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1 / 2)

他们的担心并不是多余的, 林春燕也很是理解,她也不能强压着林三叔把手艺交给别人。

“别的还好说,就是三叔总这样干下去也不是个法子,总要保重身子。”

林三叔知道她是好意, 见林春燕就要走, 还说他会再想想。

王英娘见林春燕回来就问她, “可是说成了?”

“哪里有那样容易。”林春燕苦笑一下,“到底是我太乐观了。”

不过很快, 林春燕也就把这事抛之脑后,三郎的池塘也要趁着今天天气好要起鱼了。

这可是个大事, 林二叔早就把一应的东西都准备好,他也打算学村子里起鱼那样, 找几个年轻的后生下河里去摸鱼。

“还有那些个莲藕都给燕娘你们留着。”

林春燕自然高兴,就连一直郁郁寡欢的林二婶脸上也带了笑。

丰收就是让人喜悦的,村里来帮忙的后生可不少, 下水没多长时间就把一条条鱼捞上岸。

有的鱼个头可不小, 捞上来的时候尾巴还在水面上扑腾着, 甩的哪里都是水。

即便这样,好些个人脸上也都带了笑, 三郎可是说了,不能让他们白过来帮忙,走的时候都要让他们带些鱼的。

“哎哟,瞧瞧这是什么!”

一个后生提着一只王八叫起来, “这嘴的劲儿可真不小, 把我手都给咬到了。”

池子里的王八并不少, 就连村里的那个池塘也有,不过他们这边吃的人很少, 即便知道这王八味道很不错,可都有几分忌惮。

果然,岸上那些人看到王八之后都赶紧让他给放了,“回头把你手给包扎包扎。”

那后生倒是想吃这王八,他们对这些都不怎么忌讳,好歹是肉,总比日日啃高粱窝窝头好。

可这么多人看着,他也没好意思对着干,只能先让这王八松的嘴,继续摸起鱼来。

林春燕看了一会儿就回家了,实在是外面有些冷,左右那莲藕是到最后才能弄好。

王英娘和她一块儿回来的,张大娘和林桃红都不怕冷,两个人又喜欢凑热闹,在那里正看的高兴。

“咱们晚上吃什么?”

烤了一会儿火,两个人身上也没不那么冷了,就开始琢磨起晚上要吃什么。

“想去山上看看,记得去年的时候丁慧娘还给了咱们一个野马蜂窝。”

那个野马蜂窝炸了之后味道的确很好吃,林春燕也就吃过那么一次,导致现在还念念不忘。

“可不一定能找到。”

王英娘虽然这么说着,却开始换起衣裳来,“山上要是有野蘑菇这些的话,也能捡回来。”

“还有柿子,不知道能不能吃了。”

柿饼是每年都要做的,冬天摘上好几筐子的柿子晒好之后,能一直吃到春天。

他们两个穿的厚厚的毛衣,外面还套了一层袄子,走了没多远就碰到了钱娘子。

她也是差不多的打扮,不过她的毛衣是后来织的,已经变换了花样出来,和林春燕他们一开始的那种单调的平针不一样。

“你们两个又要上山去啊?”钱娘子看到就招呼他们,“怎么也不歇歇,活儿哪里能干完。”

村里人都会猫冬,也就这几个月才是他们能休息的时候,偏今年冬天得闲的人家并不多,大家都很忙碌。

钱娘子虽然这么说着,可她脚底却生风,“我们家今天做野菜锅子,要不来我们家吃吧?”

冬天的野菜锅子和春天的时候又不一样,这时候的野菜都是春夏秋三个季节晾晒起来的,别有一番滋味。

从前他们村也会晾晒干菜,但绝对没有晾晒特别多,够吃就行了。

可如今不一样,那些个干菜谁知道哪天就能卖出去钱,只要能吃的,都想办法给晒干了。

就连山上的那些野山药也有不少人学了林春燕去挖,回来之后都切成片给晒干了。

“还有黄豆芽呢。”钱娘子已经上前拉着他们,“就是按照你们的法子生的豆芽,特别好吃。”

除了干菜之外,豆芽豆腐如今也成了人们常吃的一道菜。林春燕发豆芽的时候都是扔的地里靠地热发酵,不用两天就能长出来老长,就连冬天的时候也不怕。

钱娘子这样热情,林春燕和王英娘都招架不住,只说先上山看看,“等会儿回来了就去。”

“可一定要来,要不然我们可不吃饭。”

两个人点了头,往山上走的时候又碰到几个村里人。

“燕娘,咱们过几天是不是就要杀猪啊?”

一个婆子拦住林春燕,她的背篓里放着不少的橡子果残渣。

这些残渣都是从豆腐坊里换的,捡了橡子果就能换回来这些个猪吃的东西,别说那猪都还长得肥肥的。

村里人养猪的大部分都一块儿放到了山上养,不过也有零散的自己在家里养上一两只。

不用愁猪的吃食,等养大了就能吃上那么许多的肉,不过费些力气罢了。

他们最不缺的就是力气了。

好些个人家都想着今年杀猪之后家里多留一些,也好好的吃过瘾。

“我想着还是分开杀的好。”林春燕笑着回了这婆子,“都是一块儿杀的话,怕到时候卖不上价儿。”

那婆子原还想等着林春燕这里一块杀猪,一听这个就着急,“说的也是,那我家猪已经养的老大,还是先杀了好。”

还没进腊月,可村里已经有了过年的氛围。婆子说完也不多耽搁,回去得和家里人商量,赶紧把屠户请过来。

柿子长在山沟和山边上,从山边往下去,能看到不少金灿灿的柿子。

“就是够不到啊。”王英娘每次看到都痛心,“全都让鸟儿吃了。”

两个人叹了口气,只能挑了山边能够得到的柿子来摘。

这时候,又有人过来他们这边,看到他们摘柿子就说:“老天奶奶,你们想吃柿子就和村里人说一声,只等着在家里就能吃到,做什么还要自己过来。”

这些人从山上摘了橡子果下来的时候,就看到林春燕和王英娘在山边转悠,着实被吓了一大跳。

“是啊,在这里多危险。以后你们小娘子可要当心些,千万别自己来山边。”

他们都不是故意吓唬林春燕,这山上可是死过人的。

哪怕洪娘子把石榴爹风风光光大葬了,可私底下说什么都有。

加上彭老爹这个搅屎棍总在村里风言风语的说着闲话,不少人都怀疑石榴爹真死的不明不白。

不过那一个烂人,死就死了,石榴和麦芽都还不说什么呢。

可林春燕就不一样了,她可是他们村的希望,除了脑子拎不清的,谁也不希望她出一点事情。

要是再有那洪家村洪柱子和那堵着铺子闹事的婆子老汉的事情发生,他们村子里好些个人就都会上,到时候怕里正还得拦着他们,怕他们动手太狠再把人打出个好歹来。

林春燕心领了他们的好意,只是不让他们帮着摘,“左右我们也没什么事,怎么就成了那琉璃盏,什么都做不得了。”

下山的时候,那几个婆子还在说林春燕和王英娘,“燕娘也就算了,咱们是真的不敢把她娶进来,不过我看那英娘也是个好的。”

“是呢,她娘当初差点把他们两个害死了,她还知道给她娘收敛尸骨,是个心地善良的。”

七嘴八舌的说着,好些个人真的动了心。

冬天向来是说亲和成亲最多的时候,媒婆们也上门的特别勤快,尤其他们青山村都快被那郑媒婆踏破门槛了。

他们村里的女娘和儿郎早就被人盯着了,谁要是能说到他们村的亲事,那可是非要和亲朋使劲炫耀炫耀。

王大妮今天也早早从山上回来,每个月都有假期让他们休,可以自己选择时间,今天天气好,她特地选的今天休息。

回来了就监督赵怀子和赵沐阳洗衣裳,她要不看着点的话,这两个人的衣裳洗的乱七八糟,和没洗也没什么两样。

太阳好,她就搬了个椅子躺在院子里,舒服的眯起了眼睛。那边赵怀子和赵沐阳两个人也不敢偷懒,认命的搓着盆子里的衣裳。

王大妮对洗衣裳有要求,必须用猪胰子打上两遍才行,还得把泡沫都给冲干净了。

赵沐阳有些同情的看着赵怀子,他只要洗自己的衣裳就行了。可赵怀子却要把他自己和王大妮的衣裳都给洗了。

看着像小山一样的盆子,再看看已经舒服的快要睡着的王大妮,赵沐阳十分羡慕。

王大妮的娘就是这个时候过来的,身边还跟了三个嫂子。他们村子没有像青山村这样忙,基本上到了冬天之后都是在家里歇着。

歇着难免就说闲话,王大妮的大嫂子家里还有个侄女没有出嫁,想着青山村的日子好过,就想着托了王大妮说说亲,找个踏实可靠的儿郎。

王大娘正好已经很久没有见过自己女儿,想着她一直要上工,就打算过来看看她是不是真的过得那样好,还是只和家里说大话。

结果一来,就看到女婿和那侄子在洗衣裳干活,王大妮和地主一样在那里躺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