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1 / 2)

“他们晚上要吃小羊羔呢!”林桃红走远了还在嘟囔, “大姐,咱们今天晚上也做小羊羔吃吧。”

她不想去找张珠玉吃东西,可是又馋那小羊羔,就缠着林春燕答应。

冬至这天可不就是要吃羊, 林春燕点头应了好, “一会儿和周大爷说一声。”

她已经想好要做什么, 就吃那盏蒸羊,也不费什么力气, 只要把小羊羔肉切成片状,把这些羊肉放到碗里面上过蒸。

直到那羊肉蒸的软烂了, 吃到嘴里的时候还能感受到羊肉那鲜嫩可口的汁水。

林春燕也忍不住开始流口水了。

二郎在一旁乐呵呵的笑着,“不用专门和周大爷说, 今天吃羊肉羊杂的人可不少,一会儿咱们回来直接去拿就行。”

林桃红看他比之前开朗了不少,就凑过去问他, “二哥, 你和梅娘怎么样了?”

二郎脸色一僵, 想到之前和林二婶在家里吵架的时候,有些尴尬的说, “如今都好了,她去做烤鸭也不错,不用和香娘日日面对着。”

“那你们可是要什么时候成亲?”林桃红继续问。

“还没想过,我每次问梅娘她都支支吾吾的, 说让我自己看着办, 我就以为她不乐意。”

林桃红和林春燕对视一眼, 有些怒其不争,“什么不乐意啊!不乐意人家还能和你说话, 要是真想娶人家,还是早些让二婶同意。”

说了这个,两个人又说起双姐儿来,她已经回家好长时间,也不知道最近怎么样。

二郎就闭了嘴,只听着林桃红和林春燕两个人说话。

到了铺子里,门前已经排了队,段夫子看到他们来就松了一口气,“我听着好些个人都是从县城那边过来的,说是专门过来尝咱们这里的饺子!”

林春燕往排队的人身上张望了几眼,脸上就带了笑,“咱们赶紧开始煮,很快就能煮好。”

又把什锦饺子给拿了出来,依样摆了出来,各色的饺子一排排的,看起来就十分的壮观。

“今年可真是热闹。”段夫子帮忙的时候就说,“去年还没有这么多县城里的人过来,也不知道饺子够不够?”

“可是呢,怎么今天就来了这么些个县城里的人?”林春燕也不知道,排在最前面的一个娘子恰好就是县城那边过来的,听了他们说的话就笑起来。

“你们在我们县城那边也是出了名的,原先只知道你们白云镇上有一个做饭好吃的铺子,大家也都不知道有多好吃,倒是没想着过来,前不久不是县太爷过来了!”

县太爷过来看了黄娘子的那算术班,走的时候林春燕还给他们装了一些火腿松花蛋,让段夫子帮着送给了那几个县衙。

那些人有的孙捕快带着来过他们的铺子,有离这里近的就偶尔会过来吃,那些离得远的过来的倒不是特别勤快,左右都不是很陌生。

这些东西就是他们铺子里的孝敬。

县太爷早就吃过他们铺子里的东西,看着林春燕送上来的这些,除了给手下人分了分之外,剩下的都拿回来家。

这一下子就传了出去,都说县太爷也觉得铺子里的东西好吃,县城里的人都很会跟风,就想着过来尝一尝。

恰好今天是冬至,一些消息灵的、爱吃的饕餮就都过来了。

认真的来说,县城离白云镇很是相近,但是因为书院还有几个大户都在白云镇这边,人们说起来的时候都只提白云镇,倒是把他们县城撇在后面。

很多县城里的人对他们白云镇上就多少有些不喜。

林春燕利索的开始煮起饺子,见来了这样多的外地人,宋大娘马氏他们也纷纷叫卖起来,那边的金娘子和曹老汉也不甘示弱。

“好吃的春卷,有豆沙红枣甜馅儿的,也有荠菜梅干菜等咸馅儿的……”

“馄饨馄饨,五色的馄饨,保管好吃,走过路过别错过。”

“烤鸭、麻辣兔头、好吃的松花蛋和火腿,只此一家……”

金娘子和张大娘关系不错,和马氏关系可不怎么地,见马氏叫卖的声音大了,也扯着嗓子喊起来,两个人谁也不让谁,互相还别上了劲儿,差点就打了起来。

林春燕煮饺子的时候抽空看了几眼,差点没撅过去,那边林桃红却看的眼睛都笑弯了,还和林春燕说,“我看还是金娘子赢了,去他们那边吃馄饨的比较多。”

原先冬至的时候没有吃饺子的习俗,大多数人吃的都是馄饨,也就这几年人们才慢慢吃起饺子来。

再说,一个烤鸭的价格可是就要比馄饨贵上不少呢。

金娘子高兴,叫卖的声音更大了,还让卖小笼包的曾老汉过来帮忙收拾碗筷,“一会儿给你分几个钱 。”

“我才不去,我这小笼包也是一绝,买的人多了去。”

曹老汉哼唧,看着不远处卖鱼羹的宋娘子那里也是忙碌的很,梅子脸上的花都笑开了。

“要是他们这些县城里的人能经常来就好了。”曹老汉心满意足的说,“咱们就都能挣上不少钱。”

“你还别说。”金娘子抽空和他说话,“咱们这里的吃食好吃,离县城又不是特别远,那别的镇上的人还愿意坐了船过来吃,怎么他们县城里的人就不能了?”

从县城到他们这里连船都不用坐,直接走着来也没多长时间。

很多人都是不在这里吃饺子的,直接拿了回家煮,有一小部分是拖家带口一块儿过来,也算是赶个热闹,直接让林春燕他们煮了,再去买些其他的小吃回来。

“真好吃!”有人先吃了饺子之后就开始竖大拇指,不说各色的馅儿有多稀奇,主要那味道也是好得很。

“关键价格也不贵!”算起来比在县城里吃还要便宜不少。

“你们去铺子里看了没?买了票进去还能买上半份,也就四五个铜板就能吃上肉菜,什么京酱肉丝、鱼香肉丝的,听说还总是换了样式。”

“可惜今天肚子已经撑得慌了,下次过来再吃上一些。”

秦老丈人拄着拐杖出来的时候就看到了这么多人,和同样拄着拐杖的刘老丈人说,“咱们也就一个月左右没出来,怎么就多了这么些个人?”

刘老丈人他可是听了好一会儿,这时候就感慨起来,“除了咱们镇上的,还有县城里的人过来,可不就是人多了。”

“我还说哪个村子过庙会了呢。”秦老丈人乐呵呵的,还给旁边一看就是头一次过来的人说,“一会儿你们吃完饭走的时候,还可以去那清风楼里转转,里面的点心也是一绝。”

“这个我们倒是听说过,走礼的时候也尝过,原就说一会儿了要去买那沙琪玛。”

“不仅那沙琪玛好吃,如今最好吃的数那肉松小饼了,夏天的时候还有薄荷糕,吃了也是凉爽的很。”

“夏天还有凉糕卖,那也是个好吃的。”旁边有人插嘴,周围那些白云镇的人立刻就推荐起自己喜欢吃的,七嘴八舌好不热闹。

等李娘子过来拿饺子的时候,才发现剩下的已经不多了,她惊讶的问,“今年怎么比去年卖的还要好?”

去年那卖饺子的盛况她还历历在目,还说今天要过来拿一些,没想到还是来的晚了。

“热闹些好啊,不过今年有人帮着捏,倒是不用像去年那样早早就没了。”

里正娘子是帮着过来送饺子的,他们几个在家里捏个不停,捏的差不多够了才停下来,怕卖不出去砸在自己手里,里正娘子就坐了自家的马车过来,主要看看还用不用捏。

来的路上看着这样好的天气,想到的却是去年她冒着风雪去林春燕家里买饺子的场景。

“真是一年年过得快的很。”

到了这里也被吓了一大跳,看着胡大强他们帮着搬饺子才去和林春燕说话,“燕娘,我们还说捏这些个就够了,看样子回去还得捏上一些?”

林春燕露了个笑容来,“大娘想的没错,原先这么些个可不就是够了,偏今天来了不少县城里的人。”

里正娘子咋舌,“真是跑这么远过来都要吃咱们的饺子啊!”

语气里就带了几分与有荣焉,“那行,我就赶紧回去捏,一会儿再给你送来。”

“好嘞大娘,路上可要慢一些。”

里正娘子也是个利索人,听说年轻的时候也是什么都会干的,就看这驾马车的本事也不是一般人能会的。

她却很轻松的让马车拐了个弯往回走,没多大会儿还能让马跑起来。

林春燕顺着太阳眯着眼看了一会儿,一旁的李娘子奇怪问,“看什么呢?”

“想着以后有机会了可要学一学。”

李娘子噗嗤就笑了,“这你也要学啊?我瞧着你会的已经够多了,那小娘子写的书你都已经读起来了不曾?”

周晚娘的书写好之后也给了林春燕一本,她每天到了铺子里都要跟着段夫子学一会儿,也没表现的学的多快,每天认识几个字就够了。

“自然是要学的,不是也送了你一本,难不成你没开始学?”

李娘子有些羞赧的摇摇头,“没有呢,哪里顾得上。”

怕林春燕说她,赶紧补充,“回头了就看。”

林春燕就笑了笑,给她把饺子都数了出来,随口问,“你家郎君是不是要去考会试了?可是都已经准备起来了。”

李娘子压低声音说,“也是奇怪的很,这事早说了定下来,我听说老太太也开始让他们收拾起来,偏不知道最近是不是要过年了,就把这事给搁下了。”

林春燕奇怪抬头,会试这样重要的事情还真能搁下不成?难不成那王相公和王大娘子两个人也不管?

她摸不清到底是怎么回事,觉得李娘子说的也有道理,估摸着就是过年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