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喝着解酒汤,说道:“今益州虽是臣服,但巴蜀闭塞,孤远居武汉,恐难安巴蜀人心。子乔劝孤纳成都杜氏女为妾,或有人劝孤纳刘瑁妻吴氏,诸君为孤心腹,不知可有言语教我?”
刘备纳妾这件事,非是他个人之事,而是上升到集团内部的政治事件。其中利弊之害,刘备自身也要掂量一二。
诸葛亮轻抚羽扇,说道:“不知主公以为如何?”
刘备放下茶盏,皱眉说道:“纳杜氏女可行,然纳刘璋亡兄之妻吴氏不可行。孤与刘瑁同姓,今取巴蜀,又纳寡妻,有违同姓之义。此举若为,必遭非议。”
“不然!”
庞统出声劝道:“以统之见,纳吴氏胜过纳杜氏。”
“主公,吴氏兄弟吴懿、吴班掌旧蜀兵马,今归降主公,多有建树,帐下军士多为东州籍贯。纳杜氏安蜀士人之心,纳吴氏可安东州人心。且吴氏为刘璋寡嫂,主公纳之,可抚刘璋旧部人心。”
“吴氏?”
刘备仍有不愿,说道:“吴氏为妻,孤纳为妾,此有折辱之意。”
诸葛亮笑道:“主公不日为王,有何辱之?”
“孝直?”刘备问道。
法正捋着胡须,说道:“论亲疏之远近,主公与刘瑁之亲怕是不及晋文公之于子圉!”
说着,法正笑了笑,说道:“主公既为君上,岂能如凡夫爱惜羽毛,此大事怕是难成。”
晋文公重耳与晋怀公子圉为叔侄关系,秦穆公先把女儿怀嬴嫁给侄子子圉为妻,后叔叔重耳逃亡到秦国,秦穆公又把怀嬴嫁给重耳。
法正以重耳之事,劝刘备不要过于拘泥于礼法,也不可过于爱惜自己的名声。
“那杜氏呢?”
刘备沉吟少许,说道:“子乔出身成都张氏,其言或有偏颇,但是蜀人之心语。刘君郎(刘焉)重东州人,轻巴蜀人,致使巴蜀局势不稳,刘季玉多受限制。”
见刘备身陷二选一的难题中,霍峻说道:“峻有闻正妻一人,妾室多人。主公何故以此为忧,同纳二妾岂不美哉?”
“呵呵!”
诸葛亮持扇而笑,说道:“仲邈常笑言小儿择二一之事,成人择两全其美之事,主公有何犹豫?”
“霍督之语实为高见!”法正笑道。
“也罢!”
刘备咬了咬牙,辛苦就辛苦点,纳一人也是纳,纳二人也是纳,那就一起纳。反正虱子多了不怕痒,那就多痒些。
刘备拍案决定,说道:“既是如此,孤则纳此二人。”
“主公英明!”
刘备目光看向法正,问道:“孝直欲随孤至武汉,还是留在巴蜀?”
法正毫不犹豫,拱手说道:“正愿追随主公左右。”
地方官哪有京官好?跟随在主公身侧,方有受重用的机会。
刘备捋着胡须,沉吟说道:“既是如此,孝直随孤至武汉,孤另有官职封赏。”
说着,刘备看向诸葛亮,问道:“仲邈建言拆分益州,划汉、巴之地为梁州,划蜀中之地为益州,孔明以为如何?”
诸葛亮沉吟良久,说道:“今益州初服,拆分二州,正合良机。然益州户籍殷实,郡邑也可析出,委任贤才深治巴蜀。”
拆分益州好处颇多,除了便于刘备掌控巴蜀外,还能腾出大量官职空缺,便于安置那些归降蜀人以及荆楚士人。
当然也不是没有坏处,即会造成冗官的产生,财政赋税的增加。然而相当于好处而言,则是利大于弊。
刘备微微颔首,说道:“析出巴蜀州郡之事,可由孔明负责,孝直、士元、子乔三人参谋规划。尽快于称王前后,细报上来。”
“诺!”
除张松外,三人拱手应道。
“敢问主公,何时归楚?”
诸葛亮说道:“十一月二十六日,为良辰吉日。仲宣、元直已率人于蛇、龟二山设高台,命人制王爵服饰、车马,以候主公归楚。”
刘备称王之事早已定下,收到命令的武汉那边已经开始忙碌了。毕竟该走的场面基本都走过了,再推脱下去反而过度了。
“离今下尚有三月!”
刘备念叨一二,说道:“既然如此,孤于半月后归楚,孔明可自行安排行程,但务必不可过晚。”
“诺!”
“仲邈?”刘备吩咐道。
“臣在!”
“蜀中军事,孤需与卿参谋。近日当由卿随侍孤之左右,届时同归武汉。”
霍峻挺直腰板,拱手应道:“臣峻领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