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秦统一天下时,都把楚国放在最后,楚国的体量与实力,不得不令人慎重考虑。故而强调“斗而不破”。
“命令!镇西将军吴耕,白马君介山恢,率所部之兵,北防秦岭,东防汉中。切记,据险固守,不可擅自出击。”
“命令!加兵部尚书衔、征北将军章蟜,率所部之兵,进逼渭河河谷,佯出萧关,虎视秦国动静。秦不动,我不动。秦若动,则长驱直入关中。”
“商请秦陇西君羸虔,移驾绵诸城。”
这两道命令,主要是安排南郑的防守形势。但相对而言,这里易守难攻,秦国出巴山,楚国溯汉水,都比较困难,俱酒也命令军队采取守势。
将嬴虔置于绵诸城,是进一步威胁秦国的心理战术,一个嬴虔可当精兵十万啊。
相信有嬴虔在秦国西部虎视眈眈,便宜老舅和渠梁弟弟会很心慌。当秦军大举南下之际,就是陇西君嬴虔夺取关中、抢班夺权之时。
对羸虔用了“商请”二字,既保持了应有的分寸感,也照顾了嬴虔的自尊心。
“商请越王,以卫鞅为帅,组织所部精兵,以演习为名,向楚越边境推进。威慑莒邑、郯城等‘楚国阳台’部分。此部具体行动,待朕入越之后,亲自指挥。”
对于越王也用了“商请”二字,要照顾吴人越人的感受。现阶段,没必要生吞活剥越国,能有一个铁杆盟友也是挺好的。待到天下初定,很多地盘自会传檄而定,越国更是水到渠成。
“楚国阳台”部分,是指楚国占领的莒、郯、邳、常地区,这一地区是一个细长的突出部,东边是越国,西边是齐国控制的薛、滕、任等小国,就像楚国悬空的一个阳台,防守任务很重。
如果楚国作出任何不冷静举动,越国就可以沿沭水切断楚国的后防线,到时候做个顺水人情,将莒邑再还给齐国,将齐国也拖入战局,相信这不是楚国愿意看到的。
“命令!御史大夫别元邦、左相端木仲敖、征西将军儿良,三人小组,不得离开成都一步。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保证战时后勤供给。”
这道命令是巩固汉国大本营,不能一打就乱,丢失了根本与核心。成都安全,各前方部队都有主心骨。
“封陈赤、风破为汉军校尉,暂随朕身边,一起行动;封江牟、庆载为大夫。”
“命令!江牟为使,出使楚国;庆载为使,出使秦国。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两国臣僚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但凡不损我汉利益者,可视情况,先行后闻。”
这道命令,直接给新招收的四位鬼谷门徒以名分,激励这些新鲜血液发挥作用。
特别是对江牟、庆载下达了“先行后闻”权力,类似于先斩后奏啊,信任值直接拉满,权限放得很宽。
这既体现了汉侯用人不疑的磊落态度,也间接反映出当前形势,确实很紧张,不能因为来回请示报告而耽误良机。
俱酒口授命令,排兵布阵,腹有山川,胸生甲兵,王者之气,霸溢全场。
天色微亮之时,临淄上空扑啦啦啦,飞起一群群鸽子,翅翼之间扑簌着霞光,身姿之下怀揣着使命,向四面八方而去。
俱酒一口吹灭了烛火,伸了一个懒腰:“来啊,取武安君军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