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榜 收藏榜 推荐榜 完结榜 足迹 书架

第379章 故国神游(40)三合一(1 / 2)

刘墉就发现,书院虽是才设立的,但里面丝毫不乱。就比如叫领书去,然后对面的走廊里,隔一段的外面就竖着一个招牌。什么商院、农院、工院、理院、数院、艺院、儒院……这么一大串过去,刘墉愣是没找见经院在哪。

当然了,比起那边,这边的人就不算多了。可见录取的比例也不是那么多。

刚才他只顾着找自己的名字,倒是也没看经院还有谁。

他这么一路走,走廊里走了一遍,还是没有见到经院。

这倒是奇了!

转脸过去,看见了果亲王。他像是瞅热闹似得来回的转悠,就抬脚过去打算问问。

弘曕惊讶,来回的打量了一下刘墉,眼里闪过一丝艳羡:“经院?那不用找了,经院无书本。”

无书本……学什么?

弘曕朝走廊的尽头指了指,“你过去问问,那边有专人负责应付各种问题。”什么话不能从自己嘴里说,有时候身份特殊是这样,开口的话必须是要负责的。

刘墉朝弘曕拱手,让到边上请弘曕先行。

弘曕欠了欠身,表示礼遇,这才抬脚继续转他的。

刘墉只觉得对方这个姿态叫他觉得哪里怪怪的,但这会子人来人往,他也顾不得了。奔着走廊的尽头而去。

到那边的时候,桌子后面坐着的人,这人刘墉还真认识,宗室众人。好像是弘旺的儿子。之前在外面遇见弘旺倒是有过一面之缘。

而此时,桌面围绕着几个人,好似都在问经院的事。

“为何没有书本?”

“所学内容为何?”

刘墉没往前挤,只看围着的几个人。年纪有二十多的,也有四十上下的,有穿着粗布的,也有锦衣华服的。最前面那位侧过脸来,他还真认识。

这不是高斌的侄子吗?对!当年宠冠后宫的高贵妃就是此人的堂姐。他叫高晋,不是正经的科举出身,但却早就被万岁爷给了监生的身份,然后做了官了。知县好像都做了好几任了。怎么现在在这里?

他忙抬手打招呼:“高大人?还真是您!幸会幸会。”此人随他叔父去自家的时候,他们见过。每年都见那么一两次,不熟,但也肯定不是生人。

高晋见到刘墉却毫不意外,笑的特别爽朗:“是贤弟啊!还想着跟你结伴过来,不想没看见你的人。”

刘墉惭愧,到底是人家更老道,他之前只思量着经院的事,当真没注意榜单。他一脸的苦笑,“高大人,您见多识广,这经院根底如何,还望赐教!”

高晋摆手,当真不知。不过还是低声道:“贤弟没看榜单,此次经院中榜人数最少,包括你我而二人在内,只七人而已。”

刘墉眼里的流光一闪而过,怪不得高晋对自己如此热情。按说,以他的起点和圣宠,以及经验和高家的人脉,还有这比自己要年长不少的年纪,原也不用如此。

正说着呢,远处跑过来一个二十上下的小伙子,“敢问……经院……”

话没问完,肃英额就起身了,“经院的都来齐了?”

刘墉左右看看,果然等着的包括他在内只七个人。

“王杰……孙士毅……伊尔根觉罗桂林……高晋……刘墉……蒋鼎……朱珪……”

正好七个人。

然后七个人面面相觑,站在这里很快就能发现一个有意思的事,那就是他们之间的年岁察觉好像有点大。年纪最大的高晋四十多了,县令卸任之后正等着安排呢,然后考来了。而年纪最小的朱珪,才二十冒头的样子。高晋的儿子好像都比朱珪大!

其次,满汉比例问题。这里除了那个桂林和抬旗的高晋,其他人可都是汉人。

再次,出身上,有勋贵外戚出身,有高官子弟,还有……好像是寒门出身吧。

王杰和孙士毅这二人也就是二十六七、三十上下的年纪,气宇不同与一般人。可只看衣着便知道,这二人出身绝对不高。

所以,录他们入经院,标准是什么呢?

肃英额从每个人的脸上扫过:“诸位之前问的问题,在下统一说。经院是什么,这还真不好说。只是老圣人定为经院,那便是经院。另外,之前诸位问我开课之后学什么,这个在下倒是知道。这么说吧,老圣人讲什么,你们学什么。皇上讲什么,你们听什么。其余的课程,老圣人定了谁来讲,诸位便听谁讲便是。至于课程安排,这里只有课程时间安排,内容随机。至于教课的先生,除了老圣人和皇上,剩下的不确定。可能是名儒大家,也可能是田里的老农。可能是朝中诸位老大人,也可能是将作监里的小工匠。书院选择学生,学生也有权利选择书院。若诸位对这样的课程安排心存疑虑,可以选择退出。”说着,就看向七人,等着七人的决定。

这需要却衡量吗?

如果只是老圣人授课,那确实得要思量一下。毕竟老圣人的人圣人未必用呀。可如今听这意思,圣人和老圣人都会亲自授课……那这意义就不一样了!哪怕是万岁爷来的少或是不来,但只要挂着这个名,意义都是不一样的。

都说天子门生,什么是天子门生?参加了殿试,这就代表了是天子门生。

以前是,但从今往后只怕不是!

所有参加过殿试考中进士的这种门上,都是不如从这经院出去的人。如果说进士是天子门生,那他们这几人便属于天子的嫡传弟子,意义不可同日而语。

这里面便是出身好的,像是刘墉这样的,碰见万岁爷的机会几乎是没有。而高晋这样的……呵呵,怎么说呢?高家人多,在外面都给几分面子,皇上若是知道是高家的人,如果是好的,也会多几分偏爱是有的。但要说多看重,那则未必。而如今这般,总有跟万岁爷相处的几乎,三不五时的能见到……想想都叫人激动的浑身颤栗。

高晋差点不能自持,刘墉饶是稳重,也被这突然而至的惊喜给砸的有些晕乎。

几人对视一眼,同时朝皇宫的方向行礼谢恩。

肃英额这才道:“诸位可回家修整,三日后前来报道。来时除了不能割舍的动,日常琐碎用品,都不用带。书院都已经准备好了。食宿免费之外,每月二十两银子的补贴。来之后,这里不许带侍从。每十个寝舍,有一个粗使婆子。鉴于经院只七人,因而,你们七人一个粗使。”说着就喊了个小子过来,“带这几位去转转,分一下寝室。”说着就看向王杰和孙士毅,“如若有住在客栈的,今儿就可退房搬过来。”

如此能减少不必要的开销。

这个条件两人当然欢喜,但这不带侍从这些,出身高这几位心里就打鼓。打从生下来就有人伺候,突然没人用了,这能顺手吗?晚上洗漱难道还得自己去打水。

结果一转之下放心了,寝舍分内外。里面不大,床衣柜,别无所有。外面一个书架一个书桌,几把椅子。门口的柜子里是洗漱用品,很是齐全。

边上的小厮介绍,这些东西有些一月一添置,有些半年一更换。比如澡豆毛巾,这个就是一月一份。比如脸盆,就是半年一个。床上的床单被褥,每九天更换一次。

因为九天休沐一天。第二天他们在或者不在,都有人帮着更换。

每日早起,婆子送水到房门口。若是要沐浴,书院里有澡堂子,只管去泡就是了。吃饭有伙房,能带回来也能在那边就餐。每天的菜色都是标配。两荤两素的配置,尽饱吃便是了。若是晚上要加餐,食堂总有灶火不熄的。没精细的吃食,热粥热汤包子点心这些是有的。不过这些得自己花钱。

这或许都家境富裕出身的人来说没什么,可对于寒门出身的人,如此的待遇,基本没有花钱的地方。连笔墨纸砚都有供应。那么每个月念书不仅不花钱,还能用这些银子养活一家老小。

就像是王杰,他就是给人做幕僚的。一年的俸禄也才四十两。如今这么着,这是想都吧管想的事。之前还忧心老家的父母妻儿,如今这个银钱,攒一攒都足以在外城买个小院接了家人来过活了。

刘墉心里暗道,别的院是什么待遇还不可知。但哪怕是这个待遇打了对折,这也很是可怕。有多少寒门学子会走这么一条路呢。又会有多少寒门人家会想尽办法也要叫孩子读书。好像每个人都有几乎踏足这里。

而那时,科举又该如何呢?

他突然嗅到了一丝很别样的气息,似有大变要随之到来。而自己走运的是,自己来了,并决定留下来。

正如刘墉所想的一样,这录取的名单一出来,便掀起了一股子轩然大波。而这种波动,在百姓中的反应远比在朝中反应激烈的多。

谁家的子弟考进去了,这不奇怪。但凡有点能力的,谁不叫孩子读书习武呢?

可出身寒门的则不同,这可是一脚就踏上了青云梯。

山西会馆里,一富态的中年男子正跟人高谈阔论,外面一小厮急匆匆的从外面跑进来,一路高喊:“老爷!老爷!少爷中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