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0章 皇太极身死(2 / 2)

这几封信,已经用上了祈求的语气,而且语气一封比一封低微。

第一封,多尔衮说什么如今是大清国危急之时,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共同振兴大清国,还说为了避免内耗,等到击退楚蛮子后,他会拥立豪格监国。

第二封,乱七八糟说了一大堆后,已经不是说等击退后楚蛮子拥立豪格监国了,而是直接说现在就拥立豪格而监国,并称豪格作为皇太极长子,监国名正言顺云云。

而等到第三封,多尔衮已经是直接称呼豪格为监国殿下,让豪格看在大家是叔侄,看在大家都在为大清国奋战的情分上,还请侄儿拉叔叔一把……

可惜的是,多尔衮的这三封书信,实际上一封都没能送出去!

随着楚军主力攻破杏山城,又不费一兵一卒拿下松山后,楚军的大批主力部队已经陆续杀到了锦州城下,甚至一部分兵力已经绕过锦州朝着小凌河堡而去了。

锦州城已经被楚军内外十余万大军彻底包围,内层有大几万的步兵直接围攻,中层是作为战略预备队的数万主力部队,而外围则是两万多的骑兵部队。

整个锦州,可以说被围的严严实实。

多尔衮派出的死士又运气不太好,而且还是在白天里就尝试通过楚军的封锁线,结果陆续被从楚军的巡逻兵力所发现然后击毙。

同时还搜出来了这三封多尔衮的求援书信,最后被送到了第三集团军司令部里。

锦州城下的左英哲看到了这三封多尔衮的求援书信后,脸上带着笑容道:“看来锦州城内的多尔衮已经是快要撑不住了!”

“此战,我们又能歼灭东掳至少四万以上的兵力,大大减轻了后续进军辽东平原的难度啊!”

一旁的近卫军作战副部长钱泰近卫中将道:“等重炮部队准备妥当后,也就可以攻城了,锦州已经被我军围困多时,城内军心士气极低,想来攻城的也不用花费太久,锦州这边是没什么悬念的了,只不过大凌河堡那边倒是还有至少五万多敌军。”

“尤其是里头的三万多骑兵,是个麻烦!”

“这一战没能逮住这支骑兵,如果后续作战里也没能逮住他们的话,那么等到深入辽东平原内陆的时候,恐怕就比较麻烦了!”

左英哲道:“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对面领军的乃是豪格,之前在广宁中前所的时候被我们给打怕了,有了比较强的警惕心,我们主力一压过来,他们就直接带着骑兵跑了,追都不好追!”

“不过问题也不大,骑兵虽然战略机动能力强一些,不过我们手中的骑兵也不少,更关键的是如今我们在漠南蒙古那边的进展不错,估计再有几个月残余顽抗的部落也就差不多能收拾了,回头集结部分蒙古骑兵东进配合作战,这豪格手中就算还有几万人也蹦跶不起来。”

左英哲和钱泰等楚军里的高级将领,心情都还算不错。

虽然锦州战役的开始和过程都超出了他们的预料,也没能和最开始的作战计划钠盐个,直接把东掳十几万大军包饺子。

但是能够重创东掳,歼灭他们七八万兵力也算是不错了。

至于剩下的豪格所部四五万人,就和吃饭一样,得一口一一口吃,回头继续打就是了。

——

多尔衮的求援书信没有抵达小凌河堡,更没有送到豪格手中,但是并不意味着豪格不知道锦州的危机,更不意味着他不想要救援锦州。

实际上豪格从之前撤退的时候,就想过重新西进救援锦州的,如果豪格有心坐看多尔衮兵败身死的话,一开始他就不会带着骑兵北返锦州,并在锦州城下猛攻一天,付出一千多骑的伤亡。

所以,豪格还是愿意放下和多尔衮的私人恩怨以及皇位的竞争矛盾,愿意带兵救援锦州,拉多尔衮一把的。奈何豪格自认为现有兵力不足救援锦州,贸然西进救援的话容易变成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所以,他想要等到辽东半岛,蒙古东部方向,以及沈阳后方等地的援兵抵达后,再发动救援作战。

在他看来,锦州城内足足有四万多兵力火炮,大小长管火炮也足足有几十门,各类明军遗留的旧式短袍更是数以百计,新式火绳枪也有大几千支,旧式鸟枪也有几千支。

而城内粮食和弹药都是极多,毕竟此地以前可是东掳在辽西走廊方向的战略后方,重要的物资囤积以及中转地。

其中储备的粮草别说四万人了,就算是十万人都能吃上至少三个月的。

各类火药,炮弹,铅弹这些也是储备的非常多。

以豪格看来,哪怕是楚军炮火犀利,但是锦州至少也能坚持一个月以上,如果运气好的话,甚至都有可能坚持三个月以上。

只是,这只是豪格的想法而已!

豪格虽然也和楚军的骑兵交过手,也曾经远远听到过楚军攻城时候所发出来的隆隆炮声。

但是,严格上来说豪格并没有亲眼看见过楚军大规模攻城的场景。

而楚军攻城时候的盛大场面,如果不是亲眼所看的话,光靠想象其实很难想象的出来。

多尔衮也好,豪格也好,又或者是之前的杏山城守将,如今已经战死沙场的齐尔哈朗也好,他们在没有亲自面临楚军重炮攻城的时候,依靠道听途说,哪怕是已经多次抬高了楚军攻城的烈度。

但实际上他们的最大程度的想象,依旧低于楚军的真实攻城烈度。

杏山战役的时候,齐尔哈朗一开始就是信心满满,哪怕是头几天里已经被楚军多部主力围攻,但是齐尔哈朗当时依旧信心十足,认为守住杏山三个月以上都没什么问题。

因为开始的时候,楚军动用的火炮只有各师属炮兵部队里的野战炮,尽管其中也有些许的十八斤轻型榴弹炮,但是数量还是不多。

光靠师属炮兵力量,要强行攻打杏山城这种被有着充分防炮工事准备的城池,难度还是非常大的。

如果是换成榴弹炮大规模服役之前,面对这种乌龟壳那么楚军一般就是会采取长期围困加逐步肃清,定点爆破等方式。

通过炮兵火力压制,掩护工兵和步兵部队挖掘战壕突进,后续工兵会尝试对城墙进行爆破,一旦爆破成功,那么就会让重甲突击队杀上去,通过惨烈的近距离混战厮杀来夺取城池。

而这种攻城方式,也就是东掳人所预料到,并且有信心阻挡的缘故。

因为人家东掳人就是靠重甲步兵起家的,说起重甲步兵的近身厮杀,这可是他们最擅长的作战方式。

但是在齐尔哈朗他们并不知道,楚军现在已经不这么玩了……

广宁中前所攻城战的时候,楚军是怎么攻城的?

主要依靠榴弹炮的杀伤为主,在榴弹炮的持续密集炮击下,大量杀伤敌军有生力量。

当时的广宁中前所缺乏有效的防炮工事,因此很快就被大量杀伤,最后大规模投降。

而等到杏山战役的时候,杏山城已经有了比较完善的防炮工事,而楚军则是重点利用四十八斤榴弹炮,集中火力攻击敌军的城外壕沟、堡垒。

尤其是敌军驻防众多兵力的若干城外堡垒,按照早期明军和楚军的交战经验来看,这种城外堡垒看似简陋,但实际上拥有良好的对实心炮弹的防御能力,同时因为是突出部,在上面部署的火炮以及火枪手,能够良好的覆盖战场,对进攻方造成重大杀伤。

早期楚军和明军的城池攻防战里,某种程度上来说,双方的重点战役就是围绕着这些城外堡垒进行反复争夺,一旦这些城外堡垒被楚军陆续攻占后,那么城内守军哪怕还拥有城墙,但是基本也无力回天了。

杏山攻防战,双方其实都是依靠着早期的作战经验在打仗……

东掳人根据前明新标军的经验,认为要守杏山,就要死守城外堡垒,因此在几座城外堡垒里部署了大量的兵力以及火炮。

同样的,楚军一看对面的城防体系,也认为要攻城就必须先打城外堡垒,于是乎集结了大量火炮,重点炮击这些堡垒。

于是乎,杏山城里的中后期,也就是楚军的重炮部队抵达,并投入作战后,杏山守军的伤亡开始急剧加大!

在几乎数不清的四十八斤、二十四斤、十八斤的榴弹炮轰击下,那些为了抵御实心炮弹而构筑的城外堡垒,虽然期内也有壕沟和防炮洞用来抵御榴弹炮,但是强度却是远远不足。

于是乎,这些城外堡垒内的守兵,大量死伤在楚军的炮火之下。

而且楚军还多次作出步兵冲击的姿态,迫使东掳守军从防炮洞里爬出来准备进行防御作战,但是往往这个时候,楚军的炮兵部队又回来一阵急速射……

虽然这种急速射往往是利用九斤轻型榴弹炮,十八斤轻型榴弹炮以及九斤野战炮所发射的榴弹炮为主,炮弹威力不算大,但是架不住楚军里的九斤级别的火炮多啊……

这么来几次作势突击,实际上想要把敌军骗出来进行炮击的战术后,这些城外堡垒内的有生力量往往会死伤极其惨重。

等楚军真正出动掷弹兵部队对这些城外堡垒发起攻击的时候,守军往往已经死伤半数以上,而且全面失去了组织。

失去了组织的敌军,在楚军的突击部队勉强和羊羔也没啥区别。

值得注意的是,在杏山城战役里,楚军突击部队,也就是掷弹兵部队除了采用手榴弹,以及步枪,盔甲,腰刀之类传统武器外,还尝试用了大量的遂发手枪。

而且还是从骑兵部队那里临时借过来的……

因为早期手枪骑兵的糟糕发挥,搞的楚军骑兵部队如今对遂发手枪很不待见,师属骑兵部队里的龙骑兵们,认为用下马步战用燧发枪就行了,傻子才跟你玩手枪对射……

骑射骑兵们,觉得玩骑射的时候,手枪远不如弓箭好用。

至于近卫军的胸甲骑兵和骠骑兵们,他们连火枪和弓箭都不用,玩的是直接策马冲锋,甚至为了保持冲锋时的阵型,士气们的勇气之类的,近卫军的这几个骑兵团严禁士兵们在冲锋的时候使用手枪,违者严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