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使吴三桂在原时空里果断投诚东掳,甘为东掳前驱的原因,和爱不爱国之类的没啥关系。
更主要的还是辽东早已经藩镇化,吴三桂这些明廷将领,已经变成了当地的藩镇。
他们做事的出发点并不是说为了国家,而是为了自身集团的利益。
一旦楚军北上拿下幽州,覆灭了明廷之后,吴三桂这些人就会失去直接效忠的对象。
到时候,就要看楚军和东掳谁出的价码高以拉拢他们了。
而大楚帝国的价格,是绝对不可能有东掳那边高的。
因为大楚帝国根本不可能给吴三桂这些人封王,更不可能让他们继续保留兵权和地盘。
大楚帝国能够给的,顶多就是给他们一个高级将领的实职,再让他们保留一部分私人财产而已。
其他的基本别指望了。
大楚帝国连收买郑芝龙,都只开出了一个海军少将的价格而已,吴三桂他们要封王,这是不可能的事。
严重一点来说,是会破坏大楚帝国的内部利益集团的团结,动摇大楚帝国的立国根基的。
大楚帝国前脚才说非皇子不封王,你后脚就来个异姓王,这不扯淡嘛。
然而东掳那边肯定不会有什么顾忌,别说封王了,直接把大半个华夏直接划给吴三桂都是一句话的事。
到了极端时刻,恐怕都要承诺扶持吴三桂当新朝皇帝了……
只要吴三桂带他们入关,那么一切都好说。
拿别人家的东西进行许诺,这对于东掳而言没有丝毫的压力。
基于北直隶以及辽东地区的特殊性以及复杂性,罗志学是不准备在北伐战役里花费太多时间的。
必须尽可能的集中更多的主力部队,集中更多的战略物资,一口气直接打到山海关去,杜绝东掳途径山海关入关的可能性。
只要封堵住了山海关,那么东掳后续绕道蒙古突破长城杀进来都没事,楚军可不是明军。
如果东掳敢绕道蒙古入关,楚军就会让他们知道什么叫做关门打狗,保管东掳有来无回。
而想要一鼓作气完成北伐战役,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封堵山海关,不给东掳反应过来的时间,这对整个楚军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
不仅仅是对战斗力本身的要求,更多的还是对后勤供应的要求。
大军在前面一路狂奔,后面的补给船队、车队也要一路狂奔以及时补充各种战略物资。
并且这个难度会随着北伐的持续进行,大军越来越北上而变得越来越大。
补给难度,是会随着补给距离而成倍增加的。
如果只是单纯在江北地区作战的话,供应大概五六万楚军作战,十万民夫也就差不多了。
如果是跨过了黄河深入北直隶作战,所用到的后勤力量将会成倍增加。
如果是一口气杀到山海关去,这个数量还要再增加几倍。
由此可见,后勤的难度之大。
为了顺利保障北伐战役的后勤供应,陆军方面已经开始大规模打造新式的四轮货运马车了。
众多载重能够达到一吨,用于普通道路的四轮马车开始被批量制造出来,还有部分专门用于良好道路的重型四轮马车也是被陆续打造出来,这种重型四轮马车的载重量能够达到一点五吨。
还有大批对道路适应性更好,哪怕是在野地里也能勉强机动的双轮马车,更是批量生产的重中之重。
按照陆军方面的规划,预计参加北伐战役的所有部队,其辎重部队要一律骡马化,配属不同种类的四轮、双轮马车,一个师的辎重部队所携带的物资,要能满足全师半个月的口粮需求以及一场大规模战役的弹药需求。
这还只是陆地运输方面的准备,实际上这一次北伐作战的后勤运输,陆地运输只是负责前线运输以及非运河方向的运输而已。
而真正的北伐物资补给生命线,则是长江-京杭大运河-黄河-淮河等众多的河流。
利用这些河流、湖泊所组成的河运网络,才会是大楚帝国整个北伐战役里的生命线。
为了顺利完成庞大的河运规划,大楚帝国后勤部方面已经是委托海军舰政司,设计了多种标准化的内河运输船。
有用于长江干线运输的大型内河运输舰,这些船只载重量比较大。此外还有会大量用于中小河流的中、小型运输船。
而这些船只里,为了方便装运物资,也会进行分门别类,比如专门装运粮食的船只,其船舱和专门运输火炮的船只,是有极大区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