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7章 后记隆永而终(2 / 2)

靖难攻略 北城二千 9514 字 4个月前

胡粟见状伸出手:“重新介绍一下,宋国公府嫡长子胡粟!”

“你是那位大人的孙子?”当年乾清宫大火,锦衣卫指挥佥事胡庚硬生生把胡纶这一脉从伯爵抬到了公爵,是为宋国公。

李楙虽然猜到了胡粟可能是权贵家庭的孩子,可他没想到胡粟的背景居然那么硬。

显然,他所代表的就是铁杆的保皇派,到不同于其它保皇派,胡粟更接受废帝虚君的制度,即保证天家依旧存续,哪怕只有虚名,但这对国家和百姓都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在二人握手的同时,大明朝在滚滚车轮中向着前方前进。

在过去的二十年时间里,世界的总体格局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欧洲的战争则是在弘光二十七年,于大明的干涉下结束。

如今世界太平了十三年,但这十三年间,世界的科技似乎停滞了一般。

似乎从弘光皇帝朱和坌不上朝开始,世界的科技便陷入了停滞。

科技的停滞,人口的增长,这些种种矛盾使得世界各国都在流行废除帝制的思想,而世界各国在维护帝制这一事情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

法国内部的几次革命,基本都是被各国援助镇压下去。

返回巴黎的伏尔泰,因为几次的反专制作品而被入狱,而将他从监狱中拯救出来的,则是远在北京的弘光皇帝朱和坌。

尽管朱和坌无法推行新政,可利用权力做些小事情还是比较容易的,只要不涉及权贵们的利益,他依旧是大明朝的皇帝。

朱和坌在以这种方式向外界传达一条讯息,那就是他并不在意百姓反专制。

这一阶段的大明很诡异,皇帝不认为大明朝属于自己,所以摆烂。

权贵不认为大明朝属于自己,所以肆无忌惮的压榨百姓。

百姓不认为大明朝属于自己,所以想方设法的谋求改变现状,各种反专制的言论层出不穷的出现。

弘光四十三年,李楙与胡粟在南京大学成立青年会。

弘光四十四年,李楙毕业后参加科举,中二甲进士十八名,授四川嘉定州知府同知。

同年,胡粟参加军考,获得二甲武进士第三名,授安西都司天山卫指挥使。

这一年四月初五,弘光皇帝朱和坌驾崩,享年九十二岁,仅次于高宗朱瞻壑的九十三岁。

尽管民间不断有反专制作品和言论,可当百姓们得知朱和坌驾崩的消息时,痛哭难受者却并不少。

如李楙说的一样,大明朝的百姓对于大明朝的天家,或者说朱和坌本人,都是恨其不争,爱恨交织的情绪。

五月初二,在停灵二十七天后,朱和坌下葬定陵,庙号神宗,谥号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

朱和坌下葬结束后,新君并没能立马登基,而是在七天后的五月初十才在奉天门登基。

五月初十,皇太子朱怡镇即大位,改明年元为“隆武”,是为隆武帝。

尽管以七十二岁的年龄即位,但朱怡镇似乎并不屈服于现实。

他放开了宪宗、武宗年间的宗室禁令,将宗室护卫恢复到西部四王以外,每亲王府三千人,每郡王府一千人的规制。

此外,朱怡镇将自己的七个儿子分封到了西部为王。

这份圣旨下达后,很快便被殿阁驳回,而朱怡镇也并不屈服,干脆发中旨,明码于世界。

朱怡镇正在向世界表态,而他的声音也被世界所听到。

一些不甘寂寞的藩王开始扩招护卫,并意识到了大明的天家已经进入到了需要宗室拱卫的时候。

隆武元年四月初二,朱怡镇派皇太子朱伯潜前往碛北、西海、大食、波斯等地区与西部四王会面,同时考察伊犁地区是否合适设为朝廷的西都。

初五,朱伯潜率天策、龙骧二卫出发西部。

八月二十日,朱伯潜在实地考察过后,在与朱怡镇的通话中说道:

“世武帝早有准备,只需要将西洲的行宫搬往伊犁,朝廷就能将伊犁设为临时都城。”

“伊犁地势南北被天山山脉包夹,由东向西来说易守难攻,由西向东来说易攻难守。”

“倘若在这里设都,加上西部四大亲王和三十二郡王的兵力,足够安心改革。”

朱怡镇闻言回电道:“希望你能平安完成我交给你的事情。”

八月二十六日,朱伯潜出发前往凉王就藩之地的碛北城(莫斯科),并于十月初二会晤。

十月十五,朱伯潜前往西海府丰州城(基辅),并于冬月初五与雍王会晤。

隆武二年正月二十二日,朱伯潜南下大食石城(巴格达),并于二月初一会晤巴王。

三月二十四日,朱伯潜前往波斯地区会晤永王,飞机在行驶进入波斯城(德黑兰)上空时发生故障,偏离航线后坠入里海中,朱伯潜骤崩,享年四十六岁。

消息传回北京,朱怡镇彻夜恸哭,令波斯三司遣人寻觅朱伯潜遗体。

四月十八,朱伯潜遗体被找到,并送回北京,举国震惊。

五月十八日,朱伯潜被葬于天寿山,朱怡镇立其嫡长子朱仲检为皇太孙。

八月十七日,朱怡镇身体不豫,召胡骧、李怀玉,孟津明三人辅政。

入夜,朱怡镇驾崩于燕山行宫中,享年七十四岁,其孙朱仲检即位。

由于朱怡镇驾崩太快,其吉壤仅仅修建不足五分之一,所以殿阁只能在停灵七日后,扶持十二岁的皇太孙朱仲检登基。

八月二十四日,十二岁的朱仲检即大位,殿阁上表朱怡镇为光宗,谥号恭天道仁明诚敬昭武至孝庄闵孝简皇帝。

宋国公胡骧又上疏建议追封谥朱仲检的父亲朱伯潜为睿宗,谥号匡皇帝。

同日,经群臣建议,改明元年号为永历,是为永历皇帝。

九月初五,殿阁大学士郑令尧上疏称睿宗之死与西军都督、安东伯李怀玉,户部尚书孟津明有关,建议彻查。

朱仲检以:“皇祖大行不足月余,不可兴大案。”来搪塞过去。

海军都督、平虏伯李政及南军都督蒋晋率百官上疏,朱仲检怯责而不回应,李政以皇帝默许为由,将李怀玉、孟津明拿下。

宋国公胡骧“献媚”李郑二人,遂得以保全。

九月初九,李政以李怀玉、孟津明指挥西军袭击睿宗为由,将二人处死。

消息传出,举国哗然……

饶是再不懂政事的人,却也知道睿宗与二人相交莫逆,二人得以执掌西军都督府及户部,也是因为睿宗举荐的缘故。

二人害死睿宗,实乃无稽之谈。

十月初五,宋国公胡骧上疏请辞北军都督职,乞请归养。

殿阁大学士郑令尧批准,并将奏疏呈递朱仲检。

朱仲检将所有奏疏留中不发,并令燕山卫、吉林卫护送自己返回燕山行宫……未果。

十月十七,李楙累功拔擢为成都府知府,胡粟因其父投诚,而被李政拔擢为安西都指挥佥事。

十月二十日,凉王、雍王、宁王、项王、淮王、许王等三十二名亲王,一百二十二位郡王向北京致电,希望李政卸任海军都督之职。

同日下午,宋国公胡骧上疏恢复世宗、宪宗时对宗室的旧制,李政大喜,随即批准并与郑令尧起草旨意,送往乾清宫请朱仲检同意。

朱仲检拒绝,并令燕山卫、吉林卫封闭内廷。

吉林卫指挥使、越国公杨舫建议率军突围,并退往渤海吉林城,遭燕山卫指挥使、英国公张淮橞拒绝,朱仲检不知所措。

二十一日夜子时,祝枝山六世孙,燕山卫百户官祝敬开内廷北玄武门城门,李政之子李樾率军走玄武门进入内廷。

“砰!”