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梦游天姥吟留别11(1 / 2)

【大家会发现,李白的一生无疑是非常汲汲于功名的,当然,这不含贬义。他想要一个舞台来实施自己的政治理想,所以即使最后五六十岁了,他还是选择出山,你能说这样一个人生来就不愿意做官吗?】

汉朝。

长沙,贾谊垂眸,对李白的心思颇有些感同身受。此前,他因周勃等人的诽谤见疏于皇帝,被外放为长沙王太傅,空有一身才华却无施展之地,如今在这谪居之所听完李白的经历,方才知晓,异代之下,失意的又岂止他一人?

“昔年屈原放逐南湘,今日我遭谪长沙,他朝李白又落寞而终,士人求用何其难也!”

初唐。

王勃于舟上怅望江水,迎着瑟瑟江风悲吟:“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玄宗并非昏聩,亦犹有才士不得志,纵有青云志,可能逢燕昭王?

【那么,李白的政治理想到底是什么呢?我们来看两段文本。第一段出自他的《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里面是这么写的:……不屈己,不干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然后浮五湖,戏沧洲。】

【不屈己,不干人,意思是说,不使自己受委屈,也不向别人求取。管、晏前面提过,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管仲和晏婴,他们都是齐国的辅政大臣。李白想要像他们一样,申述称霸天下的道理,谋求成就帝王之术,发挥自己的能力,成为王佐之臣,使得天下安定,四海升平,然后泛舟五湖,笑傲沧州。

最后一句其实暗用范蠡的典故,范蠡帮助越王勾践打败吴国,成就霸业,最后功成身退,一直被传为佳话,李白的理想就是像他一样,成就一番事业,然后归隐。

白哥确实是一个浪漫到天真的人,在另一首《古风》中,他也表达了类似的意思:

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这首诗描写的主角是他的另一个男神——鲁仲连,专门用一首诗来夸,这是谢灵运都没有的待遇哦!】

谢灵运:……

“说鲁仲连就说鲁仲连,怎的还要将我带上?”

显然,谢灵运不知道这个世界上有一个词叫拉踩。

长安院落。

李白顶着贺知章打趣的眼神抬头望天,他绝对没有觉得尴尬的意思。

【鲁仲连是齐国人,器宇轩昂、落拓不羁,还有一身才华,简直是整个齐国最靓的仔!当年,鲁仲连游于赵国,恰逢秦军围赵,攻打邯郸,赵国向魏国求援,魏国那边就给赵国出主意啦,说,你直接尊秦为帝不就好了?打不过就投降嘛,一投天地宽。】

熟知这段历史的秦始皇眼睛眯了眯,没有说话。

【鲁仲连觉得这样不行,他特意去找到当时的赵相平原君,晓以利害,义不帝秦,坚定了赵国抗击秦军的信心。

击退秦军后,平原君为了感谢鲁仲连,以千金相赠,这时候鲁仲连就说了,被天下人看重的人,是那些能为人排忧解难,最后又分文不取的人,如果有所取,那就是商贾之流了。说完,他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终生没有再见平原君。

有一说一,我感觉鲁仲连之所以就这么毫不客气地放下一段话就走了,有可能是觉得平原君侮辱他了,我义务帮助你你竟然要给我钱?你在侮辱我的人格,我跟你简直没什么好说的了!

这样一个人,有才华,有能力,还那么潇洒,简直帅爆了好吗?!直接是白哥的理想型啊!所以他说“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我也是跟你一样不慕名利的人,功成拂衣去是我们共同的志向啊!】

众人纷纷点头,鲁仲连义不帝秦的故事,一直是历史上的美谈,他们听过无数次,却是第一次听到这么……活泼的讲法。

水镜怎么说的来着?帅爆了。虽然不太文雅,但不得不说,很贴切。

鲁仲连帅爆了,三言两语写出鲁仲连风采的李白也帅爆了!

咸阳。

嬴政的脸色有些耐人寻味,他一直觉得,秦并六国一统天下,是万世不祧之祖,可听楚棠偶尔吟诵的词句,颂秦的竟是少数?他又想起那句暴政,后世对大秦,就是这样的看法吗?

汉初。

刘邦吟诵着诗句,仿佛看到了历史上那个倜傥不羁的高士,又从这高士的身上,看到了李白澹荡的身影,他一手打着节拍,一边轻轻摇头:“唐朝不是战国,李白做不了鲁仲连咯~”

唐朝。

白居易轻笑,不置可否:“李白的想法还是太过简单。”

北宋。

苏辙也笑了起来:“鲁仲连义不帝秦,本是载于《战国策·齐策》的名篇,叙议相间,辩丽横肆,当日父亲讲授之时曾再三咏叹,没想到如今听说,竟是这样一种讲法,后世的语言和我们真是殊为不同啊!”

“我觉得挺有意思的,”苏轼笑眯眯,“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既简明又轻盈,暗含洒脱之气,与鲁仲连淡然离去之状十分贴切。”

苏辙摇摇头:“这句倒也无妨,就是那最靓的仔……属实是闻所未闻。”

苏轼一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要敢于除旧更新嘛!”

苏辙:兄长的歪理好像又多了一条呢!

【大家看,李白,修习的是纵横之术,他的理想是成为管仲、晏婴、范蠡、鲁仲连那样的人物,包括他的诗歌,都有大量的古体。可是,他生活在唐代呀!还是那个有着开元之治的唐代,经济政治空前兴盛,国力与日俱增,这是一个承平之世,而承平之世,不需要纵横家。】

承平之世不需要纵横家。

李白仿佛被当头一棒,讷讷不能言,对面的贺知章亦是沉默不语,他们好像从来没有从这个角度来思考过。李白的确有才能,可这样的才能是皇上需要的吗?是如今的大唐需要的吗?

沉默半晌,李白叹了一口气,缓缓道:“自古以来,多有生不逢时之人,白素来不曾作如此想,却不料在后人看来,竟有不逢时之憾。”

旁观者清,一旦被撬开一角,他忽然便能觉出几分自己的不合时宜了。

贺知章也是感叹:“老夫当日呼你为谪仙人,谓你从天界误谪凡尘,现在看来,不是天界,而是古朝。”可惜这贬谪之所,是幸耶?还是不幸耶?

未央宫。

刘彻之前一直希望李白如果在他的武帝朝就好了,但听到这里,他忽然有一些怀疑,如果现在有人在他耳边反复陈说纵横之术,他真的愿意听信并将那人委以重任吗?

汉初。

预判成功的刘邦心情颇好,只见他一边敲着桌子一边故作深沉道:“唉,若是李白生在那逐鹿中原之际,乃公倒也能尝试用他一用。”

不说旁的,乱世纵横,应该更适合他吧?

三国。

曹操一拍桌子,仿若醍醐灌顶:“李白应该来投奔我呀!我可以专门为他写一首《短歌行》!”

然后把陈琳手上的檄文都交给李白来写,这对他来说还不是小菜一碟?

正在府中的陈琳突然觉得背后一凉,并不知晓自己的老板生了换掉自己的心思。

虽然,不一定换得掉就是了。

中唐。

白居易忽然想起李白的一句诗:“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人生道路如此广阔,却唯独没有我之出路,如今看来,这大道,是盛唐诸士的大道,而非太白的大道啊!”

【这里好像是一个悖论,盛唐因李白而精彩,可在盛唐的李白,永远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似乎,他不是生来就不愿做官,而是时代并没有给予他机会;他不是不适合做官,而是不适合做盛唐的官。

说到这里,我们再来读一读结尾那句诗,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是他梦醒之后的呐喊,他喊得那样声嘶力竭。

“生命在最困顿的时候,才会发出反抗的强音,他的傲岸不屈,建立在他作为一个士人不得志的辛酸悲苦之上。一句穿越千古的名句背后,是一个生命所能承受的重量。”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或许,只有杜甫,才真正懂得李白。】

长安院落。

贺知章轻轻叹息:“吾不如也。”

李白神情愀然,眼眶却有些微微泛红:“伯牙子期,高山流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齐地。

杜甫没忍住鼻头一酸:“太白兄太苦了……”

世人只见到他的诗文盖世,哪里能想到,他也只不过是一个憔悴落寞的失意人呢?

中唐。

白居易亦是面露感慨:“当日李白因永王之罪被捕入狱,时人皆说李白可杀,子美偏道‘吾意怜其才’,后来李白长流夜郎,子美不知他已被赦还,日日忧虑竟以致入梦,其情若此,实乃感人。‘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之句,每每读来都让人落泪啊!”

“是啊,”元稹点点头,“‘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李杜虽交游尚短,但知交倾盖,《梦李白二首》,便是二人情谊的见证。诗中所书,确实只有子美,才懂得太白。”

开成年间。

李商隐一边感动于李杜二人的感情一边寻思,是不是给杜牧也写封信?他们明明与前代两位如此伟大的诗人同姓,却没有发展出如那两位诗人一样的友情,实在是太令人遗憾了!

北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