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三省一府(2 / 2)

大体上,算是位于尚书之下,侍郎之上。

大楚帝国通过这一番操作后,把明廷时期的南直隶,分割为直隶应天府、安庐行省、江南行省、江北行省,也就是三省一府,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对当地的控制力,同时又避免了某个省过于庞大。敲定了南直隶的省区域划分后,罗志学还未雨绸缪,先设立了一个山东行省,为后续北伐做准备,当然了,现在连一点山东行省的地盘都没有,因此很多机构都是虚设,已经敲定下来的山东巡抚也是让农部右侍郎先兼任着……他要正式上任山东巡抚,那还得等明年北伐顺利,并且打到山东去再说。

但即便是兼职,也总算是有人了,能够更好,更方便的进行各种准备工作,比如提前敲定各机构里的人员,等到正式设立巡抚衙门以及各州府衙门的时候,第一时间就能够抽调适合的人员前往就职。

次日,罗志学还在御前参务会议里,对省级的行政机构进行了一些细节上的调整,主要是明确了各省左右参政、左右参议的职权。

而大楚帝国的行省机构,和明廷那边不一样,其一把手是中央派出的巡抚,品级为从二品,布政使乃是二把手,品级为正三品,然后再设立从三品的左右参政,正四品的左右参议具体分管诸多事务。

其中的左右参政和左右参议,之前的职权不够明确,掌管诸多事务的参政,权势不弱于布政使,但是一些没实际事务负责的参政,连知府都不如。

同时左右参议的品级太低,只有从四品,啥人也管不了……因为各省巡抚衙门下属的各厅,其厅长都已经是正四品了……各府知府也是正四品。你一个从四品的参议,也没办法分管诸多事务了。

既然无法分管事务,那么挂着这种协助巡抚处理事务的名头也就不太靠谱了。

而罗志学认为,一个萝卜一个坑,既然有了品级,拿了俸禄肯定得做事啊,得发挥出来实际的作用啊。

最后罗志学拍板,废除左右参议,左右参政;增设从三品的‘参政’,每省设四或五人,位于巡抚、布政使之下,分管或农桑粮储,或工商经济,或科举教化,或交通水利、或治安司法事。

如此,数个参政,布政使、巡抚,加起来大概七八个人构成一个省的最高行政领导机构,统管全省诸多行政事务。

值得注意的是,省督察院、省审判院、省税务厅属于独立机构,和巡抚衙门没啥关系……他们不归属巡抚管。

主要是督察院除了公诉外,主要工作就是监察百官,搞的就是反贪……审判院更不用说,审判案件的也需要高度的独立性,所以这两个司法机构,属于上级机构自行管辖。

税务厅就更不用说了,人家税务部尚书可是参务大臣……连税务部左侍郎都是协办大臣。

各地的税务厅,也是级别高的很,各省税务厅的厅长都是正三品……也就比巡抚差一点。

而各省督察院的院长、审判院的院长,也都是正三品的品级。

一整个省的话,巡抚是最大,从二品,再过来是布政使以及四个独立机构的负责人,都是正三品,再过来是四五个参政,从三品。

再过来是巡抚衙门下的各厅厅长、各府知府,正四品。

上述正四品以上的官员,也就构成了大楚帝国治下各省的主要高级官员。

至于各省除了文官外的武将,这个和文官没啥关系,因为大楚帝国的巡抚可没有军事管辖权。

军方都是自行在各省设立有守备司令部,负责征兵,构建军民和谐关系等事务,同时也负责统辖当地的守备军或当地长期驻防在地方的二线正规军,负责弹压地方。

这个长期驻防地方的二线正规军,其实也是守备军里整编而来的。

大楚帝国陆军一直都是在持续对守备军进行改制。

毕竟守备军是特殊时代的特殊产物,当初搞这玩意,就是为了更好的管理大量的降兵,而不是真的指望他们能打仗……嗯,哪怕后来守备军的确是在战争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但是发挥出来的作用和大楚帝国在他们身上投入的大量钱粮而言,性价格太低。

不管是罗志学还是陆军高层,都没想过让守备军长时期存在下去。

因此大楚帝国里的守备军,一直都是处于动态变化当中。

不断的接受降兵设立新的守备军,同时又不断的进行裁汰整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