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1 / 2)

靖难攻略 北城二千 11075 字 4个月前

“兹授巨港华侨梁道明南洋卫指挥使,郑伯增城所千户,施进卿占碑所千户,王勉……”

郑和下西洋舰队抵达巨港的第二日。

伴随着郑和宣读圣旨的唱礼声说出,经过昨日震撼与一夜考虑的梁道明等人在深夜便派人交上了三佛齐的王印,正式接受招抚。

得知消息后,杨展便命令崔均率领军队接管了巨港。

梁道明这个小集体中大部分人都愿意返回两广和闽浙,只有施进卿愿意留在当地担任千户,所以郑和给了他一个还未拿下的占碑城千户官位置,并让他暂时节制巨港原先的军队。

不过对于这支军队,杨展的要求是让士兵自愿选择是否从军。

最终,原本拥兵四千余的巨港只剩下了一千六百余兵卒,暂时归施进卿节制。

在解决了当地军队的问题后,他抽调一万兵马,联合施进卿的一千六百兵马,同时兵分五路去接管除了巨港以外的其它三佛齐势力城镇。

对于有可能入侵的满者伯夷,杨展给出的军令只有一个,那就是反击并收复我方失陷城镇。

没错,在杨展看来,旧三佛齐的王子,如今的满剌加国王已经把苏门答腊的疆域交给了朝廷,而新三佛齐的梁道明也表示归顺。

这么一来,一旦满者伯夷找死来进攻,那大明刚好可以趁机将对方赶出苏门答腊,随后对苏门答腊北方的诸多城邦国家进行招抚。

对于在当地征战,杨展只担心疟疾和瘴气,所以在派兵的同时,他也让曾经的梁道明麾下旧部曲带路,避免己方走进瘴气、疟疾的区域。

与此同时,郑和也开始将下西洋船队随军的五百余名官吏派出,带着兵卒对巨港齐民编户,丈量土地。

对于现有的土地,明军只进行登记造册,但对于未来开荒的土地,则是按照每户出的劳动力来平均分配。

梁道明等人倒也识趣,主动带着郑和他们走访巨港,郑和也带着渤海学习的胥吏们开始规划巨港城池平面图,并对其进行规划设计。

在走访的过程中,郑和也从梁道明口中旁敲侧击的获取了陈祖义的情报。

四月十七日,伴随着明军彻底接管巨港全部地区,郑和依照旨意将整块地区命名为旧港宣慰司,杨展以海军都督身份在当地设南洋卫、旧港卫。

南洋卫即南海舰队,编制六个千户所,旧港卫编制暂时只有巨港千户所和占碑千户所两個,是否增设需要请示京城。

不过不管怎么样,有南海和旧港两卫八所八千兵马驻扎,旧港的安全是可以得到保障的,反倒是苏门答腊地区的各个势力得不到保障了,因此刺探情报的商船络绎不绝的来往旧港,并且都是南洋面孔。

“这群家伙都闹腾不行,尤其是南边的陈祖义。”

拿着手中刚刚编撰的旧港宣慰司《黄册》、《鱼鳞图册》,坐在巨港城内一座小院子里的郑和对杨展诉说着当下的局面。

二人坐在石凳上,面前的石桌放着各类茶具。

“这些跳梁小丑我不在意,只要他们威胁到朝廷,我可以出兵捣灭他们。”

“我现在在意的,是我们什么时候前往满者伯夷,同时北上勃泥、苏禄,去吕宋设置南海卫和吕宋宣慰司。”

杨展有些着急,究其原因是他的父亲杨俅近来染了风寒,郑和十分理解,因此他解释道:“这里还没安定,最少得先挫败一次满者伯夷的进攻,然后再以兴师问罪的形式前往其国都。”

“我知道,巨港的人口和耕地如何?”杨展不愿意就这方面继续聊下去,因此询问起了政务上的事情。

“五万七千余口,耕地十五万六千余亩。”郑和说着,同时放下黄册:

“不过这只是一座城的情况,真正应该核实的情况,是地方上城镇村落的人口情况。”

“按照梁道明他们的说法,旧三佛齐的辖地之民应该不低于一百五十万,就眼下的辖地也不低于六十万。”

“这批人得整合起来,不然光凭我们手上的人,很难对对付当地的疟疾和瘴气。”

疟疾和瘴气,这已经成为海军所有将士心中的魔障了。

如果他们只是在海上作战还好,可偏偏海军要做的不仅仅是海上作战,还需要配合其余陆地作战的五军都督府作战,并且不是在中南地区,就是在南洋地区。

这些地方一旦深入就容易水土不服,染上瘴气和疟疾,十分恐怖。

正因如此,当地的华侨可以说是最佳兵员,但郑和不想竭泽而渔。

一旦把这批男丁打光,那还得从其它地方迁移人口过来,抵达当地后估计还得死一大批。

只有先让愿意留下来的汉人繁衍,同时汉化当地少民,等男丁多了之后再开始募兵征战,这才符合郑和、杨展他们二人在安南所取得的经验总结。

“走一步看一步,先把巨港的大致情况告诉殿下,然后等巨港安定,等待陈祖义那边的消息。”

杨展说罢端起茶杯抿了一口,顿了顿后似乎想到什么,不由说到:“说起来科举应该要结束一个月了吧?”

“确实……”郑和回应一声,二人的思绪也顺着风飘向了数千里外的北方。

“别跑!”

四月下旬,江南山林之中,当马蹄声与人的叫嚷声响起,只见一个皮肤黝黑,身穿红绒绦穿齐腰明甲的汉子便张弓搭箭,朝着前方逃窜的一只狼射出了箭矢。

那狼的身体被箭矢直接射穿,往前狂奔数十步后一头栽倒在了地上。

“哈哈!”

见狼栽倒,那黢黑汉子也纵马上前,在疾驰中侧身从地上拽起那狼尸,提在手中往来时的道路赶去。

不多时,他迎面撞上了一队疾驰而来的骑兵。

见到这黢黑汉子骑兵们纷纷勒马作揖,其中三十出头的一名将领不免抱怨:“陛下,您……”

“好了好了,增寿你现在也变得啰嗦了。”

在这个时期,能被称呼为陛下的毫无疑问也只有朱棣了。

他不耐烦的让小舅子闭上了嘴,随后提着狼尸往回赶去。

不多时,山川变矮,前方豁然开朗。

山外的平原上,一个刚刚扎起不久的行宫屹立着,四周还有数千兵马在拱卫。

朱棣提着狼尸纵马往里去,不多时将它丢在了一处大帐前。

“老二!”

他叫嚷着呼唤朱高煦,下一刻一身甲胄的朱高煦也掀开了大帐的帘子,走出来便见到了那狼尸。

“看看,这刚扎营,岸边瞧见了这畜生,将它猎杀了避免它伤了百姓。”

“是头独狼。”朱高煦蹲下检查了一下,然后才抬头对朱棣道:“这宝华山里面确实有狼群,趁着这次剿灭也好。”

“那是自然。”朱棣走进帐内,朱高煦也起身跟着走了进去。

帐内,正在调试乐器的宫廷乐班见朱棣来了,纷纷起身行礼,朱棣却摆摆手,示意不用一惊一乍后,一屁股坐在了自己的案几上,端起茶杯就喝了一口,润了润嗓子的同时,还拿起刚刚摆好的糕点吃了两口。

“等会俺们爷俩各带五十人去猎那群狼,除了群狼还有豹子、老虎,避免这宝华山的畜生伤人。”

由于地广人稀,古代的野兽毫无疑问要比后世更多,哪怕是天子脚下的宝华山中也有群狼与猛虎、豹子。

放在后世,这是国家级保护动物,但放在这个时代,它们就是危害百姓的畜生。

“这宝华山的野兽应该不多,待两天就回去了吧。”

朱高煦坐在案几旁的椅子上,手里不知道什么时候拿着一个橘子,一边剥一边吃,一边询问朱棣。

由于今年的夏粮不用征收,加上科举已经结束,因此从四月中旬到六月中旬无疑是两父子最为轻松的一段时间。

朱棣从北方回来后就想着活动身体,所以朱高煦干脆陪着他来宝华山猎狼。

“这宝华山野兽太少,还得是燕山和太行山的野兽多。”

见朱高煦才来就商量什么时候回去,朱棣故意扯开话题。

朱高煦很聪明,知道老头不想太早回去,所以也干脆不提,反正来了这里也一样处理奏疏。

“以前燕山的老虎确实多,我听说唐代的裴旻善于射虎,曾经在一天之内射死过三十一只老虎。”

朱高煦说着自己前世看到的唐代小趣事,朱棣听后也爽朗笑道:“你这个是个故事,俺也曾在北平时听过。”

“那故事里说,他射杀了三十一只老虎后就在山下四处张望,显出自得的样子。”

“过了一会,有一位老头走过来对他说他射死的这些都是彪,像虎而不是虎,你要是……”

朱棣和朱高煦讲着他当年在北平听到的那些故事,并用自己的经历说道:

“当初刚去北平才刚刚有你们兄弟的时候,俺常年往燕山里面跑,在里面狩猎。”

“这么多年过去,也就偶尔见到几头老虎,而且见到人便都跑了,不与人搏斗。”

“后来再去,却找不见他们了,想来是被人猎杀了,或者被赶走了。”

他有些感叹,似乎想到了自己年少轻狂,意气风发的时候。

朱高煦见状,剥开橘子,将果肉递给朱棣,朱棣则是接过吃了下去。

他满意看着朱高煦,不由说道:“俺虽然时常说你,也觉得你变化很大,但心里还是觉得你像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