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永遇乐、声声慢10(2 / 2)

明朝。

被水镜明明白白嫌弃了的明太祖愤愤不平:“夫为妻纲,夫妇相举岂不是乱套了吗?!咱的决定那都是有原因的!”

他反应快,用楚棠的话给自己找补,然而被剧透干净后已然有些放飞自我的朱棣却仿佛不知死活一般,默默接话道:“楚姑娘说了,这叫历史局限性。”

朱元璋:……

“就你学得快,明律你来修?”

朱棣欣然接受:“儿臣愿为父皇分忧。”

他还拿腔作调起来了!朱元璋狠狠地瞪了他一眼:“显着你了。”到底是没再说什么。

朱标看着自家父亲和弟弟的互动心中忍笑,觉得这个决定也没什么不好,便在心里盘算起相关事宜,打算顺便给四弟提个醒。

而等其他皇子反应过来,却发现朱棣早已功成身退在后面笑得滴水不漏。众人暗自咬牙,好你个老四,真是阴险狡诈!

【律法无情但却必须遵守,李清照果然被下狱,但好在她素有文名,又兼赵明诚的表亲綦崇礼大力营救,只关了九天就被放出来了。】

还好还好。

听到这里,众人都松了一口气。李格非更是默默将綦崇礼这个名字记在了心里,打算假以时日感谢一番。虽然如今事情并未发生,但那般情境下雪中送炭是多么不易?这份情,就当是为史书上的女儿还了。

赵府。

赵明诚对綦崇礼有些印象,按礼他该称对方一声表弟。不曾想自己去了以后,李娘子竟遭遇了这么多波折。幸赖得綦崇礼顾念亲情,鼎力营救,否则李娘子便要枉受两年牢狱之灾。他又是唏嘘又是心伤,吩咐道:“备一份礼,送到表少爷府上。”

就当是他的一份心意。

【经此一遭,对李清照的打击不可谓不大,但她已经无暇顾忌个人悲喜,这年,南宋朝廷遣使出使金国,李清照作诗为使臣送行,“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表现殷殷爱国之念,希望两位使臣能为国尽忠,勿失国体,更希望朝廷能鼎力抗金,收复失地。

可膝盖向后长的朝廷哪听得下这些?一片丹心,竟作废纸呈。

她老了,无夫无子,又无亲随,傍身的,竟只有萦怀的愁绪。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她已然没有了梳妆的心思,眼前种种,物是人非事事休,想要说话,眼泪却先忍不住流了下来。

她不想沉溺在这样的痛苦之中,希望可以趁着双溪春景正好的时候泛舟散心,又“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又是一年上元节,这是汴梁最热闹的节日,李清照不由得想起了当年的旧事。“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撚金雪柳,簇带争济楚。”触目满城繁华,未识干戈祸,少女最无忧。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楚棠一边讲述,一边将涉及的诗词贴在屏幕上,众人看着水镜上的文字,竟不由得湿润了眼眶。

西北。

范仲淹起身肃立,眼神动容:“女子之身,不忘山河。大宋男子,但见这两首赠使之诗,当自惭形秽才是。”

汴京。

苏轼叹息不已:“还记得她少时那首《如梦令》,写兴尽晚回舟之乐,是‘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可后来竟成了‘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其间种种,怎不令人唏嘘?”

他又想起这徒孙点评文坛前辈,是何等疏阔洒脱,可后来呢?家国不幸,竟累她至此!再看那水镜上的词,苏轼已经有些不忍卒读了。

大周。

上官婉儿悄悄抹了抹眼泪:“昔时繁华,今日萧索;惜时游乐,今日闷坐。今夕对照,愁绝惨绝。这最末一首《永遇乐》语似平淡而实沉痛已极,读之真令人潸然泪下。”

上官婉儿之前还为那句“千古第一才女”而不平,此时却当真觉得,宁愿不要这第一的虚名,来换一生平安喜乐才好。

【带着这样的慨叹,我们再回到原词。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乍暖还寒、翻覆无常的何尝不是世事,是国运?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这雁是当年传书雁,亦是从北方故国而来的南飞之雁。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又何尝不是白居易《长恨歌》里“秋雨梧桐叶落时”的悲怅呢?唐明皇思念杨贵妃而不得,望雨打梧桐而伤心不已,而这样一场来自安史之乱的分别,多么像她与丈夫因家国动荡天人永隔?

亡国之恨、丧夫之痛、身世之苦,一层一层压在她的心头,这次第,又岂是仅仅一个“愁”字能承载得了的?!】

一句反问敲在众人的心头,皇宫里,赵匡胤无言地盖住眼,掩住虎目中的热泪。可笑他先前还觉得这首词尽是儿女情长,轻视怠慢,满心只想着大宋到底发生了什么才落得仓皇南渡,却不知答案就藏在这首“儿女情长”小词里!

他抚膺长叹:“朕恨极,痛极啊!”

恨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被不肖子孙那样糟蹋,痛大宋百姓流离遭难,空有爱国之志却只能跟着无能的朝廷沦亡!

唐朝。

李世民早已了解了李隆基的荒唐事,蓦然听到水镜提起,竟愈发感同身受起来。他眼窝本就浅,此时眼眶竟也泛起红来,叹息道:

“朕还想着这首词与辛词编在一起有不匹配之嫌,岂知此二人一北一南,直将两代荒唐事说尽。大唐有一个杜甫便让朕痛惜不已,那宋朝,两代之间,岂止一个杜甫?”

岂止一个罹忧的文人?!

中唐。

白居易语气涩然地对元稹说道:“开始听楚姑娘言说,我们还曾猜测这词是否是闺怨之语,如今,我倒宁愿这只是一首闺怨词了。”

“是啊……”元稹亦是悲慨不已:“国破、家亡、夫死、形单。桩桩苦楚,她竟占了个全!漫漫余生,何其难捱啊!”

白居易摇摇头,抬眼望向沉沉天幕,语气低沉而又哀伤:“家国动荡压在身,受苦的,又岂止一个李清照?”

兵燹连天,生民涂炭,国之不国,百姓多苦矣!

北宋。

【网上常说,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的头上便是一座山。李清照的经历不过是时代的一个缩影,她的幸运在于尚有词笔可以写出时代的血泪,但更多如她一样的女子,更多的百姓,却连一声呼痛的机会都没有,只成为史书上冰冷的文字。

荒唐的是,这样的苦难明明可以避免。

金兵两路南下,忠臣良将拼死抵抗,百姓个个同仇,宋徽宗却直接被吓破了胆,将皇位扔给儿子,远遁江南避祸。

宋钦宗不思死守汴京,一心求和,两入敌营苟且议和,搜刮王公贵族、州府百姓的财务赔款还不够,甚至卖女子抵债。

“帝姬、王妃每人一千锭金,宗姬一人五百锭金,族姬一人二百锭金,宗妇一人五百锭银,族妇一人二百锭银,贵戚女一人一百锭银。”

王朝尊严,荡然无存。

可宋朝真的到了灭亡的这一步吗?他们明明有李纲、种师道、宗泽这样的大将,中原之地民心未失,汴京城的百姓甚至自发出来抵抗,各州府遍地是抗金的烽火。

他们明明有一战之力,却凭实力折腾出一个“靖康耻”,什么叫耻?是宋朝明明不到亡国的时候非把自己给玩完了!】

“简直荒唐!”

太极宫里,李世民一拍桌案,简直难以置信:“百姓没降,将军没降,皇帝先降了?!这哪里是大宋,分明是大送,把大好河山全部送给异族!”

一旁的长孙皇后同样觉得一言难尽:“怎么会有这样的事,拿王姬宗妇抵债,这宋朝的皇帝,不是把皇室的面子放在地上踩吗?”

“哪里有什么面子?”李世民没好气道,“那什么徽钦二帝,干脆连脸都不要了!”

他当真是恨得牙痒痒,想那宋朝从大唐手中夺得天下,可在这对外一事上竟还不如大唐!李世民有一种自己的孩子被糟蹋了的感觉。

汉朝。

刘彻气得脑子直嗡嗡:“牵羊礼、赔钱财、卖宗妇,这是有脑子的人干出来的事?!”

更何况水镜说宋朝这时并不是像秦末那样的乱世!

卫青也气得不会说话了:“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楚姑娘说的桩桩件件,便是称奇耻大辱也不为过,他们……他们怎么咽得下这口气的?!”

卫青代入一下,只觉自己怕不是要拼着抗旨的罪也要冲出城去,堂堂正正的死了也好过眼睁睁看着国家遭耻。

“哼,怕是他们的皇帝不仅咽得下,还心安理得得很!”刘彻冷笑道,这觉自己仿佛看了一场荒唐的闹剧。

各个时空都被眼前这一出炸得瞠目结舌,万万没想到北宋竟是这样亡的,自家皇帝上赶着送人头!

北宋。

赵匡胤再也忍不住暴怒,他一掌扫落桌上杯盏,几乎算得上是咬牙切齿:“好,好,好!”

他一连叫了三个好,脸色通红,身形一晃几乎差点摔了下去。一旁的内侍吓得赶紧来扶,却被他一把甩开。

“朕还以为国势倾颓以至无力回天之势,没想到竟是被无能之君亲手断送!”

他发了狠,步履凌乱却又携着满腔怒意冲到殿外,对着还跪在殿前的赵光义狠狠踹了一脚。

赵光义正被楚棠的话砸蒙了头脑,便见自家皇兄怒气冲冲地从大殿出来,还未反应过来心窝便被踹到在地,劈头盖脸一顿痛骂:

“混账东西!看看你的后代做的好事!屈膝求和亡国败家,苟且偷生不思抵抗!我老赵家怎么会生出这样的血脉?!他们有何面目再当这个皇帝,有何面目去见忠臣良将节义百姓?!”

赵光义自起事便得兄长看重,何时被这样对待过?他满腹怨怒,有心争辩却又说不出什么。

楚棠的话他也听见了,宋朝不该亡而亡,竟是这样一场彻头彻尾的人祸。他先前还嘲笑皇兄的后代无用,不如由自己来坐江山,可那赵佶等人分明是自己的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