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东洲金银矿(1 / 2)

靖难攻略 北城二千 10962 字 4个月前

“轰!!!”

六月中旬,东洲南国山脉(安第斯山脉)爆发了沉闷的爆炸声。

不过这次发出这样声响的并非是火炮,而是炸药……

当烟雾散去,一筐石头被带到了郑和的面前,而这些石头上隐隐可见的银光芒代表了它们的身份。

“这就是殿下标注的南国银矿?”

郑和凑近看了看这些银矿石,站在一旁的太学矿业太学士点了点头:

“应该就是这里,这些银矿纯度不错,和日本石见银矿不相上下。”

“这矿山面积很大,估计能开辟最少两千处矿坑,而且有很大概率有其它伴生矿藏。”

作为地质出身的工作者,朱高煦或许对其它行业不是很了解,甚至需要东西都需要明代的一些工匠帮忙才能完善成教材,但是地质类的行业,他不敢说懂多少,但一定比这个时代的大部分人要懂。

他的知识通过教材传播给了这个时代的人,这位矿业太学士便是其中之一。

开采北洲和东洲的金银铜矿是日后东洲贸易是否能长久的决定因素,因此自从年初三月郑和整合了南国内部城邦后,他便开始了矿山的勘察工作。

从北国到东国、南国,被他带来东洲的上百名矿业太学士都在军队保护下,按照朱高煦给出的图纸寻找矿产。

他们接收了南国大部分矿坑,也发现了许多新矿坑,例如当下的这个南国银矿。

“两千个矿坑,这需要多少工人,能产出多少银矿?”

坐在遮阳伞下,郑和询问面前的太学士,四周是护卫他的数百名兵卒。

“起码十万人,每年能产出的白银数量不会低于三百万两。”

太学士推了推自己的眼镜,将自己的推断告诉了郑和。

这样的消息,让包括郑和在内的所有人呼吸沉重起来。

他们这些日子找到了不少金银矿坑,但像南国银矿这样一座矿山就能产出三百万两白银的地方还真没有。

“这座矿山四周有多少個城邦?”

郑和沉着脾气,抬头看向了旁边略微吃惊的王任。

王任闻言连忙躬身作揖:“大概五十四个城邦,人口不会少于三十万。”

“好!”听到王任的话,郑和继续开口道:“从他们的部落征募矿工,另外将战败的战俘也迁徙过来。”

“必须从这里修建一条前往西海岸的驿道,另外派遣工匠传授他们知识与文化,我们不干涉他们的内部斗争,但购买粮食他们不能无故拒绝,来这里干活的工人,我们也会给予相应的报酬。”

“既然这里有银矿和伴生铜矿,那就在这里修建一座铸币厂,船上的铸币模具都搬到这里来,每个矿工的工价就按照十文发放。”

“至于物资不用担心,下个月我就会率领舰队返航,届时这里会驻扎一个千户的兵马,加上东洲宣慰司的两卫兵马,足够你镇守当地。”

郑和与王任交代着,而眼下的王任已经成为了东洲宣慰使。

有南国作为前车之鉴,东国自然不敢造次,毕竟东国还需要大明帮助他们完善水利和农业。

“工匠太少,以当下的火药产量,不足以在东洲开采金银矿。”

太学士推了推眼镜,他自然是要留在东洲的,他们这一批太学士的任期是三年,三年后统一从东洲城走大明洋航道返回大明本土。

“需要多少人、多少物资,你和王任列份清单,我会在返回朝廷的同时派东洋舰队输送的。”

郑和解释着,尽管大明洋航道已经确认了安全,可为了更好的利用这条航道,沿海的海岛还需要布置许许多多的补给点。

这些补给点的铺设需要足够多的时间,所以一时半会,郑和他们还没有办法带来大量的货物。

不过即便如此,他和陈瑄先前带来的货物,也足够当地人消耗大半年了,毕竟定价权在明军手中。

陈瑄在东洲留下了三千人,郑和则是准备留下五千人,自己带着两千余人返航。

这么一来,王任手中就有八千人,而这八千人将会分成八十个百户,分别看守各地矿藏。

由于东国容易遭受饥荒,因此郑和刻意交代的王任北上开辟北洲宣慰司,而那处地方已经有了地点,因为朱高煦已经在地图上标注出来了。

只要按照地图在当地开设东洲宣慰司,那日后大明从日本陆奥抵达北洲的船只就有补给点,不用狼狈的一路南下到北国和东国附近了。

交代好一切,郑和起身对身旁的王任继续道:“我稍许就出发,你好好为朝廷镇守,三年后有人回来替换你,三年后我也保举你进都督府。”

“末将领命!”王任闻言连忙应下,而郑和瞥了他一眼,轻应一声便带着数十骑兵离开了此处地方。

在郑和走后,王任这才将目光放到了那筐银矿上,眼神流露几分贪婪。

他敢打敢杀,为的就是富贵,而今有了贵,求的自然就是富了。

三年时间,他兴许也能敛财许多,让自己一家彻底摆脱曾经的穷苦日子。

至于其它的想法,他没有,也不敢有。

他在东洲打的这些仗确实漂亮,可把他放到大明朝,他是个什么水平,他自己十分清楚。

他只想谋富贵,其它的想法他不敢有。

思绪落下,王任也开始布置起了征募四周城邦男丁的事情。

永乐十三年,这一年绝对是值得载入史书的一年,不仅仅是大明在东洲进行淘金,就连朝鲜、占城、苏禄等国家也在昆仑洲淘金。

除了官方的淘金,民营的淘金更不用多说。

洪武年间的大量火门枪、洪武铁炮被打包出售,数千人组成的数十支淘金队伍从麻林地出发,沿着河流向上淘金。

从去年跟随郑和抵达昆仑洲到如今,已经有许许多多的队伍淘到了数量不菲的黄金。

他们有的乘船将黄金运回大明,在经过满剌加海峡时,面对海军的搜查,他们想出了各种办法来躲避,但大部分都被逮了出来。

为了利益,许多人开始从大古剌走陆路进入云南,绕道前往交趾,最后乘船回家。

不过这条路线的危险程度不言而喻,只是半年时间,云南都司就收到了三宣十慰的数十份奏报。

这些奏报内容大同小异,无非都是陈述一些大明商人来到当地突然暴毙,而云南都司一开始还十分好奇,直到派遣的仵作在这些人的体内发现黄金后,这才知道这群人为了躲避满剌加海峡的关税,居然铤而走险到这种程度。

这个时代的东南亚雨林,就是有足够多金鸡纳树皮的明军都不敢贸然深入,只能说这些商人算是不知者无畏。

兴许是陆路太过困难,运金难以躲避,因此满剌加海关记录的税金也越来越多。

“看样子,他们在昆仑洲淘到了不少黄金。”

六月末,春和殿里的朱高煦看着旧港宣慰司上交的文册,不免有几分感叹。

“七百六十七两五钱三分……”

朱高煦呢喃这串数据,乘以十基本就是那数千人淘金所得。

“这应该不是全部,按照西厂的消息来看,这群家伙可是抓捕了数以万计的土人为他们淘金,估计走私了不少黄金。”

“近来朝鲜有找朝廷兑换铜钱,或者用黄金购买货物吗?”

朱高煦侧目询问亦失哈,亦失哈颔首:“大概交易不足二千两,基本都是兑换铜钱,而且他们也在海外买了不少铜锭,以满剌加海关汇报的情况来看,应该不会少于两万斤。”

“两万斤……”朱高煦摸了摸八字胡:“倒也不多,倒是他们能弄来那么多黄金,看样子没少在昆仑洲奴役土人。”

朱高煦轻笑,亦失哈也点头补充道:“按照西厂的消息,朝鲜奴役土人最多,但过于分散,不好统计,但最少不会低于两万人。”

“这次过后,朝鲜估计会派出更多兵马前往昆仑洲,不过这样也有好处,他们的金银都会进入朝廷的国库。”

陪伴朱高煦太久,亦失哈也清楚自家殿下的想法,在自家殿下眼中,藩属国无疑是去昆仑洲为大明朝打工的存在。

不管他们从昆仑洲索取多少金银,最终还是要以贸易的方式流转进入大明朝的国库,而事实也确实是这样。

“殿下!”

忽的,班值太监走向殿内,双手呈上一份加急的奏疏:“浙江急报……”

见是这样的消息,朱高煦也伸出手接过,打开后便下意识皱了眉头。

【己卯日,浙江乌程、归安、德清三县疫,杭州急派医生,死三千五百八十余人,病疫得控……】

“让人查清楚,看看疫病来源是什么,是涨水,还是卫生?”

朱高煦用朱笔圈红,留下自己的评价后,不忘交代一声班值太监。

随着新政推行,尤其是医院开始推广,两京十四布政使司都起码各有一所医院,加上沈阳、吉林、北平、南京等地医校的学子,大明的医学进度也随着生物研究而突飞猛进。

但凡推广了新政的地方,基本上不会产生什么瘟疫,而浙江这次的瘟疫,显然是与两个月前海水涨潮有关。

朱高煦估计是浙江的那群胥吏没好好执行灾后标准,导致卫生不合格,所以才会爆发疫病。

如果不是杭州医学院有足够的学子,恐怕这次死亡的人数还要更多。当然,这段时间是南直隶与浙江沿海涨水最严重的时候,如果处理不妥,那浙江还将遭遇更多场大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