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渐生篡心(2 / 2)

季汉大司马 周府 5843 字 4个月前

孙权躬腰低头,说道:“汉室衰微,得大王匡扶,方初安天下。然汉帝不识大王之恩,常欲阴连外臣,谋害大王。今下欲铲除不轨之人叛乱,唯大王顺奉天命,行效三代之德政。”

相较前两次的言语反对,这次曹操却是沉默不语,心有多思。

孙权所说之语道出了今下的本质,不是忠汉之人多,而是刘协作为天子,从法理上统治着天下。

纵他是傀儡,他始终是天子。为摆脱刘协的影响,不得已放弃老巢许昌为政治中心,而是选以邺城为根基。

刘协身在许昌,不论曹操怎么监视,刘协都可向下施恩的空间,谋划大饼,吸引他人投效。也就是说刘协不死,今后还会有叛乱发生。

取代汉室,剥去刘协身上的天子外衣,或许才能根除以‘天子’为名的叛乱。

踱步间,曹操忽然问道:“霍峻今下如何?”

“启禀大王,霍峻取蒋干首级,与淮南王玺,一并送至武汉,以向刘备示无反叛之念。事后刘备招霍峻入武汉,授以录尚书事,留其于武汉。江淮军政则由副督庞统治之,兼领徐州刺史。”司马懿答道。

霍峻拒绝淮南王,向刘备献上破魏方略。刘备施恩回报,让霍弋与刘禅结连襟之关系,保证霍氏今后之富贵。然以上这些事属于密事,为了达成迷惑曹操的战略意图。

次日,刘备颁布王令,让霍峻卸徐州刺史职务,授其尚书事,留京与法正、诸葛亮等人统领中枢,显示出刘备忌惮霍峻之感。

“录尚书事,留武汉治国。”

曹操捋须冷笑,说道:“不知霍峻今时后悔否?”

说着,曹操惋惜摇头,说道:“若霍峻受领淮南王,举兵叛刘,则大事成矣!”

在曹操今时眼里,霍峻无疑做了个错误的选择。

称霸江淮,治统万民,封国受土不选;却选择了向刘备表示忠心,今受其猜忌,被削兵权,真就令他想笑。

“大王,霍峻虽无反叛,但却也让刘备猜忌霍峻,削其兵权,留居于京。”孙权说道:“今下之重,当在根治许昌之乱。”

曹操捋须而思,说道:“且如仲谋之意,招许昌官吏北上邺城,察其间是否有吉、金等同党。”

“对了!”

曹操想起什么,说道:“王必忠奉国事,平定叛乱,赐钱帛与之。让其好生养伤,孤当有重用。”

“诺!”

孙权听着曹操的部署,心中若有所思。

经吉、金、耿等人的反叛,曹操今下应有称帝之念。自己与曹丕谋划的计策,或许可以实施了。

“大王,裴代郡回邺述职。”侍从禀告道。

“宣!”

曹操坐回榻上,双手撑在案几上,露出和善的表情。侍从也趁机拾起被他扔掉的毛笔,换上崭新的毛笔替代。

虽有许昌叛乱的前事在,今下曹操也因刘、霍君臣生隙而感到舒心不少。

少顷,裴潜趋步入殿,行礼拜道:“臣潜拜见大王!”

曹操面露笑容,说道:“三年前,代郡混乱,孤授卿以大任。经卿三岁整治,盖代郡已平,孤心甚慰。”

说着,曹操话音一转,问道:“孤闻计吏言,卿治代郡时,治百姓宽厚,治诸胡刑重,然不知可有此事?”

三年前,代郡乌桓猖獗,曹操欲发大军征,询问裴潜意见。裴潜则表示代郡乌桓尚无反叛之心,今下当用计策化解代郡之乱。

裴潜单车入代郡,安抚乌桓单于,好生劝导。单于惊喜参半下,归还财物及人口与代郡。安抚完乌桓单于,裴潜反手就将与乌桓人勾结的郝温、郭端等十余人处死,威慑代郡上下。

其间,裴潜深晓乌桓势大,不敢以宽松之政纵容,而是采取严刑峻法,一旦有胡人犯法,裴潜则决不手软。

经三年的整治,代郡风气大改。曹操见裴潜功绩卓著,也将裴潜召回邺城,欲委为丞相理曹掾。

裴潜不卑不亢,拱手答道:“启禀大王,确有此事。”

“臣待百姓宽厚,是以百姓受胡人袭扰,多有贫寒,故施以宽收其心;待诸胡刑峻,是以胡人桀骜不驯,时常扰民,故施以严法制其心。若待诸胡宽厚,纵其野心,胡人必会扰民,时郡吏发卒遏之,胡人必反矣!”

说着,裴潜言语认真,说道:“以潜粗鄙之见,窃以为后继者若治郡失衡,宽严不分,乌桓势大难遏,则代郡必有叛乱发生。”

曹操皱起眉头,对裴潜后续的那段话多有不认可,以为裴潜为他治理代郡的汉宽胡严的政治手段找理由。

脸色渐渐平淡了下来,曹操说道:“计吏所言盖或有偏颇,卿治代郡有功,安抚汉胡,历三岁而事成。今丞相府尚缺理曹掾,可由卿出任之。”

“诺!”

见曹操不相信自己的话,裴潜没有过多争辩,时间会证明一切。毕竟代郡情况之复杂,非是几句话所能说得清楚。

代郡乌桓势大,近年来与鲜卑轲比能等人勾结,岂能那么容易被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