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榜 收藏榜 推荐榜 完结榜 足迹 书架

第154章 再问中都事由寻(1 / 2)

中午的时候太子府没离开的人吃到了竹荪炖鸡,村子庆祝一下,竹荪大丰收。

此时一天比一天热,还未到小暑呢!即未入伏天,等着入伏……

所以大家搭起来棚子,不进大食堂,食堂里面闷,外面是晒,有个棚子就好多了。

炖鸡的主食用烙饼,基本上不放油,直接烙,发面的饼。

炖鸡里面有点大枣、枸杞、豆腐,没有山药和荸荠,季节不对。

其实山药有,药铺用,放在阴凉处,用冰局部降温,关键是山药断开的地方要抹上灰和硫磺熏。

这个不是为了平时吃,关键时刻治病的,随着保存期增加就随时扔掉坏的。

等坚持到再过半个月,就有新鲜的山药出现,不过很少,还是药用,直到天冷时,才有大量山药上市。

过来建大棚的人已经不在惊讶下丘村的饭菜了,他们只需要吃好,然后努力工作即可。

即便如此,他们见到竹荪的时候依旧愣一下,根本不是自己应该吃的东西。

……

同样吃到竹荪的朱元璋没觉得自己不应该吃,他盯着新鲜的竹荪看。

今天来不及了,朱标把两篮竹荪直接拎到坤宁宫,马皇后给做了一点。

朱元璋在数,看有多少个,宫女太监拿来布铺开,竹荪放在上面。

“五百四十个,妹子你做了多少?”朱元璋数完,问马皇后。

“十个,你和标儿一人三个,我与太子妃一人吃两个,正好炖着鸡,放里面了。”马皇后回答。

朱元璋鼻子一酸:“妹子你何苦呢?放,多放,再炖一会儿,下丘村种的,看看大小,差不多。”

朱标更直接,搂起一堆就给娘亲。

“用不了这么多,我再拿六个,一人四个。”马皇后挑出来六个,太子妃帮忙。

就是说二十斤鲜的竹荪五百五十头,比起朱闻天时候更高产的差,人家用的东西好,一亩地能出一百二十多斤干竹荪。

干的一斤竹荪一百八十多个,新鲜的呢!差不多十八九个一斤。

换到明朝的斤,应该有二十三四个,二十斤四百七十个左右。

下丘村的多了八十头左右,个头小了,每斤比高产的多四头。

“你娘啊!总是把好东西给我和你们,以前的时候就是,你得多劝劝,下丘村送来的吃食,她有何舍不得?

看看,管咱要银耳,给一斤,冬天拿回来十斤,这是啥?他们能种啊!

故天下万物有定,非吾之定。水不转必臭、人不动必僵、钱不流必缩。

好!一语道尽钱财之事,要流哇!所以他们才不囤积钱财。吾儿怎么看?”

朱元璋说着把话题引向了朱太一等人记录的内容,以里长之口说出来。

“孩儿以为可先在宁国府试行,其中若有出入、差池,宁国府自会寻下丘村帮忙。”

朱标谨慎,跟滩盐法和蓝光捕鱼法一样,试行,一旦成功,立即推广。

朱元璋颔首:“这才是隐士高人,于田间可增产,于牲畜会养圈,于百工有计善,于国朝能总揽,又有一手好医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