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永乐三年(2 / 2)

靖难攻略 北城二千 11399 字 4个月前

他那话朱高炽听得火大,却又无可奈何,只能可怜巴巴的看着张氏,希望她少记些。

“一份好的食谱,能让人多活好几年。”

话题最后,朱高煦以这句话作为结尾,而朱棣闻言也想到了自己前面那三个弟兄,不由咳嗽道:

“王彦,日后俺的膳食就按照俺爹的来做,不过鲫鱼不能少。”

“奴婢领命。”王彦应下,朱棣也开始拿起筷子为徐氏夹菜,同时对朱高煦说道:“老二,还有什么养生之道都说出来,就当茶余饭后的话题了。”

“是……”朱高煦点头,刚想开口却见四周的藩王都在看着这边,似乎已经将刚才的话听了进去。

“其实这个人的寿数,大概是可以推算出来的,例如长辈正常去世的年纪,以及长辈容易患上什么病症之类的,其实都有可能在后代身上呈现。”

“不过这个机率也不是绝对,例如娶妻生子就会影响到。”

朱高煦说着,朱棣却不信道:“你这话,俺怎么觉得神神叨叨的。”

他抓了抓自己的大胡子,压低声音道:“你大伯、二伯、三伯可都走在你爷爷前面呢。”

“他们也不是正常去世的啊。”朱高煦哭笑不得,朱棣也才反应过来,连连点头。

其它诸藩倒也没深想,毕竟朱标、朱樉、朱棡的死因大家都知道。

朱标死于背痈,朱樉被毒死,朱棡则是抑郁而死,三个都不是正常死亡。

这么一想,朱棣便放心了不少:“按照你这么说,俺只要不生病,起码能和高皇帝活到一个岁数?”

“应该是吧。”朱高煦心虚回答,因为他现在也不知道朱棣能活多久。

历史上朱棣活了六十五,可随着自己的插手,朱棣没有在靖难之役中耗费四年精力,而且政见上也没有人阻碍他,因此朱高煦还真不好说他能活多少。

原本是六十五,现在恐怕是保底六十五。

朱高煦压根不担心朱棣能活多久,他现在是担心自己活不过朱棣。

“那要是这么说,我起码也能活六十。”朱高炽乐呵呵的开口。

“好了,别把这事情当真,高煦这也只是经验所得罢了。”

徐皇后打断了众人的遐想,伸出筷子为朱棣夹了几块鲫鱼肉,众人见状也纷纷讨论起了其它的话题。

待时间来到正午,正旦家宴结束之后,朱高煦也带着郭琰返回了东宫。

只是才入了东宫,便听到了朱瞻壑那嚎啕的哭声,郭琰闻声连忙快走进了春和殿,随后见到了手忙脚乱哄孩子的亦失哈等人。

“交给我来抱吧。”

看着朱瞻壑哭闹,郭琰只能从亦失哈手里接过了朱瞻壑,哄了哄后便声音渐渐变小了起来。

抱着孩子,郭琰对跟上来的朱高煦歉意道:“这孩子吵闹,我带他回前寝宫,殿下您在这里处理政务吧。”

“好,需要了就叫我。”朱高煦倒没有矫情,毕竟他的第一身份是太子,随后才是郭琰的夫君,朱瞻壑的父亲。

如果为了家人而怠慢国事,那他也不会想着造反。

“臣妾告退。”

见朱高煦应下,郭琰抱着朱瞻壑,带着女官们离开了春和殿。

瞧着她们离去,朱高煦这才走向了自己的位置,亦失哈也连忙跟了上来。

“殿下,安南那边杨展、傅让他们传来了奏疏,现在安南八成以上的地方都在朝廷手里,剩下两成分别掌握在胡氏父子和陈季扩、简定手中。”

“太原、海阳等地都出现了民乱,不过很快被镇压了,西厂还没刺探出情报,但大体来看应该就是陈季扩和简定搞的事情。”

亦失哈汇报结束,朱高煦也坐回了自己的位置上。

“安南不是那么好吃的,这我早有准备,钦州的三千胥吏都抵达安南了吗?”

靠在椅子上,朱高煦示意亦失哈坐下答话,亦失哈便坐在三步外回答了朱高煦的问题。

“都已经抵达安南,并且接受了红河以北的府衙、县衙,开始齐民编户,丈量土地并散布均分田地的消息了。”

“就当地的情况来看,红河以北的百姓恐怕连战前的一半都没有。”

战争无疑是消亡人口的最好办法,不过朱高煦也没想到红河以北的八十万百姓会消亡大半。

“沐春和傅让在干嘛?”

得知红河以北的情况后,朱高煦也不担心迁徙人口,均分田地的政策。

陈季扩和简定不可能推翻安南豪强富户在地方上的权利,因此均分田地无疑是激起安南百姓与这群豪强富户矛盾的最佳办法。

现在明军还能以围剿胡氏父子的名头留在安南,所以朱高煦不希望沐春和傅让犯傻。

“得了朝廷的旨意后,他们便主力在清剿长山的车蛮,镇压当地的叛乱,用车蛮的人头伪装为胡氏兵马,以此让陈季扩和简定无话可说。”

“不过陈季扩和简定似乎不耐烦了。”亦失哈说着,朱高煦也询问道:“那陈季扩冒充陈氏宗室的消息放出去了没有?”

“放出去了。”亦失哈点头:“正因流言遍地,陈季扩和简定才会耐不住性子,腊月间三次向黔国公他们讨要南边六路的疆土。”

“想得倒挺好。”朱高煦轻笑,心里也总算了解为什么简定和陈季扩会失败了。

说白了就是根本摸不清楚自己的优势,如果他们像黎利一样去长山打游击,那自己还会有些头疼,可现在他们占据了红河三角洲平原较为富裕的中下游三十个县,这完全就是在自寻死路。

“他们应该开始募兵了吧?”朱高煦询问,亦失哈也点点了点头:

“过去一个月募兵三万,还招募了五万民勇守城,不过他们的钱粮不足,想来一旦到无以为继的时候,必然会对我军出手。”

“那就等着他们出手,先平了他们,再平灭胡氏父子。”

朱高煦给出了自己的回答,随后便对亦失哈继续询问:“蹇义最近在干什么?”

他提起了蹇义,那个被庙堂群臣认为下放四川的“可怜人”。

“去了四川之后倒是没有做出什么事情,只是四处走访,巡视治下州、府。”

“他还给东宫上了奏疏,就在您的案上。”

亦失哈作揖回答,朱高煦也在桌上找了找,不多时便见到了蹇义的奏疏。

他打开看了看,其中内容无非就是蹇义所写的四川情况。

其中,蹇义提到了自己的家乡巴县。

他先是肯定了四川人口稀少,但就他家乡巴县的情况来看,男丁数量肯定比十八年前他走出四川的时候多了许多。

就他的估计,巴县的人口应该在过去十八年里增长了三成不止。

如果把这个比例放到整个四川,也就是说整个四川起码增加了四十万百姓,算上靖难之役以来迁徙进入四川的百姓,恐怕现在不低于二百万,而四川的《黄册》上只记载了一百六十七万七千余口。

至于耕地,就巴县情况来说,也差不多增加了两到三成之间,四川耕地应该不止《鱼鳞图册》上的一千余八十万亩。

“和我估计的差不多。”

合上奏疏,朱高煦看向亦失哈并询问:“这份奏疏是直达东宫,还是经过了六部?”

“直达”亦失哈不假思索的回答:“蹇布政使派自己的亲信,亲自从四川送来京城的,没有经过六部任何一人。”

“倒是没选错人。”朱高煦颔首,然后分析了一下蹇义给出的情报。

如果四川人口真的有二百万,那最少需要外调五千胥吏才能掌握基层,如果要将其作为试点,恐怕还需要更多。

“现在山东的胥吏数量是多少?”

朱高煦抬头询问亦失哈,亦失哈闻言便起身在后方书架翻找了一阵,随后才拿出一本山东的文册翻开回答:“已经增加到八千二百余名了”

“不过眼下山东的官学教习不足,可正月三十就要开学了,您看……”

亦失哈提起了山东官学开办的事情,朱高煦也询问道:“学子数量多少?”

“三十六万七千四百二十七人,远超我们的预估。”亦失哈给出的数额让朱高煦头疼,他忍不住扶额道:“还缺多少?”

“还有两万三千的缺额,少了这批教习,起码有十三万学子不能上学。”亦失哈苦着脸回答。

“没办法了,只能调整年龄,让十三岁以上的先入学。”

无法解决教学资源问题的朱高煦,只能暂时想出这个办法,同时对亦失哈交代道:

“让山东布政使司告诉山东百姓,就说入学学子太多,只能暂时满足一部分。”

“今年没排上的,等明年继续排,总之朝廷一定会让他们的孩子上学。”

“是”亦失哈点头,将手中文册塞回书架之中,同时开口道:

“看样子只有等明年年末辽东的学子毕业,然后才能在永乐五年满足山东学子就学了。”

“不过殿下……”亦失哈脸上露出犹豫,可最后还是硬着头皮询问道:“朝廷需要那么多读书人吗?”

“……”朱高煦沉默片刻,末了才回答道:

“至少就现在而言,朝廷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