那样的思想肯定是不占理的。”
张满粮满不在乎的说, “我也觉得他们那样做不对, 要这铺子都是咱们两个的, 那燕娘他们家该怎么办?难不成如今干的这些事情,都要成了别人家的, 那岂不是太荒唐了!”
张牛力还以为要费些口舌才能把张满粮给说服,没想到他就是这样想的,心里很是高兴。
两个人在河边找到了张小妹,把他们的想法说了出来,“你也就别多想了,要是燕娘那里真的缺人,点名了要你去再说,不然这铺子等你出嫁的时候,你带走一半。”
张小妹很是吃惊,“你们两个舍得?就算你们同意了,爹娘也不会答应的,他们还指着你们两个养老。”
还有他们将来要娶的媳妇,又有几个人舍得把这样的铺子拱手让人。
“那些话自然是我们两个来说,你也不用想那么多,要是早些把这些事情说了出来,哪里还能闹上这么些天。”
张小妹吐了吐舌头,到底跟着他们回了家。
下了两场雨之后,天气彻底冷下来,林春燕也在外面穿上了用羊毛织成的褙子。
这东西和坎肩儿一样,穿上去之后护着前胸和后背,十分的暖和。
店里的几个小娘子都穿着这样的褙子,只是颜色略微有些不同,看起来倒是整整齐齐的。
原先,大家对这羊毛织成的褙子也没觉得有多稀罕,可总来铺子里吃饭的这些人看到了,都觉得这褙子看起来很暖和舒服,人穿上去之后又很利索,倒一时在镇上风靡起来。
那个一开始就和李氏合作的绣楼差点高兴疯了,原本他收购了这些毛衣和毛线之后,卖的一直就是不温不火,大家过来选料子的时候,还都是挑了从前见过或买过的。
这羊毛织成之后的毛衣毛裤虽然摸起来暖和,可到底穿着如何,穿出去了会不会让人笑话,都是不知道的,自然买的人就不多。
但是林春燕他们铺子里的人一穿上,这褙子好像立刻就时兴了起来,县里的其他绣楼都没有,只他这一家,有不少人专门大老远的跑来他这里买。
李氏最近在研究怎么在褙子上打出来一些图案,她原先绣花就总琢磨着样式,这些羊毛织出来的东西暖和是暖和,只是除了能染些颜色之外,到底是太单调了一些。
她研究起东西来,也就顾不得其他的东西,全靠着下面的人多织些褙子出来卖。
这一个褙子织好了就能换上几十个大钱,可以说是相当挣钱,张大娘光靠着没事的时候在那里织这些褙子,就攒了一笔数目不小的私房钱。
就连金娘子也挣了不少,他也早早换上了褙子,逢人就夸穿着舒服暖和。
不过好些个人家买不起那样的褙子,但是也想跟风穿,就想着买了毛线回去自己织。
因为这个到底要不要教给他们怎么织的事情,纺织小组还特地召开了一次会议。
别的小组目前都没有分歧,他们这也是头一次开会,林春燕也兴致勃勃的去参加了,搬着凳子坐在了最后面,只说要旁听。
也有其他小组的人过来凑热闹,孙娘子和丁慧娘都过来了,他们两个都是想看看如果遇到事情了是怎么解决的,别到时候了再一头抓瞎。
地点就在李氏的家里,她作为组长,第一个说了自个儿的意见,“咱们当初给绣楼卖毛线的时候就说了,谁要是买了这毛线,就把怎么治的法子交给他们,要不然人家买着毛线回去做什么。”
不同意的就是董桃玉和霁明他们,为了这个,霁明专门和梅香从府里出来,费了好大的功夫才来到这里开会。
“这法子本来就不难,要是交给他们了,人人就都能学会,咱们还怎么把这些褙子再卖出去。”
梅香的情绪比霁明他们都要激动许多,她原本就是被卖到府里的,一心想往上爬,可惜时运不济,最终只能留在老宅里看门。
为什么大家都不愿意留下来,就是因为除了月例银子之外,再没有别的打赏了。
可自从学会了织毛衣,她和霁明说着话就能挣上不少个钱,已经比她每个月能拿的月例银子都要多了,如何舍得把这样的事情拱手让人。
对于她这样激动,在座的小娘子们却都十分的理解,没人恼火。
倒是梅香不好意思起来,给大家赔了不是之后重新坐了下来。
翠柳管着纺织组的账,直接拿算出来的账同大家说话。
“就像那衣裳似的,谁还不会做了?可那有钱的人,还都是去成衣铺子买了,或者直接找了绣房里的人来做,价格可是贵的很。”
这些大家自然知道,没有一些厚的家底,谁会去绣楼里买成衣?都是拿回来自己做。
董桃玉却明白了,“你的意思是说,让我们给有钱人家织毛衣,那些人家就不用再管了,然后再把价格提高一些?”
“有钱人又都不是傻子。”霁明还是觉得不靠谱,“要真是把法子交给他们了,怕是不仅褙子不好卖出去,以后的毛衣毛裤围巾这些,也都只能把毛线卖出去了。”
毛线相对来说,就要便宜上太多了,他们能赚的也有限。
就这样各自说了各自的观点,后来倒是谁也没有着急生气,有来有回几个场合之后,李氏又开口了,“原先我倒真没想这么多,想着那些毛线卖出去咱们也是赚的,可听到你们说的,也发现那毛线卖出去的确赚的比较少,可之前的话我已经说出去了,要不咱们只教给他们最简单的针法?”
也许有些人很聪明,学了那最简单的针法之后就能掌握其他的,可毕竟是少数人,大部分人都没有那样举一反三的能力。
“这样也好,咱们有那么些个针法呢!到时候是买的咱们做出来的褙子,还是自己织出来的就一目了然。”
林春燕从头到尾都没多说一句话,见李氏看过来,只朝她点了点头,“咱们就暂时这样试一试,如果有什么问题的话再调整。”
梅香和霁明他们还要着急回去,走的时候还不忘对大家说,“既然其他的针法已经是保密,那咱们在外面织的时候就要注意一些,别被人看了去。”
等其他人都走了,林春燕又和李氏说起来外县的事情,“其实你们也不用太过着急,就算咱们镇上的人都学会了,没有人来买这些成品也没什么大问题,咱们如今的羊毛卖的业务广泛,一时半会儿还转不到外地去。”
李氏这才着实的松了一口气,随即眼睛亮亮的看着林春燕,“这么说的话,这些东西在外面卖的是很好?”
林春燕点点头,“上次我小舅舅回来的时候就说羊毛到了那里就被抢光了,比那些狗火腿豆皮都要好卖呢。”
孙安元这次带他们走的是北面,相对来说,那里要比他们这里更冷,这样保暖的羊毛自然是更受欢迎了。
“那我的兔子皮和兔毛呢?”梨花最关心这个问题了,他们这些组长挣的可不只是每个月那几百文钱,这些个他们自家开始养殖的东西,林春燕多少都会给他们一些分成。
“自然卖得也不错,我觉得等下次我小舅舅回来了,也得给大家一块坐下来说一说。”
从前的时候,林春燕自然没有想到这些事情,可这次羊毛的事情让她意识到,要是早些知道其他地方卖的不错,也许大家就不会那样的焦虑。
大家也都盼着张小舅早些回来了。
不过在这之前,林春燕还是先给在山上干活的这些人发了钱。
烧饼婆婆的外孙女叫桑珠儿,头一次和林春燕见面的时候,说话结结巴巴的,可熟了之后才发现她只不过是腼腆一些,人倒是踏实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